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析视域下原生家庭对苔丝悲剧命运的影响探析

2021-01-17刘瑶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3期
关键词:亚历克苔丝母爱

刘瑶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德伯家的苔丝》是他“性格与环境小说”中最受人喜爱和关注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苔丝的悲剧命运常常被探讨。苔丝的悲剧成因是多方面的,而她的原生家庭作为外部环境的一部分,对苔丝人生的影响最为深刻。去原生家庭里寻找根源,这种做法来自经典的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根据他的理论,成人的人格特征是童年时期性本能活动压抑的结果。后来弗洛姆在其著作《爱的艺术》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批判和发展,进一步阐释了原生家庭中父爱和母爱对孩子的影响。文本中,苔丝的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是其悲剧人生的根源,母爱的缺失使得她丧失自我价值,父亲的疏于管教和责任感的缺失让她在面临困境时手足无措。探寻原生家庭对于苔丝悲剧影响的过程也是发掘苔丝不断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并不断走向自我的过程。

一、苔丝的悲剧之源—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指个体所成长的家庭环境,包括主要养育人(不一定是亲生父母)、兄弟姐妹等,它是个体最初所在的社会单位,通常是亲生或养父母家庭。苔丝有六个兄弟姐妹,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根本无法承受七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正如文中所描述的那样,“所有这些生灵都是德伯菲尔德家族船上的乘客:他们的欢乐、需要、健康、甚至生存,都完全取决于德伯菲尔德两口子”。出生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中,缺乏足够的父爱和母爱,苔丝的性格深受影响,为其以后的悲剧人生埋下了伏笔。

(一)母爱的缺失

完整的母爱不仅包括喂养孩子以及在危险时保护孩子,更体现在母亲对孩子人格的塑造和性情的培养上。也就是说,母爱在孩子性情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务的繁重和丈夫的懒惰,德伯菲尔德夫人常常忽视苔丝和她的兄弟姐妹们对爱和关心的需求,将自己的心思投入到家务和抱怨中,“她的母亲站在一群孩子中间,正在洗一盆星期一就该洗的衣服,这盆衣服现在同往常一样,一直拖到周末了”,很明显,苔丝的母亲忙于家务并不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此外,母亲应该在孩童时期为孩子营造一种安全感,使孩子远离外在事物带来的威胁。然而苔丝的母亲仅仅是给了苔丝生命,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更别提让苔丝有一种被保护的安全感。由于在童年时期便没有得到母亲足够的爱,苔丝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陷入焦虑和恐惧的情绪泥淖,一旦生活发生了变故,她就会感到无助甚至绝望,比如,当苔丝目睹家里唯一的财产—名叫“王子”的马死去时,她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绝望。

(二)父亲的失职

父亲象征着以法律、秩序和规则为代表的理性世界。就像海上的灯塔一样,父亲负责将孩子引向现实和理性的彼岸。与母爱的无私不同,父亲的爱是理智的,要求回报。父亲为孩子设定目标,用严慈和耐心引导孩子实现目标。此外,足够的父爱能够让人从自己的能力和力量中感受到自信。因此,在童年获得过充足父爱的孩子,更加懂得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苔丝的父亲并没有承担起作为一个父亲应有的责任。他从不在意自己邋遢的外表,也不在孩子面前约束自己放荡的言行,经常喝醉了躺在酒馆的地板上等着苔丝母亲和苔丝去接他回家,回家之后还要继续胡言乱语。一个常常在孩子面前醉酒的父亲,怎么能做好一个父亲呢?有这样的父亲,苔丝甚至还要忍受同伴的讽刺和嘲笑。由于缺乏父爱,苔丝比同龄人更容易在感情中受骗,面对家庭问题也缺乏理智,比如她为了弥补“王子”的损失,便答应母亲去攀附家族中的有钱亲戚。正是这一次,苔丝压抑了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一步步落入了亚历克的圈套。

二、苔丝的自我实现—摆脱原生家庭

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和超我理论指出,虽然这三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都代表着过去的影响:本我受遗传的影响,自我受制于个人的经历,超我不自觉地受着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人们即便受制于原欲的驱使,仍可以通过改变环境的方式来进行自我救赎。苔丝一生中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人生悲剧的爆发恰恰是自我觉醒和自我实现的开端,是摆脱原生家庭的枷锁,以及探索自己人生的开始。

