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精准帮扶,就业增收脱贫

2021-01-18吴伟平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9期
关键词:人社局泉州市公益性

福建省长汀县古城镇马头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春生一家有两个残疾人,2017 年6 月,刘春生一家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全家下山搬迁到南站幸福小区,住进三房二厅的安置房。为了让刘春生端稳就业 “饭碗”,当地政府、人社部门为他提供送岗位、送技术、送培训等服务,先是推荐他到幸福小区管委会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配合小区的日常管理;接着,还引导他当上了 “小工头”,创办了长汀县第一个扶贫车间,“车间目前加工数据线,带动小区30 多个贫困户家门口就业。通过就业,我现在一年有6 万多元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刘春生高兴地说,“现在我不仅脱了贫,还能带动乡亲们增收脱贫,感觉特别自豪!”

刘春生的脱贫扶贫是福建省就业扶贫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福建省脱贫攻坚工作沿着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福建人社部门作为民生重要部门,坚持 “一人就业、脱贫一户” 理念,在构建精准政策体系、强化精准动态监测、实施精准就业帮扶上狠下功夫,省级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并指导各地细化完善实施规程,形成精准就业扶贫政策体系,制定出台就业扶贫数据、台账、工作 “三个三” 的精准服务工作标准,实施 “动态清零” 工作机制。

据了解,截至2020 年9 月,福建省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中,有就业意愿150045 人,实现就业149933 人,就业率99.93%,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11968 人;有培训意愿51871 人,成功培训51784 人,培训率99.83%。

(福建省劳动就业服务局 吴伟平)

泉州市在第四届 “中国创翼” 创业创新大赛福建赛区选拔赛中获得佳绩

9 月14 日,第四届 “中国创翼” 创业创新大赛福建赛区省级选拔赛在福州落下帷幕,泉州市人社局组织推送的参赛项目在选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温文溪的 “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传习所” 项目获得扶贫专项组一等奖,并将代表福建省参加10 月的全国选拔赛;黄两旺的“极光沉浸式投影仪”项目获得创新组三等奖,黄其煅的 “福建省石冻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项目获得创业组三等奖。泉州市人社局被授予 “优秀组织奖” 的荣誉称号。

本次比赛采用项目路演方式进行,首次对外进行网络直播,6 场直播累计收看人次达6.56 万。此次比赛泉州市共征集101 个创业项目参赛,经过市级书面评审和现场答辩环节,最后推送8 个优秀项目参加本次省级选拔赛。

(泉州市人才公共就业中心)

泉州市开展创业导师进基地问诊把脉活动

9 月28 日,泉州市人社局组织3 名省级创业导师,深入泉州软件园孵化器等3 家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实地评估问诊,了解基地发展状况,为基地疫情期间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进行疏导,并对基地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意见建议。

本次实地评估工作由泉州市人社局、泉州市财政局组织带队,评估小组对源和1916 创客直播基地、泉州软件园孵化器和南安北部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等3 家申报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实地走访,并将创业项目评审资助办法、创业大赛、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我市创业扶持政策送进基地,为创业基地在孵创业项目提供相关指导与咨询。

通过此次评估工作,泉州市将对符合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条件的给予一定的资金奖补扶持,鼓励其为广大创业者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创业服务。

(泉州市人社局)

德化县开展 “五送” 活动助推扶贫工作

今年以来,德化县人社局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先后召开7 次会议专项研究部署人社扶贫工作,通过开展 “五送” 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送政策。大力开展人社扶贫政策宣传活动,在德化县人力资源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发布人社扶贫政策,并印发《人社部门扶贫政策汇编》宣传折页2000 份,分发到全县1148 户贫困户和每位挂钩帮扶干部手中,让人社扶贫政策家喻户晓,推动人社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实。

二是送岗位。实施“一人一策”扶贫行动,开展国定、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情况调查,建立就业动态管理台账,将未就业贫困劳动力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今年已为107 位贫困劳动力推送岗位信息,开发面向贫困户和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专岗147 个,其中国定省定贫困户专岗95 人,帮助223 个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全县1080名有务工意愿贫困人口实现全部就业,未出现因疫致病、因疫返贫现象。

三是送补贴。开展社保扶贫专项行动,对符合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贫困人员6187 人(国级804 人、省级5383 人)享受政府全额代缴社保费80.38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待遇应发尽发,社保扶贫台账动态清零。

