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告别流量乱象,拯救心灵大萧条

2021-01-17修易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猎奇饭圈偶像

修易

毫不夸张地说,今年是娱乐圈和网红圈最为震荡的一年。吴亦凡、郑爽等失德艺人被清空账号;七百多万粉丝的郭老师、因卖萌而一夜成名的风小逸等网红被各大平台封禁;饭圈的控评、打榜、集资行为也得到控制。围观群众不禁鼓掌叫好:天下苦这些乱象久矣!在整治的背后,还有更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为什么这些靠着猎奇而爆火的网红能够轻易赚取流量?为什么饭圈的一些粉丝总是如此狂热?

难以想象的“顶流”之路

9月2日,在抖音平台坐拥七百多万粉丝的网红郭老师被全网封禁。喜欢她的人为此惋惜不已、为她叫屈;讨厌她的人连呼痛快、大声叫好。郭老师,到底是谁?她是怎么火起来的?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或许你从未关注过郭老师的视频,但你大概率听过她那些流传甚广的“郭言郭语”:“集美”“猕hotel”“耶斯莫拉”……风靡全网的“夺笋啊”也是源自郭老师。她那些表情、动作夸张扭曲的表情包,更是视觉冲击力十足。

郭老师的走红是一场“意外”。名不见经传的她发布了一条吃猕猴桃的视频,在视频中一句无心作怪的“猕hotel”和一个虚晃一枪的假动作,得到了大量网民的转发和模仿。从此,人们提起郭老师,都会模仿几句她的怪腔怪调。

观众们早已对直播平台里一众自带滤镜的俊男美女审美疲劳。郭老师的奇特,反而成为一种“不做作”和“真实”的表现。尝到甜头的郭老师,之后在直播间越发放飞自我,旁若无人地放屁、擤鼻涕、闻脚,还因为在直播间和老公达令打架上了微博热搜。

她在抖音平台上的粉丝数量达到了715万,“郭老师”相关话题的播放量也达到了30亿。郭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郭学”也日渐风靡。

郭老师的爆红让其他短视频博主看到了捷径。无论是那个在镜头面前特意模仿女生的腔调说“吃个桃桃,好凉凉”的男生风小逸,还是自称“人类高质量男性”的徐勤根,都凭借着异于常人的行为举止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一夜爆红,但也都随着郭老师被封禁而销声匿迹。

名为粉丝,实为工具人?

网红的审丑和媚俗应当被打击,消费未成年人的饭圈、娱乐圈乱象更当被肃清。

据《中国粉丝经济市场发展规模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显示,“90后”里追星群体占比为26.78%,“95后”追星群体占比为50.82%,而“00后”追星群体占比则接近70%。在饭圈中,学生可以说是粉丝中的核心群体。

但饭圈早已不只是单纯的粉丝支持偶像,而是演变成了一场大型的“网络游戏”,粉丝就是这场游戏中的主要玩家,他们在“大粉”的花言巧语下、在各类榜单的煽动下不断“氪金”。

2020年,某歌手发布新单曲,售价3元一张。一天之内,该单曲销量便突破7000万,93小时后销量破亿,成为亚洲销量第一,全球销量第三。这样的成绩依靠的是大量粉丝每人自发购买一张吗?绝非如此。后援会对销量有着严苛的要求。哪怕是对经济不宽裕的学生,后援会也要求每人至少购买105张专辑。这种硬指标,让部分未成年粉丝不顾父母的反对也要挪用家里的钱,以支持“哥哥”。

饭圈集资现象是一方面,更严重的在于其对于粉丝们的洗脑。在饭圈中,粉丝往往会被明星的人设所吸引,自愿成为偶像的“水军”,为他们反黑、控评,改变舆论风向。在吴亦凡、郑爽等明星人设崩塌前,粉丝们为他们走在控评第一线,普通的粉丝喊着“抱走我家哥哥/姐姐,他/她不是这样的人”,而疯狂的粉丝则对质疑者进行谩骂攻击。甚至在明星人设崩塌后,仍有部分粉丝不分是非黑白,为偶像“叫屈喊冤”。

