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利·波特的创伤记忆与重复叙述

2021-01-17李恒亮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3期
关键词:罗琳伤疤哈利

李恒亮

让内和弗洛伊德都承认创伤记忆具有顽固性,它会一直存在人的脑海中,并且在受创者的生活中不断侵扰受创者,弗洛伊德将这种现象称为“重复性强迫冲动”。

英国女作家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主人公哈利·波特的伤疤不可消除和创伤记忆的反复侵袭都显示出固着性和重复性的特征。

伤疤意象的反复出现与哈利·波特创伤记忆的重复叙述是小说体现创伤重复性特点的方式。

小说开头就阐明了哈利·波特伤疤的由来,麦格教授看到哈利额头的伤疤就知道是伏地魔用魔法留下的印记,海格也说过“那是一道很厉害的魔咒留下的”。哈利·波特的伤疤一开始就被赋予了独特性,诚如邓布利多所言:“伤疤今后可能会有用处。”这说明伤疤日后会不断出现。在小说之后的情节中,哈利·波特的伤疤反复不断地出现。在《魔法石》中,哈利·波特第一次回归魔法世界,伤疤就开始疼痛,当他看到洛奇教授时顿感前额上的那道伤疤一阵灼痛,伏地魔抓住他时,他额头上的伤疤钻心地疼痛起来;在《火焰杯》中,哈利·波特正面面对伏地魔时,“伤疤灼痛得几乎无法忍受”;在《凤凰社》中,当伏地魔出现在哈利·波特面前时,“伤疤比任何时候疼得都厉害了……伏地魔出现在大厅中央”;在《死亡圣器》中,伏地魔逐渐靠近哈利·波特时,“他的伤疤痛得脑袋像要裂开”。小说中还有许多描写伤疤疼痛的情节,几乎每部都会反复叙述伤疤数十次,并且每一次伤疤出现都会伴随伏地魔的出现,同时也伴随着疼痛。作为小说中一正一邪两大主要人物,伤疤的疼痛代表了两者不断出现的善恶冲突。

善恶对立作为推动小说发展的主要动力,伤疤的每次疼痛都代表了善恶势力的冲突,越到后面的情节,伤疤疼痛的频率越高,痛感越强烈,预示着善恶冲突越激烈,小说也逐渐达到高潮。尤其是在《死亡圣器》中,哈利·波特的伤疤疼痛每一章都会出现,不仅因为这时是伏地魔最强大的时候,同时也预示着最终决战的到来;当哈利·波特最终打败伏地魔时,哈利的伤疤过了十九年也没再疼过,小说也就此完结。罗琳通过对伤疤意象的重复书写让整部小说形成一个环形结构,由伤疤而起到伤疤而终,完成了对小说情节和对于善恶主题的建构。

父母死亡的创伤记忆深植于哈利·波特的意识之中,在之后的小说中,这段创伤记忆也成为梦魇并以各种形式重复出现折磨着哈利·波特。

在《魔法石》中,哈利·波特的创伤记忆第一次出现,有时他在储物间里拼命回忆时,就会出现奇妙的场景—一道耀眼的闪电般的绿光。而在海格找到哈利·波特,告诉了他真实的情况和身份后,哈利·波特脑海里出现了非常悲惨的景象……那道耀眼的绿光突然闪现,比他记忆中的任何一次都更加清晰。在哈利·波特回到魔法世界后,创伤记忆的闪现次数更加频繁,他不断在噩梦中看到父母死于伏地魔的魔法之下的情景。赫尔曼认为任何场景对于受创者都是危险的环境,如哈利·波特面对厄里斯魔镜时,就唤起了他日思夜想的父母,也唤起了他内心的创伤,厄里斯魔镜可以窥探人们内心深处最迫切、最强烈的渴望。创伤记忆作为一种固着记忆,它其实就如同人的心魔,魔镜将哈利·波特内心深处无法逃避的魔障牵引了出来,再次让他经历创伤痛苦。经过两年的时间,哈利·波特的情感创伤更加剧烈,相较于刚入魔法世界的时候,这一时期的创伤对他的影响也更加深刻。摄魂怪是魔法世界最恐怖的生物,它们的出现往往唤起人们记忆中最不快乐的时刻,每次哈利·波特遇到它时都会陷入痛苦的回忆中。第一次在火车上,摄魂怪的靠近让哈利·波特喘不过气,感觉到了深深的寒意,并且他再次陷入创伤记忆之中,听到父母的求饶和呼救声。之后在魁地奇比赛时,哈利·波特再次碰到摄魂怪,同样没有逃过创伤记忆的侵袭。摄魂怪的出现,让哈利·波特更加清晰地经历了创伤事件,但与之前一样的是创伤回忆依然是以碎片的形式出现。创伤记忆以碎片化的方式断断续续地出现在受创者的脑海中,哈利·波特每次看到的创景都是父母被杀的片段,有时是绿光闪过,有时是听见呼救声,这些记忆片段没有规律地、零零碎碎地重复出现在哈利·波特的脑海中,让哈利·波特重复体验创伤场景,但哈利·波特经历的创伤场景又是最具临场感的时刻,这契合了利夫顿所说的“终极恐惧”,无论噩梦还是摄魂怪所引起的回忆,都共同聚焦父母被杀死瞬间的前后,从而增加了哈利·波特的临场感,再加上哈利·波特体验创伤记忆并不是一次两次,而是不断地体验,这也强化了哈利·波特创伤记忆的固着性。挥之不去的记忆成为哈利·波特内心的柔弱,每次从回忆中清醒时,他都会泪流满面;他会暗暗渴望再次进入记忆中听到父母的声音,罗琳通过对哈利·波特创伤记忆的反复书写,完成了对哈利·波特人物形象的初步塑造,成功塑造了一个经历创伤的柔弱无助、思念父母的青少年形象,这种形象与哈利·波特的英雄形象形成了差异性,也为后续哈利·波特的成长做好了铺垫。

