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抖音神曲”:是否是音乐审美的倒退?

2021-01-17六把刀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洗脑神曲听众

六把刀

不难发现,“抖音神曲”的“洗脑”现象越来越严重了。不信,下面的句子,你试试一本正经地念出来:“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super idol的笑容,都没你的甜”……“抖音神曲”旋律易于传唱,节奏简单明快,歌词简洁易懂,再加上副歌部分的不断重复,往往让人初听时觉得平平无奇,但一不留神就被“洗脑”了。它们横扫各大音乐APP的榜单,火遍大街小巷。但与此同时,关于“抖音神曲”的争议从未停歇——到底是“神曲就是low”,还是“大俗即大雅”?“抖音神曲”到底是音乐的流行新趋势,还是大众音乐审美的倒退?

狂轰猛炸,就要你上头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明白“抖音神曲”到底是怎么“洗脑”的,以及它凭什么能火遍全网。

其实这和我们人脑的记忆特点有关。人的短期记忆容量有限,要想让信息进入长期记忆阶段就需要不断地重复学习。而神曲基本上都是旋律前后呼应,歌词大段重复,比如在《学猫叫》中,“喵”这个字就出現了60多次;再比如《海草舞》,副歌当中不断出现“海草”这个词,再配上魔性的舞蹈,只要听一遍就能跟着音乐一起边唱边跳。简单的歌词降低了听众的学习难度,不断地重复提供了不断重复学习的场景。这样听下去,想不印象深刻都难。

“抖音神曲”不仅易于听众记忆,同时还会让听众的大脑开启“自动化加工”模式。举例来说,就是当你看到“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时,就会忍不住唱出来。这被称为“耳虫”现象(earworm),在心理学领域被称为“自动化加工”或“无意识加工”,你的大脑只要触及与歌曲相关的内容,就会忍不住回想起这首歌并唱起来。辛辛那提大学教授詹姆斯·凯拉瑞斯专门统计了一个“耳虫”歌曲排行榜,他发现位居排行榜前列的歌曲大多具有强烈的节奏,而且音乐的主题周而复始地持续出现。“抖音神曲”就符合这些特点。

不仅如此,“抖音神曲”为了更好地推广,连内容都是针对抖音用户量身定做的,他们想不喜欢都难。《学猫叫》的制作人就曾在采访中表示:写这首歌就是为了精准“狙击”抖音用户。他首先分析了抖音当时的内容和受众群体,找出了“可爱、温柔、傻白甜”三个标签,并以此为导向进行词曲创作。他还专门请人设计了一套具有“可爱”属性的手势舞。最终,在内容和旋律的双重加持下,这首歌毫无悬念地爆红了。

歌曲的爆红还有平台的一分力量。当在专门的音乐APP上听歌时,用户拥有更多自主性,但在抖音等短视频APP里不一样,用户更依赖算法推荐:视频一个接一个,稍微在某种内容多停留一下,都能被记录偏好,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反复收到类似的内容推荐。

从用户身上收集他们的偏好,再将适合用户的音乐视频推送给他们,以这样的模式,抖音APP“人为”地给用户“洗脑”,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爆款神曲。

24小时工厂化生产神曲

这样简单粗暴的洗脑神曲,自然有人喜欢,也有人讨厌。讨厌神曲的人大多认为其低俗:以前的歌词能够寥寥几字就打动人心,如“你是千堆雪我是长街,怕日出一到彼此瓦解”“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渔村、妈祖庙里烧香的人们”,既文艺又饱含深意;以前的歌曲旋律风格独特,如《青花瓷》就在配器上用了笛子、古琴、古筝等中国传统乐器和弹拨、打击、管乐等中国化的演奏手段。相较于从前,好像才华横溢的音乐人更少了。

但其实,并不是音乐人变少了,而是模式变了。在“抖音神曲”的背后,站着的是千千万“996”的音乐打工人。他们24小时上班,利用大数据系统,实时跟踪热点写歌。一首歌最快4小时就能从无到有,上线抖音APP。“神曲制作公司”云猫文化旗下的歌曲《王者荣耀》《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像极了爱情》《买买买买买》都是按照这个流程制作出来的。

阿Song就凭借着这种模式,在根本不出名的情况下写了200多首歌。热词就是灵感,歌词主题就用段子。靠着这个套路,阿Song的作品播放量超过了许多歌坛天王、天后。“用数据就能写歌并获得收益,没什么不好的。”阿Song说,“现在我准备研发一套系统,能监测并智能分析每一首歌的市场收益。”有了这个数据,阿Song就能写出更具性价比的“抖音神曲”,用最少的成本赢得最多的点击量。

