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大学《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021-01-17谢杰兰邓仕明
谢杰兰 邓仕明
【摘要】“课程思政”是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本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结合园林专业特色,分析课程思政元素,确立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打造德融课堂的总体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原则、四种途径、四种方式和三个目标。”将更有温度、更专业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以其达到提高培养人才质量的目的。也为其它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素质目标;德融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要渠道,形成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的格局[1]。“课程思政”就是要使高校的所有课程都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通过统一思政教育实现全员育人、全方面、育人全程育人。“课程思政”指向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即“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2]。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最为核心、最为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3]。专业课教师开展好课程思政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面、亲和力和持久性[4]。《园林规划设计总论》结合园林专业特色,分析了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确立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打造德融课堂的总体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原则、四中途径、四种方式和三个目标。”以期提升课程育人的效果,为其它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性质与地位
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专业核心必修课,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在大二第二学期开设,总学时64学时(理论32学时,实验32学时),4学分。本课程是园林专业学生学好《园林规划设计分论》、《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园林项目设计》等课程的基础和前提,也为园林毕业实习和完成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地位见图1)。本课程拟通过以下途径培养以下能力:
(1)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内容及方法,前沿设计理念和不同类型地块的设计手法;
(2)通过分组合作分享案例和课堂讨论、实践活动锻炼其团队协作能力、辩证、创新的思维方式;
(3)通过绘制快题设计实验图纸系统训练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对设计实验方案的汇报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实习实践、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由此,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创新力、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元素分析
园林(风景园林学)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并称为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支柱,其内涵是综合运用科学、技艺和艺术手段保护和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境域[5]。“园林规划设计总论”课程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課程,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掌握园林绿地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总体而言,园林规划设计的总原则是适用、经济、美观。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秉承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君子比德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园林学者对不同类型的园林绿地,加入了新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如生态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低碳经济、以人为本等,这些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的社会价值导向不谋而合(见表1)[6]。根据价值类别结合本课程的特色具体分类如下。
2.1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园林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一部分。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紧追其后,先后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制度层面[7]。园林是用艺术手段处理人、建筑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一门学科。园林《园林规划设计总论》作为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有义务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园林设计中,形成生态园林设计理念,践行生态文明建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2传承地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园林的本质即文化活动,园林也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紧密相连,园林作为各国、各个民族文化的载体,能对使用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8]。因而对园林设计者而言,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园林人的必修课。在园林设计中,我们强调设计要因地制宜,要结合地域文化、乡土文化打造文化园林,达到以文化人的目标。
2.3遵守职业道德-磨砺工匠精神
园林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园林专业教育应结合社会对园林人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精益求精的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与传统园林中的工匠精神不谋而合。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脚踏实地的专注、自觉自愿的敬业、富于创造的执着和匠心独运的求美[7],将思政元素-工具精神融于教学、实践和考核中,能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在学生能力培养和树立积极的独立人格的重要性,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
3湖北民族大学《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建设
在本课程的课程总体思政设计中,我们力图打造“德融课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四个原则”、“四种途径”、“四种方式”、“三个目标”(见图2)。
3.1“德融课堂”素材的选取-四个原则
“德融课堂”的实现,首先要选取德育素材,为此设定了四个原则。一是“绿水青山就是青山银山,生态可持续”,选取的素材要彰显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二是“贴近学生生活,不枯燥”,选取学生身边常见的景观现象作为素材,分析现状的优缺点,反向对比彰显生态性景观和可持续发展景观的价值;三是“结合社会和行业热点,不抽象”,通过引入乡村振兴、公园城市理念、树立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他们为家乡服务,为本土服务的意愿,夯实他们为“美丽中国”“乡村振兴”服务的想法;四是“融合园林专业知识,不空谈”,每次专题讲授完毕,都要学生团队协作,分享喜欢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团队协作与合作共赢。此外,专题讲解结束会进行对应的设计实验训练,让学生们学以致用。最后,每次设计实验结束,学生必须进行项目汇报,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3.2“德融课堂”素材的导入-四种途径
针对不同的思政元素,可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包括课前直接导入、知识点导入、案例讲解导入、设计训练导入等。行业热点类素材及特殊的时间点可以遵循“因时而进”原则,在课前直接导入[8];其他直接与园林专业知识有关的素材,可以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引入,如讲解城市公园的设计原则时引入生态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地域性原则、以人文本原则。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实现课程承载德育,德育寓于课程,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3.3“德融课堂”素材的使用-四种方式
由于课时所限,在专业授课的理论部分,德育素材的使用应以高度凝练、用时较少的教师介绍为主,辅之以气氛热烈、互动充分的师生讨论。
此外,在设计实验课中加入德融元素。设计实验课在教学过程中占很大的比例,这也是设计课程的特点。设计实验课程多数情况是师生一对一的交流,也是心与心的交流,因此在实验辅导中加入德融元素也较之前者更加自然、顺畅。在进行快题设计实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治学态度和人生观[10]。在制定的设计实验评分标准中加入德融元素。如将设计方案体现生态性景观、可持续发展景观作为等级评分的依据之一。
3.4“德融课堂”教学目标-三个目标
园林规划设计总论“德融课堂”将围绕以下三个目标进行打造:
(1)知识目标: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内容、方法;掌握常见地块的设计原则、前沿设计理念、设计手法。
(2)能力目标:通过绘制快题设计实验图纸系统训练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学以致用能力;通过对方案的汇报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组合作分享案例锻炼其团队协作能力。
(3)价值目标: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将生态意识融入园林设计和日常生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将可持续发展观融于生活和设计中;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借鉴国外设计的设计经验但是不盲目跟从;树立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观,打造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要以人为本,结合使用者需求,为人们创造诗意栖居的生活环境;园林设计要结合地域文化、本土文化,用园林设计将传统文化巧妙地保护和发展,达到以文化人的目标;园林设计者要磨练工匠精神,立足当下,做好每一件小事,着眼未来,树立全局观。
4成效与反思
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法,是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实践响应。湖北民族大学《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建设从思政要素和课程学习目标着手,立足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特点,贯彻德融课堂的总体思路,紧扣生态文明建设、树立文化自信、磨历工匠精神三个思政要点,秉承不跑偏、不枯燥、不抽象、不空谈的四大原则,用课堂故事、课堂讨论、言传身教、设计实验四个主要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实现专业课的育人作用。“课堂思政”建设提高了相关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课程思政能力。学生也反映通过德融課堂,加深了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理解,对自己的价值观产生了正面积极的影响。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建设任需继续完善。其一,完善针对课程思政的期末考试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课;其二,从园林专业的专业课角度看,需要建立园林专业课程群的大思政格局,促进不同专业课程之间、不同教学环节间的合作,建立上下贯通、多元参与的协同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立科.《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现代农村科技,2021(6):95-96.
[2]罗西子,冯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高教论坛,2020(10).
[3]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4]马亮,顾晓英,李伟.协同育人视角下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125-128.
[5]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篇[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2-4.
[6]王珏.中国政治课教师生态伦理教育能力问题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19.06.
[7]杨天祥.浅谈丹东市水资源配置[J].水利发展研究,2019,19(2):64-65,73.
[8]金春贤.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J].教育评论,2020(4):135-138.
注:本文系2018年项目支持:湖北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课程中的融合和实践(2018382)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邓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