既可为偶像买广告、冲销量,又可为偶像控评、反黑,这样的粉丝,与其说是偶像的支持者,不如说是偶像的“工具人”。在成为一个支持者时,需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清醒的头脑;但成为一个“工具人”,则只需跟随指示行动,完全无需自己判断。

被流量裹挟的时代风潮

为什么有人爱看猎奇审丑的网红?为什么有人愿意花钱充当偶像的“工具人”?为什么偶像凭借人设就能得到拥护?——这一切的答案,都是流量。

当下,高流量意味着高收入。明星身上往往绑定着许多粉丝,这些愿意为偶像而去买电影票、在视频平台看剧的粉丝就是明星的固定流量。商家邀请流量高的明星代言,广告会被更多人看到;制片方邀请流量高的明星拍电影、电视剧,播出的作品无论好坏,都有粉丝的观看量作为保底。于是,我们的社交软件、视频软件被这些明星们“霸屏”,我们的视野逐渐被流量占据了。

当下,高流量意味着捷径。过去,我们的信息传播渠道单一,报纸、电视、电影院……人们只能被动接收信息,个人的声音很难被传播出去,普通人如果没有专业的传媒公司支持、没有过硬的实力和颜值是很难出名的。但随着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出现,个人成名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凤姐”“芙蓉姐姐”等初代“网红”,让人们看到在互联网时代成名的成本之低,而流量带来的收益却又如此之高。于是,越来越多人想要走上这条流量带来的致富捷径,我们的价值观逐渐被流量裹挟。更不要说,这条“网红”致富路上,还有猎奇、审丑的捷径——郭老师让众人争相模仿;风小逸的爆火让平台一夜间全是“恶意卖萌”视频。

当下,高流量意味着大众风潮。当明星炒作“素颜状态太绝了”,当网红靠着颜值或者猎奇的行为爆红,当饭圈粉丝谩骂质疑偶像的人……这些不断出现在大众视野的事件,模糊了我们对于流行的判断。审丑、颜值、猎奇、网络暴力……这些话题不断出现,在重复中,我们逐渐默認它们变成了时代的流量密码,变成了大众喜爱的风潮。

流量,还逐渐消耗了我们的情感。过去的演员,只是在戏剧里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但流量明星们的出现则满足了粉丝在生活中的各种情感需求,无论是“女友粉”“妈妈粉”还是“CP粉”“事业粉”,都能在偶像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刷刷偶像的广告、听听偶像的歌曲的确能一定程度上实现“精神解乏”,短暂地填补内心的空虚,但抽离幻想回归生活,我们会发现这不过是杯水车薪。

拒绝娱乐至死,回归自己的生活

我们必须承认,流量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且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我们也要知道,世界不应该唯流量论,生活不应该娱乐至死。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曾说:“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饭圈文化是偶像时代的隐喻,审丑类网红是娱乐时代的“狂欢”,它们无一例外,是人群情绪压力的出口。但这种出口是饮鸩止渴,麻痹于空虚被短暂填满的快感,会让我们逐渐失去思考和理智。无论是在饭圈文化的引导下心甘情愿地成为“工具人”,还是在审丑类网红的影响下形成“走捷径”的价值观,都应当得到反思。

清朗行动开始后,广电总局发文明确表示,要坚决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其中,不仅包括了众所周知的失德艺人,也包括违背公序良俗、言行失德失范的网红。各大媒体平台也相继整顿,不再唯流量论。

网络清朗不能只依靠国家的整治行动,我们自身也要在娱乐丰富、流量至上的时代中找到保持自我思考的方式。

电影《搏击俱乐部》中有句台词是:“我们没有世界大战,没有大萧条。我们的大战是心灵之战,我们的大萧条是自己的生活。”但是,萧条是一时的,在娱乐中麻痹自我的人也终会站起来面对无情无义、无理取闹的生活,然后发现:生活也有有情有义、可爱可敬的一面。

猜你喜欢

猎奇饭圈偶像
“饭圈”到底是个什么圈
大众偶像
整治“饭圈”乱象
Task 4
小狗猎奇
槐花鸡蛋
在疫情面前,见证一场“饭圈”的成人礼
“饭圈女孩”(双语加油站)
误读or猎奇?
浅谈如何在劳技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