除了根据数据制作出的“热点歌”,“抖音神曲”还有另一种“套路”——“情绪歌”。所谓的“情绪歌”,是指根据大众的情绪变化来推出不同类型的歌曲。一月份是人们努力奋斗的时候,大家需要听一些打鸡血的歌曲;二三月份春天来了,轻松活泼是主题;四五月份有些人开始跳槽了,或者准备毕业了,得准备一些励志歌曲……

传统的音乐人不得不感叹:“现在时代变了,以往写歌你要去社会各个地方采风才能汲取到灵感。现在互联网发达,手机刷一刷,就能捕捉到足够的信息。”

不仅是音乐类型套路化,生产模式也和工业流水线相似。音乐公司的统筹人员会提前好几个月开始筹备,拟定音乐选题,确定歌曲思路,找到作曲、作词人,再匹配演唱者制作音乐产品。歌曲制作完成后,公司内部会有一个质检验收环节,从歌词、旋律、社会情绪、大众兴趣等维度对歌曲进行等级评价,最后作品才会上线。

娱乐不能至死,艺术还需用心

工业化生产出来的“抖音神曲”尽管火遍大江南北,但也受到了许多质疑。歌手杨坤公开向神曲“开炮”,说它们不仅“让内地的音乐倒退了十五年”,更会“残害下一代”。中国音乐学院前院长金铁霖也曾表示,担心听众长期接触这种“快餐盒饭”,会降低国民的音乐欣赏水平。

不仅专业人士这样看,连普通听众也加入了对“抖音神曲”的评判。网易云音乐上有一个播放量超过 4000万的“抖音最火歌单”,但它评论区最热的留言却是:“害怕自己喜欢的歌在这里被听到。”

但神曲制作人阿Song并不这样看,他认为:“有些歌可以定位成艺术品,但有些歌本就定位成大众通俗歌曲,目的就是要成为大众情感的载体和茶余饭后生活的调剂。”

毕竟,在精英视野、阳春白雪之外,仍有着大量未被满足的音乐需求。在从前,歌曲的创作只属于少数精英,肯花钱买唱片、听演唱会的人也多来自大城市。但互联网打破了这样的局面,它让更多人享受到了音乐。“抖音神曲”搭配着或搞笑或悲伤的视频,让人们在通勤的公交车上忘记了疲惫,让身体和大脑同时放松下来。谁又能否认这份快乐的珍贵呢?

回首音乐的发展历程,音乐时长从上百分钟的交响乐变化到一个小时左右的专辑,再变化到一首3分钟的单曲,如今更是变化到一个15秒的片段。音乐的时长一直在变短,制作也一直在简化。“抖音神曲”的流行正符合这样的趋势,有它所存在的意义。有学者总结到:“抖音神曲”的出现是一场后现代主义对精英高雅文化、权威主义的解构,我们应该开放地看待多元的价值争论,任何价值标准都不能居于中心位置。

任何音乐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但是我们需要更多用心的音乐。抖音上的各种二创视频对其歌曲的引用,让说唱歌手马思唯吸引了大量粉丝。但是比起得到粉丝的关注,他更希望听众能够把音乐和娱乐分开,去体会他在原曲中真正想表达的东西。

马思唯所指出的可能正是问题的答案:“抖音神曲”本身并不是音乐形式的倒退,但是没有灵魂的工业化商品是一种倒退。比起低俗与否,更多人的担忧在于,“抖音神曲”的出现是否会导致流水线生产的音乐商品占领市场,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用心制作的音乐再无人倾听。

针对这些意见,抖音APP也在行动。抖音APP的“看见音乐计划”已坚持四年,一直在挖掘和扶持原创音乐人,为真正用心、用情感创作的音乐留出更多的市场空间。毕竟,抖音APP自己也明白,数据和算法可以获取用户的喜好,引领一时的热点,但真正打动人心的,只有好音乐。而好音乐,需要的是用心。

猜你喜欢

洗脑神曲听众
后全球化时代的神曲与寓言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张杰演唱功夫主题神曲《我是来揍你的》
启蒙与洗脑的区别
洗脑
神曲《春节的指南》网络走红
洗脑与洗头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神曲“小苹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