APP下载

标准化技术管理模式标准化效益研究

2021-01-18刘兵仁

日用电器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效益标准化指标

童 薇 成 瀚 刘兵仁

(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慈溪 315315)

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标准化已是国家治理和国家间开展经济、贸易、文化、技术等交流的重要规则和手段。李克强总理2019年8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要推动构建以标准引领、企业履职、政府监管为基础的管理体系。在2020年战疫活动中,标准化提升治理水平、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果已有目共睹。因此将标准化用于企业管理活动中,与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一同作为重要的治理和决策手段,是毋庸置疑且科学有效的。技术型企业中研发部门是最需要技术积累和智慧创造的部门,由于标准化对技术积累和创新具有公认的积极促进作用,应用标准化来进行技术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管理手段。

1 标准化技术管理模式概述

标准化技术管理模式是以技术部门研发人员日常工作行为作为基础管理对象,通过行为管理方式来进行知识的挖掘、梳理再转化为新的工作行为规范的管理模式。以标准化文件的形式对企业管理和研发技术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和固化,用标准化的手段对研发工作全流程人员行为进行规范,是对技术管理和知识管理工作理念、思路和模式的全面加强和创新。

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基础性、创新引导性和发展战略性具有鲜明的战略意义。标准促进和传播了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直接推动了标准的发展,标准是总结过去,创新是立足未来,二者是此消彼长、生生不息的。标准化的技术管理模式是一种总结过去、面向未来的工作方法,将研发过程中的各类知识、技术资料和经验积累起来,建立知识库和研发技术标准体系,激发创新灵感。标准化的本质作用除了减少多样性,增强互换性、兼容性、互操作性,保障安全,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之外,还能增进相互理解,保证规则的有效实施。标准化技术管理模式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可以帮助个人和组织提高凝聚力,赋能个人提升工作习惯养成性,提高研发部门的整体作战能力,降低研发部门的工作风险,更有能力承担企业所面对的外部挑战。

标准化技术管理模式分为三个方面主要工作:规范性基础管理、标准化审查、知识管理(发展路径为知识管理-知识工程-智慧研发)。对标准化技术管理模式进行标准化效益评价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各相关因素的分析来评价和判别研究此种管理模式为部门所作出的贡献或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标准化效益评估分析,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对技术管理工作提供反馈和指导,是标准化PDCA工作指导思想的实践。标准化技术管理模式进行标准化效益评价的核心内容是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的确定,有关的研究成果对于各种管理手段进行效益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2 标准化技术管理模式标准化效益分析原则

2.1 科学性和客观性相结合原则

为保证该原则所选择的指标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指标能科学化的表达,且能科学反映标准化技术管理模式的效益情况;要求与指标相关数据的来源真实可靠。在分析计算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注意区分标准化效果与非标准化效果,即不把非标准化效果计入标准化效果,也不忽略由于标准化而扩展的效果;采集数据的时间点尽量与项目进行同步,数据完整准确。

2.2 系统性与层次性原则

因为标准化技术管理模式涵盖了三个方面的主要工作,因此为了实现评估的准确性,使所评价对象能有效地反映,采用了系统评价技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1],抓住重点,多层次各方位评价。

2.3 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原则

实证主义的量的研究路径不能解决人类社会文化与心理行为的所有问题,尤其是意义层面的内容,而且计算的复杂性过高,会导致忽略现象背后之意涵与诠释角度。定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功用在于它在理论上的探索和发现,定性研究为定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定量研究所得之结果将对定性研究所得的观点以支撑。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具有互为补充和强化的功效。在能够做到的地方使用定量研究,能够使结果更丰满说服力更强,定性与定量两者结合相得益彰,效果更佳。

3 分析流程

评价过程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七个步骤。

图1 标准化其他效益评价过程

4 效益分析评估方法

4.1 前提条件

标准化技术管理模式标准化效益分析与评估是需要产品研发部门和技术管理部门合作完成的一项工作。为了保证评估结果有效性,需要标准化效益评价方组织、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

评估人员要遵照标准化评价方法对相关方进行必要的说明,且对标准化技术管理应用前后的结果进行有效地分析对比。

4.2 指标体系的确定

根据以上原则,将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

1)目标层为第1层次,设定为部门标准化技术管理模式标准化效益评价。

2)第2层次分解为经济效益、部门效益、员工效益、行业效益、环境效益5个截面,称“准则层”,它代表内外部功能差异,它针对功能予以本质上的识别;部门、员工、行业、环境4个方面均属于社会效益的细分,考虑到简化原则,以及计算结果无差异性,因此并没有增加次准则层,使经济效益与这4个方面的社会效益并列处置;这5个截面能全面反映目标层的基本状态,也能便利地为评价提供必要信息。

不同于主流的标准化效益分析体系内容,评价组织根据标准化技术管理模式的个性化属性特点和目标受众,确定其标准化效益的边界。经济效益的分析与评估主要以定量分析为主,而其他效益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

3)第3层次是对第2层次5个截面的进一步分解和描述,对第2层次所表述的指标综合,称“指数层”;是进行定性、量化的单元和要素,也是度量标准化技术管理模式有效性的组成元素。第3层次指标层地确定考虑了指标正确性程度、指标简单性、指标完备性、以及信息收集成本这4个方面。指标体系的框架见表1。