以上我们已经阐释了小说中体现创伤重复性特征的方式,罗琳不断重复伤疤和创伤记忆的另一目的是展現小说主人公的成长主题。

从表层来看,伤疤的疼痛是伏地魔灵魂的共鸣,从深层来看,伤疤的每次疼痛还影射了哈利·波特不断地成长。刘绪源认为:“作者写作的艰难主要在于‘想要着力表现这位魔法少年分裂时期的种种特征’。”对于青少年而言,经历分裂成长的正常过程,无非就是青少年对于内心对与错的判断,而罗琳将哈利·波特的自我分裂与伤疤进行联系,利用伤疤的疼痛来书写其内心的挣扎,与邪恶力量的对抗,伤疤重复的出现与痛感和哈利·波特成长形成了伴随关系,每次伤疤的痛疼之后都是其成长的一步阶梯,最为明显的是在《凤凰社》中,哈利与伏地魔在精神上决斗,最终哈利·波特取得胜利,将伏地魔驱逐出了自我的精神世界,在这一时刻,哈利·波特相较于之前面对伏地魔的恐惧与害怕已经逐渐消失,正是他内心的勇气与爱,让他成功摆脱了伏地魔的控制。

成长不仅仅代表着勇气和勇敢,我们从小说中明显可以看到,很大程度上哈利·波特战胜伏地魔是亲人、朋友的帮助。卢平曾告诉哈利·波特:“摄魂怪对你的影响比别人大,是因为你过去的经历中有过别人未曾有过的恐惧。”人最难克服的是自己内心的恐惧,但哈利·波特却能克服内心的恐惧,释放出完整的守护咒,这对于他而言是一种成长,而在这成长的背后是他的内心充满了感情。哈利·波特在十多年的时间中形成了懦弱、胆小的性格,这不仅仅是由于家庭的虐待,也有缺失父母关爱所造成的伤害,但他却能逐渐从创伤中走出来,逐渐信任身边的人、爱身边的人,这对哈利·波特而言是极大的成长。在《凤凰社》中,哈利·波特能摆脱伏地魔的控制是因为对小天狼星布莱克的思念让他内心充满了情感;在《死亡圣器》中,亲人的出现让哈利·波特摆脱了对死亡的恐惧。赫尔曼就认为:“创伤患者需要在奋斗过程中得到他人的协助……因此最亲近的那些人的态度是最重要的。”哈利·波特在成长中学会了爱和信任,这是他个人观念也是他性格的转变,史蒂芬·约瑟夫认为,人在创伤后成长的关键变化就是性格、观念的转变。重复的叙述模式让读者看到了哈利·波特成长的渐进过程,哈利·波特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的磨砺中呈现递进式的增长,罗琳也通过小说给予了读者一个美好的愿望。

罗琳通过对哈利·波特创伤体验的重复叙述,完成了对情节的建构。伤疤作为小说中重要的意象,它的每次疼痛都推进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同时,哈利·波特的创伤记忆作为小说主要的情节线索,串起了七部小说的故事情节,没有哈利·波特的创伤记忆,就没有七部小说中哈利·波特的复仇故事。创伤记忆的反复书写,成功塑造了哈利·波特这个人物形象。

重复叙述除了对情节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主题的展现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创伤体验的重复书写,对于以成长为主题的小说而言,它更好地表达了主人公哈利·波特在创伤后成长的必然性。罗琳给哈利·波特设置了如此多的创伤事件,却并未将小说创作为一个男孩的堕落,而是让他在创伤的环境中不断地成长,这也符合了小说所呈现出的主题意蕴。罗琳每一次对哈利·波特的创伤的重复皆是哈利·波特的一次成长,重复叙述的最终目的依然回到了成长主题上,完成了小说通过创伤书写表达出的教育和启迪作用。

基金项目:长春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创伤书写”([2020]第005号)。

猜你喜欢

罗琳伤疤哈利
读《哈利•波特》有感
寻找93/4站台
伤疤
将“城市伤疤”变成亮丽风景
好脏的哈利
罗琳和川粉对怼
——吐槽之神快来膜
罗琳 从自杀阴影中走出的哈利·波特
伤疤
网络伤疤——微传销
像哈利那样隐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