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养血通窍汤联合针刺风池穴治疗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效果及其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2021-01-18窦晓清柳帅王振鹏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通窍石菖蒲风池穴

窦晓清 柳帅 王振鹏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为头位或身体姿势的变换而引起的短暂性眩晕。中医认为,BPPV的病机为脏腑失调、脾胃虚弱。益气养血通窍汤,其含有黄芪、太子参可发挥健脾益气的作用,黄柏可固下焦,白芍可收敛和血,全方共用,共奏补气养血之效[1];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在颈部的要穴,也是身体祛风的主要穴位,将益气养血通窍汤与针刺风池穴联合使用,或许可改善BPPV患者复位后头晕等残留症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益气养血通窍汤联合针刺风池穴治疗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效果及其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121例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43.60±3.21)岁;病程6~25 d,平均病程(11.70±2.13)d。观察组男32例,女29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44.89±4.31)岁;病程7~28 d,平均病程(12.25±3.21)d。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符合BPPV的诊断标准[2];经手法复位后位置性眩晕、眼震症状消失,但仍残留头晕症状。排除标准:继发性BPPV;存在脊髓型颈椎病、颈动脉狭窄。

1.2 方法 对照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厂家: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20040130;规格:6 mg]餐后服用,12 mg/次,3次/d。

观察组予益气养血通窍汤联合针刺风池穴治疗。处方:黄芪30 g,人参9 g,当归15 g,陈皮12 g,升麻10 g,柴胡10 g,白术15 g,石菖蒲10 g,炙甘草10 g。水煎服,150 mL/次,2次/d。针刺风池穴:于风池穴处行常规消毒,使用直径0.32 mm,长50 mm不锈钢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由鼻尖端刺入25~40 mm深,留针20~30 min。1次/d。两组治疗时长均为2周,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愈:头晕、体位性眩晕、不平衡感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轻度头晕,体位性眩晕消失,不平衡感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3]。头晕残留症状程度:采用眩晕评定(DARS)量表评分、模拟视觉(VAS)评分、眩晕中医临床症候积分评估头晕残留症状程度。DARS评分:总分36分,得分越高,眩晕程度越重;VAS评分:总分10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眩晕中医临床症候积分:总分24分,得分越高,程度越重。血流速度: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最大血流速度。观察两组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头晕残留症状程度比较 观察组DARS、VAS评分、眩晕中医临床症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流速度比较 观察组BA、LVA、RV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头晕残留症状程度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头晕残留症状程度比较(±s) 单位:分

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DARS评分 VAS评分 眩晕中医临床症候积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1 18.61±4.11 7.12±2.16* 7.16±1.69 3.29±1.03* 17.52±2.26 7.33±1.35*对组照 60 19.59±4.26 9.54±2.08* 7.08±1.12 5.78±1.06* 18.26±2.64 9.68±1.17*t 1.287 6.278 0.307 13.102 1.655 10.238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血流速度比较(±s) 单位:cm/s

表3 两组患者血流速度比较(±s) 单位:cm/s

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BA LVA RVA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61 51.65±3.18 62.19±2.14* 37.17±3.31 46.23±2.10* 38.12±3.13 49.13±2.10*对照组 60 52.19±2.67 59.13±2.09* 38.25±3.49 43.18±1.99* 37.19±3.26 43.39±2.25*t 1.012 7.957 1.746 8.202 1.954 14.470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两组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6.56%(4/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11/60),χ2=3.862,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多与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其发病特点为活动即发作,安静即缓解,与中医中的“虚症”相符,故病性主要为“虚”,针对该病机,本研究以益气养血通窍汤联合针刺风池穴进行治疗。益气养血通窍汤中以人参为君药,以补充元气;以黄芪、当归为臣药,黄芪不仅能够滋阴补血,还具有补脾肺之气的作用,当归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共同发挥补气活血的功效;以炙甘草、白术、升麻、石菖蒲为佐药,白术具有燥湿利水、健脾益气的功效;以柴胡、陈皮为辅药,以润肺生津。诸药合用,共奏固护正气的功效[4]。风池穴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是治疗眩晕的主要穴位,通过调节脑部脉络及血运,平衡全身阴阳气血,使髓海得养。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DARS、VAS评分、眩晕中医临床症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益气养血通窍汤联合针刺风池穴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益气养血通窍汤所含的当归、黄芪、石菖蒲等药物,当归可通过加快纤维蛋白的溶解,抑制血小板的凝集,改善微循环;黄芪含有胆碱、氨基酸、叶酸等,可显著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患者的抵抗力提高;石菖蒲通过改善血小板的聚集性,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扩张动脉血管,发挥改善脑部血流量的作用,调节椎体动脉、静脉神经丛,解除椎- 基底动脉痉挛,有效改善其供血功能[5]。通过针刺风池穴,解除寰枕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肌紧张,改善脑部供血情况,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两者联用,使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达到极致,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BA、LVA、RVA高于对照组,说明益气养血通窍汤联合针刺风池穴能改善其血流速度。益气养血通窍汤中人参可提高神经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利于局部缺血的再灌注[6],白术通过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发挥抗应激作用,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凝血功能,炙甘草可缓脾急,与人参、白术、当归合用,使其药效发挥更持久、稳定,与针刺风池穴联合,调节椎体动、静脉丛,从而改善血流速度。

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说明益气养血通窍汤联合针刺风池穴能降低复发率。益气养血汤中陈皮能够扩张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发生系统,发挥抗氧化作用;升麻水提取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作用;白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发挥抗凝血作用,改善局部微循环[7-8];石菖蒲挥发油通过抑制脑皮质和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提高正常血脑通透性,促进脑缺血部位的再灌注[9-10],从而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益气养血通窍汤联合针刺风池穴应用于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中,通过扩张血管,调和气血,促进脑组织的再灌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眩晕症状,降低复发率。

猜你喜欢

通窍石菖蒲风池穴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受风寒风池穴上贴蒜片
治疗鼻炎食疗方
我向往石菖蒲 一样的人生
按风池穴缓解颈椎不适
心悸喝茉莉石菖蒲茶
风池穴
通窍活血汤临床应用举隅
益智聪耳石菖蒲
驱睡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