4.3 具体操作方法

4.3.1 经济效益定量分析

针对标准化技术管理模式企业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估,可参考QJ 1668《航天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和计算》中提供的方法,将标准化节约J确定为开展标准化组织管理工作而获得的节约Jg、实施标准获得的节约Jb、开展“三化”获得的节约Jh三个部分的总和,将标准化投资K确定为开展标准化组织管理的投资Kg、制(修)订、实施标准投资Kb、开展“三化”的投资Kh三个部分的总和,经济效益X为标准化节约J与标准化投资K的差值。其中,Jb 的计算是通过选样的平均值对总节约值进行估算,选样兼顾标准类别、重要程度等因素,数量为实施标准的30~40 %范围内。另外在细化计算时,数据确定有疑问时,结合GB/T 3533.1《标准化效益评价 第1部分:经济效益评价通则》中价值链分析法的思路和角度分析即可解决。

4.3.2 其他效益定性分析

针对标准化技术管理模式企业经济效益之外的其他效益的分析评估,参考了GB/T 3533.2《标准化效益评价第2部分:社会效益评价通则》给出的评估方法,给出定性评估结论。

首先在确定评价目标以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已根据上述标准化原则和工作方法进行了充分考虑;然后重点进行了评价方法的选择,考虑到人员、成本、时间、可操作性及结果的用途等各方面,最终确定了GB/T 3533.2中的层次分析法结合作为评价方法。本人认为该方法得出的评估结论的可信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各层级指标建立的合理性,二是调查中评价组成员对各层级指标权重及评语判断的准确性。接下来就是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获得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单独与各位评价人进行了深入的面对面式沟通,未发现指标体系的明显不合理处,一致肯定了指标体系设计的合理性。

表1 标准化技术管理模式标准化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层次分析法模型构建出指标体系各层次的打分矩阵,为使矩阵中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能够定量显示,采用了矩阵判断标度1~9标度法,数越大重要性越强。分值1、3、5、7、9依次定义为元素i比元素j:同等重要、稍微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极端重要,2、4、6、8定义为元素i比元素j比较结果处于以上结果的中间程度;分值为倒数,则代表元素j与元素i的比较结果。

层次元素重要性排序是根据同一层次元素相对于上一层次元素或总目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以达到风险识别的目的,分为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计算出某一层元素相对于上一层相关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即完成层次单排序的计算。之后用上一层元素本身的权值加权综合,即可算出对整个层次的相对重要性权值,完成层次总排序。

根据评价人打分意见,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关于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方法已经非常成熟,因此本研究引用即可。具体计算方法概述如下:

1)准则层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A的特征根方程为:

式中:

WA—准则层评价指标的权重;

λmax—特征根;

Wa—特征向量。

由于此次评价并不需要过高的精度,采取了较为简单的近似算法“和积法”[2]来求解λmax和Wa。

2)当判断矩阵A通过一致性检验后,即得出准则层评价指标的权重。

3)同理,可确定指标层评价指标的权重。通常一致性检验是用:一致性比率值<0.1,判定为可接受的程度,反映了评价人思维判断的一致性;若≥0.1时,考虑请专家进行重新评判或通过数学方式调整矩阵,再重新计算权重向量,直到检验通过。

4)完成准则层计算之后,进行加权计算,再对层次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后即完成。

根据上述方法,得出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情况见表2。

5 分析、评价及应用

对权重结果进行排序发现,前三位依次是绿色设计、节能减排、市场风险性降低,分别归属于环境效益和行业效益,而这两个维度均属于社会效益。而对研发部门进行标准化技术管理产生的最多效益不在于部门和个人,而在于社会效益,这个结果是令人诧异的。但经过分析后便可知其合理性:

1)准则层中员工效益的权重最高,即运用此种管理模式对员工来说是最有利的。

表2 各评价指标权重表

2)部门效益和员工效益权重合计0.488,行业效益和环境效益权重合计0.512,即表示企业内、外部效益基本相当,考虑到近似计算精度较低,因此判断并无较大的差距。其结果反映的内涵是,目前公司为行业龙头企业,民品出货量大,环保设计取决于研发,所以公司研发部门所采用的标准化技术管理模式对其设计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产品所用的材料、设计工艺流程等全流程各环节若选用环保方式,那么如此大的民用体量下,可预见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必是可观的。这也是所谓“蝴蝶效应”的实例体现吧。

本次标准化效益评价过程虽严谨,但复盘时也发现了一些可提高之处,例如定量评价的范围有限、定性评价的沟通成本较高、缺少企业外部专家评价等。但从结果来看,此次标准化效益的研究证明了标准化技术管理模式的正确性和意义,也为进一步推广和改进提供了导向。

6 结束语

经过分析和评价,此次标准化效益研究的方法是科学有效的,能够定量且定性的进行客观评价,抽丝剥茧、减少了繁琐过程。因此用这种思路和方法开展的标准化效益评价可用于各种范围、不同情况下的标准化效益评价,甚至可延伸为管理效益评价。

猜你喜欢

效益标准化指标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错季土豆 种出好效益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标准化简述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优化管理模式 提高管理效益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