四是送技能。组织开展技能提升专项行动,结合县贫困户情况和产业特点,举办 “贫困户技能提升培训月” 活动,针对不同群体和本人意愿,做好SYB 创业培训、陶瓷技能、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种养殖业等项目制培训,并将技能培训纳入县纪委 “1+X” 专项督查,提升贫困户就业能力。

五是送人才。实施人才助力脱贫攻坚行动,采取人才 “师带徒”、挂钩项目进行结对帮扶,通过农技专家上门服务、高校毕业生入驻扶贫项目等方式,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撑。如大铭乡7 个村主动筹资100 万元入股乡扶贫开发公司,福建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裴锦泽担任大铭乡生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媒人”, 组织福建农林大学学生入驻 “姜田” 基地, 开展生姜种植技术指导、对接研发生产姜茶、姜糖果、姜饮料等生姜深加工系列产品, 发展生姜种植, 既拓宽村财创收渠道又促进贫困户增收。

(德化县劳动就业中心)

托底安置公益性岗位,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诏安县紧扣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这一核心,坚持 “安置就业一人、带动脱贫一家” 的原则,扎实开展乡村扶贫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工作。诏安县就业中心通过入户摸底调查、公益性岗位政策宣传, 在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大力开发可行性强、实用性强,以保洁、保绿为主的公益性岗位,贫困人员托底安置公益性岗位工作得到了贯彻落实。

一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诏安县政府县人社局高度重视,就业中心在全县广泛开展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已累计安置公益性岗位403 人(其中: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85 人,其他就业困难人员18 人)。

二是建立公益性岗位进出口机制。第一,严把 “入口关”。新增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时,坚持“公开、公正、公平” 的原则。公开招聘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在上岗前进行公示, 县就业中心及时将公益性岗位人员信息录入就业工作规范化管理信息系统。县就业中心及各用人单位对新录用的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签订《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聘用协议书》,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信息档案,对公益性岗位数量发生变化的,进行相应调整并填写《公益性岗位人员增减变化情况表》,做好备案,第二,严把 “出口关”。每季度第一个月15 日前,根据用人单位上报上季度的公益性岗位人员情况进行数据比对,比对项目有: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个体工商户法人、企业法人、火化登记等,比对通过后在诏安县政府网上公示5 个工作日后,方可上报县人社局和县财政局申领公益性岗位补贴。对比对不符合申领条件人员通知用人单位查明原因,停发公益性岗位补贴,并在下季度做好人员调整。

三是加强公益性岗位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制定相关工作内容、选人用人、岗前培训、组织上岗、公示、补贴发放、人员解聘、换聘等一系列程序及考核管理机制。同时采取精准管理模式,对于岗位的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即 “村级用人——乡镇管理——县级( 人社、财政) 监督” 的模式,制定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日考勤和责任区划分管理等制度,建立健全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切实发挥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的作用,确保设岗选用真扶贫、扶真贫,防止空岗、挂岗和冒名顶替的现象。

诏安县就业中心持续不断加强公益性岗位安置,扩大公益性岗位的安置范围,为贫困劳动力提供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为诏安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巩固全县脱贫成果助力。

(诏安县劳动就业管理中心)

打造 “一企帮百村带千户” 扶贫龙头企业

2016 年以来,宁化县坚持 “五个优先”,采取 “特色品牌+ 基地+ 贫困户” 模式,实现 “一企帮百村带千户”,成立河龙贡米产业园,打造河龙贡米扶贫龙头企业。“五个优先”,即合同种植优先、种子供应优先、技术培训优先、高价收购优先、用工安排优先。至2019 年底,全县带动143 个村贫困户1200 户3700 多人种植河龙贡米5000 多亩,实现产值880 万元,户均增收7300 多元。带动182 户260 名贫困人口从事贡米加工、运输等行业,实现收入500 万元,户均增收2 万多元。2019 年1 月,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频道报道了 “一企帮百村带千户” 扶贫成效。

宁化县人社局积极为河龙贡米产业园做好企业用工服务,并及时兑现就业补助政策,河龙贡米产业园已享受稳岗补贴3374.9 元、一次性稳就业补贴16.38 万元;2 ~6 月社会保险减免5.85 万元。

猜你喜欢

人社局泉州市公益性
崇州市人社局助力乡村打造“学习强国”主题公园
绵阳市人社局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活动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通江县人社局“四聚力”扎实抓好根治欠薪工作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关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水利项目PPP回报机制的探索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古田县人社局针对库区移民开展艺术化妆师职业技能鉴定
让老百姓看病不难不贵 泉州市医改确定四个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