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案例解读

2021-01-17王惠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5期
关键词:圆明园文本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教学内容。这篇文章以反衬手法,通过对圆明园昔日辉煌壮观的描绘,让读者感受过去那段屈辱的历史,以此激发读者的历史使命感。本文从课堂教学层面以教师的角色对《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文本案例进行解读,以此挖掘这一文本案例的教学价值。

一、从教学过程中解读文本

从教学过程中对文本进行解读,以此引导学生能够在阅读、感悟和想象的过程中,对圆明园的昔日辉煌进行追忆,并以形象感悟、情境构建的形式激发学生心理上的真实感受。

(一)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将课题引入,向学生提问:“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其中哪部分时对此内容的描述(第5自然段),其他几段内容又描述了哪些内容?请各位同学默读课文,并在分段的同时对段意进行概括。”在完成初读后,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一定把握。

课文分为如下几个部分:“概括指出圆明园毁灭遭受到无法估量的损失”、“圆明园昔日拥有大量景物和历史文物”、“英法侵略者对圆明园所做出的毁灭行为”。教师对课文中第1自然段的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开篇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圆明园毁灭的感受,同学们可以从中读出什么?”有学生会从“不可估量”感受到作者对于圆明园被毁的深切惋惜;有学生会认为圆明园的毁灭既是对中国文化史的破坏,也是世界文化史的重大损失。

通过以上过程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文本内容进行初步感知。

(二)感悟语言,追忆辉煌

在学生完成对课文的自主阅读后,找出课文中对于这座皇家园林进行评价的文本内容。如“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上述内容分别是对作者情感怎样的表达,并在课文中找出评价依据。学生可以从第2、3、4自然段的文本内容中,以及搜集和查阅资料,讲出自身感受。有学生指出,“分别表达了作者对于这座皇家园林的自豪、赞叹和欣赏”。

接着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等对圆明园的建筑布局和文物陈设进行还原,让学生“走进”圆明园,加深学生对于圆明园的印象,深刻感受到这座园林的特点,即“宏伟与精致并存,热闹与宁静同在,现实与幻想和谐交融,集东西方建筑特色于一体”。通过这种文字想象以及情境再现的方式,能够学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渲染,在阅读文本和沉浸体验的过程中激发体验感。

(三)再现毁灭,不忘国耻

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如通过多媒体视频、幻灯片等将圆明园变成废墟的画面予以呈现,增强学生感受的直观性;在此过程中要精準把握“掠、搬、毁、烧”等动词文本,同时关注文本内容中的时间线索,让学生感受到英法联军的无耻行径,深刻体验到园林毁灭所带来的悲哀与伤痛。同时,以音乐渲染的方式创设意境,打造“国破家何在”的氛围,冲击每位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够从辉煌与毁灭的鲜明比对中,激发自身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从课后延展中感受文本

在完成课堂教学后,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文学作品,从众多文学作品中不难看出,多数作者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贪生怕死。这种看法较为片面,缺乏足够的确切性。从大量历史实践可以看出,如果一个民族或者国家是贫穷落后、弱小的,那么就会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侵略、被掠夺的地位。圆明园被毁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被国外所欺凌。因此,要明确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要通过教学活动让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成长,提升自身的能力,报效祖国,实现“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的理想状态。

此外,可以继续延伸课外内容,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扫革命先烈,参观革命遗址,寻访“红色党建馆”等,以此让学生在实情实景中“用耳”听讲解,“用眼”看实物,“用情”育精神,身临其境地真切感受到爱国情怀,进一步树立起更加远大的理想与志向。

三、从反思中认知教学价值

从《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深刻认识到“解读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和功能,课堂上师生就是通过解读文本、朗读文本开展交流活动,只要读通、读顺,学生便能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感可想,这便是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最好的收获。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实际情况遵循“以解读为本,以阅读导学”的课堂理念,以此激发学生解读文本和阅读文本的兴趣与热情。同时,要根据课文的实际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解读和阅读活动,如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竟赛读、仿读、表演读等。此外,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文本解读的“情感表现”作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以此深刻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挥“体验课堂”的重要价值和功能,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能够得到良好体验,以更加真实的感受来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进而让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强化自身的获得感,真正意义上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连接。

参考文献:

[1]许鹏飞.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优化企业管理机制[J].今日财富,2019(6):2.

[2]唐烁燕.做好学情分析,落实语文要素——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J].新课程,2020(35).

[3]张晓丽.破"茧"成"蝶"——《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J].小学生(下旬刊),2020(2).

[4]梁玉兰.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谈语文要素的落实[J].小学教学参考,2020(19):1.

[5]林建英.以生为本,享受课堂的幸福——以《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为例[J].四川教育,2019(3):1.

[6]魏小兵.小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1.

[7]吴月婷.适应性教育视野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J].文渊(高中版),2019,000(003):111.

[8]张建军.语用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探索[J].语文课内外,2019.

作者简介:王惠,1993.09.15,女,籍贯:山东济南,汉族,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圆明园文本内容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游圆明园有感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圆明园里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