(一)自我觉醒

根据弗洛姆的母爱理论,母亲总是将子女视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母亲过多的控制反过来会阻碍子女的发展甚至阻碍子女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摆脱母亲的控制和影响并且肯定自己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对于子女来说是一件艰难的事。因此,子女对母爱的摆脱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讲是其自我意识觉醒的开始。苔丝多次尝试摆脱母亲的控制:一开始她总到森林里去散步,与自然对话,暂时忘却家庭和爱情的烦恼,“在这期间,苔丝唯一的活动是在天色黄昏以后,她并不害怕黑夜,她唯一的念头就是避开人类—或者不如说是被称作世界的冷酷的生命群体”。在自然的宽慰下,苔丝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并没有那么糟糕,对于外面世界的渴望让苔丝蠢蠢欲动,于是她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在挤奶厂觅得了一份差事。这个过程让苔丝意识到,她自己不过是个未经世事的少女,同样拥有对世界美好的憧憬,过去的遭遇不应该成为自己以后生活的障碍。

弗洛伊德认为追求爱情是人们走向快乐最合理的方式。在阐释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过程中,弗洛伊德认为追求爱情是个体保护本我的一种方式,爱的喜悦可以分担本我所承受的外界对自我的压迫。此外,爱也会通过情感流动的过程打破两个独立个体之间的疏离,使得陷入爱情的双方获得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克莱尔的出现让苔丝彻底觉醒了,苔丝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回应自己内心的需求:“她看清了来到她面前的不是别人,确实是她所爱的人,就张开嘴发出一种近似狂喜的呼喊,带着暂时的欢愉倒在他的怀里。”爱情的突如其来,让苔丝再次对生活充满了期待,暂时忘却了过去的磨难,开始拥抱新生活。在爱情的滋养下,苔丝愈加迷人,充满活力。

(二)自我实现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由两种冲动构成:自我保护和自我毁灭。这两种冲动都代表着欲望的本能。通常情况下,在自我和超我的控制下,这两种冲动是居无定所的,时而存在于本我,时而穿梭到自我,然而一旦感受到本我對欲望的需求,这两种冲动便不再受控制。因此,自我压抑越强烈,自我和超我承受着本我和外界双重的压力,个体就会越痛苦,必然要寻找出口去宣泄。追求爱是人类的本能,纵观苔丝的一生,尽管追求爱是苔丝悲剧人生的开端,但同时也是她摆脱原生家庭的控制,实现自我的第一步。

亚历克是苔丝爱情萌芽的开端,也是她追求爱情路上的绊脚石。亚历克狡猾的诱骗让苔丝失去了贞洁并且有了孩子,这让苔丝不得不遭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同时,苔丝的父母并没有真正地体恤苔丝的痛苦,周围人的流言蜚语也让苔丝难堪,亚历克的纠缠让苔丝无法追求真爱,这种种打击都让苔丝长时间处于一种自我压抑的状态。直到苔丝再次遇到克莱尔,对于爱的渴求让冲动摆脱了自我和超我的控制,“你说过我丈夫再也不会回来了,你骗我!就是你毁了我的人生!”苔丝杀了亚历克,所有的痛苦都在这一刻有了了结,对本我的压抑得到了释放,前所未有的自由围绕着苔丝。

苔丝的悲剧扣人心弦,在精神分析的视域下原生家庭是造成苔丝悲剧人生的根源,没有得到过父母足够的爱和引导,苔丝一生都在焦虑与恐惧中与人生的波澜做斗争,好在苔丝意识到了问题,并且也在抵抗中实现了自我,但这自我实现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放眼现实,很多人的原生家庭也不幸福,他们宁愿活在不幸中,也拒绝改变自己。事实上,弗洛伊德的理论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自己的新角度,并不是灵丹妙药。每个人都要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自主掌握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受制于原生家庭的影响。

猜你喜欢

亚历克苔丝母爱
Learning a Musical Instrument学一门乐器
蜂鸟——致苔丝
母爱大于天
法国跑步女子遇害案告破 其丈夫承认杀妻罪行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特殊的母爱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