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中的幸福观分析
2021-01-17拉参
拉参
《活着》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是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传闻余华曾经听到一首名叫《老黑奴》的歌曲,歌中的主人公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挫折与不幸,所有的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只留下他孤零零的一人,但老人家还是乐观友好地对待他身边的人和事,没有任何怨言与不满……余华在这样的感动之下于1992年完成了这部不朽之作《活着》。作者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豐富和宽广,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告诉我们人只要活着,就会有无限的希望;活着,就要懂得珍惜;活着,就要懂得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喜悦与悲伤。
一、生命的存在就是一种幸福
《活着》中写道:“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多么经典的语句啊!活着就是一种幸福,“黄泉路上无老少”,有些人活得久一些,而有些人的生命只有短短几天甚至几个小时,但只要生命存在就是一种幸福。
《活着》讲述的是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福贵对自己大半生的追忆。年轻时的福贵因为好赌被骗光了家产,活活气死了父亲,导致全家人被赶出家园。幡然醒悟之后的福贵准备踏踏实实和家人过日子,却因为上街给母亲买药被抓而成了壮丁,历经九死一生归来却发现母亲早已过世,女儿凤霞也因为高烧没钱治病而变成哑巴。接下来更是一连串的灾难:儿子有庆被医生抽血活活抽死;凤霞好不容易嫁了人,感受到幸福的滋味,却在生孩子时流血过多而死;妻子家珍因为悲伤过度也撒手而去,剩下福贵和偏头女婿二喜带着苦根艰难过活。这还不够,二喜不久因公丧命,苦根后来也因总也吃不饱,一次贪吃太多豆子而被撑死,最后福贵孑然一身,与一头垂死的老牛共度余生。尽管故事充满悲情,但是洋溢的却是中国农民朴素的生命意识。福贵在生活给予的巨大灾难的夹缝中顽强不屈地生存着。他在很多情况下有理由结束自己的生命:家产因自己的任性全部赌光,父亲活活被自己给气死,相依为命的妻子因为亲人的离去带给她太多的悲伤和眼泪而永远离开了人世,后来,福贵又接二连三地送走了自己的儿女、孙子、女婿等人,他遭受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但他依然顽强地活着,不管境况多么悲惨,他还是乐观地对待自己的生命。“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在主人公福贵身上有着传统文化的最朴素的对生命的尊重,他从未产生过轻生的念头。
二、平淡地过日子就是一种幸福
2002年在《活着》的日文版自序中余华写道:“在旁人眼中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了一种幸福。”作者曾经谈及《活着》的主题这样说过:“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通过一个民间采风者对福贵人生回忆的倾听来展开故事,以回忆的口吻和第一人称叙述所产生的温情气氛,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苦难,突出了一种平淡的幸福。“他们时常流出浑浊的眼泪,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时常悲伤,他们在高兴时甚至是在什么事都没有的平静时刻,也会泪流而出。”“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他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降临。”福贵经历了人生的许多磨难,他的亲人一个一个先后离他而去,他的内心遭受了极大的痛苦。“我知道他不会和我拼命了,可他说的话就像是一把钝刀子在割我的脖子,脑袋掉不下来,倒是疼得死去活来。”“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虽然历经那么痛的领悟,但福贵依然坚强而乐观地面对生活,到生命的尽头时,他牵着一头老牛依然平淡地过着他的日子。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有人说活着就是为了得到名利地位,有人说活着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财富,也有人说活着就是为了争一口气……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对活着的理解也就千差万别。《活着》的主人公福贵并不清楚人为什么活着,他只知道腰缠万贯的时候自己应该潇潇洒洒,一穷二白的时候无怨无悔地种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自由自在且平淡地生活……这就是幸福,虽然无味但也踏实。
三、与亲人在一起是一种幸福
所谓亲人就是你的父母、兄弟姐妹,所有和你有血缘关系的人。地主少爷福贵亲人众多,上有父母,下有子子孙孙,但他们的命运一个比一个悲惨,一个比一个短暂。福贵承袭上一辈的不良习惯,嗜赌如命,整天除了赌博还是赌博,最终输光了所有家产,气死了老父亲;福贵的母亲因家里一贫如洗,无钱请医治病而离开了人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命运偏偏捉弄人,福贵的女儿不幸成了哑巴,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随着时间的推移,福贵的人生悲剧愈演愈烈,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生下了一名男婴,凤霞因产后大出血死在了手术台上。偏头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活活夹死,外孙苦根随福贵回到乡下老家,两人过着十分艰难的生活,就连廉价的豆子都很难吃上。后来福贵看着苦根可怜,一门心思想让自己的外孙解馋,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
福贵生命中的亲人一个又一个相继离去,带给他无尽的悲凉与痛苦。福贵从有钱有势的阔少爷最终变成了一无所有的草根农民,从父母双全、儿女成对的风流浪荡子变成了一个孤苦无依、无牵无挂的鳏寡老人。我们通过阅读《活着》,见证了一个从有到无,从生到死的最朴素、最真实的生命历程。面对穷困潦倒的家庭生活,福贵忍受一切命运的不公和不平,老老实实地去种田,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福贵还是唯唯诺诺、踏踏实实地完成自己的生活使命。亲人在福贵的人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只要亲人在他身边,他就是幸福的。他说:“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干干净净,死后一点是非都没留下,不像村里的那些女人,死了还有人说闲话。”福贵与家珍曾经深爱过,曾一起同甘共苦,一起流过眼泪。虽然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是短暂的,但也是幸福的,是弥足珍贵的。“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多么温情感动的语句啊!只要家人在一起,最亲的人在一起,我们的内心是安全的、踏实的。就像主人公福贵,即便生命中遭遇了那么多坎坷,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过着他的日子,因为他的内心永远有亲人的陪伴,有温情的滋润。
综上所述,在多数人眼里,福贵是可怜的、痛苦的,甚至是悲剧的,但是对于他自己来说,他的一生是丰富的、饱满的。虽然苦难的经历占了绝大多数,但是他的一生所经历的也有许多幸福和欢乐。余华曾经提到过,“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人的理想、抱负,或者金钱、地位等等,与生命本身是没有关系的,它仅仅是人的欲望或者是理智扩张时的要求而已。人的生命本身是不会有这样的要求的,人的生命唯一的要求就是‘活着’”。
所以,平静地、坦然地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苦难和孤独,不要轻言放弃,努力追寻自身的价值,活着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活着,活下去,这才是生命的全部意义,活得好,要活下去;活得不好,也要活下去。不怨天尤人,不因为有所痛苦而退缩,这才是我们对待生命应有的态度。古人有云:“蝼蚁尚且贪生,为人何不惜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