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美文学中戏剧性独白传统的相关探索

2021-01-17何碧龙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3期
关键词:勃朗宁抒情诗戏剧性

何碧龙

在英美文学中,戏剧性独白以其独特形式存在,增强了英美文学性,凸显了一定艺术价值。戏剧性独白传统在英美诗歌中非常常见,从其形成的时间来看,在现代英语诗歌传统形成之前就已经有了戏剧性独白传统,因此,这一艺术特性对后来发展的现代英语诗歌传统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从众多诗人创作的現代英语诗歌中都能看到戏剧性独白的“身影”。由此可见,在英美文学中,戏剧性独白形式占有重要地位。

一、戏剧性独白传统特性分析

首先,分析戏剧性独白中的话语,不难发现,其具有“双重声音话语”特点,巴赫金也曾经这样认为。具体来说,在英美诗歌中,说话人与创作者本身并非连接的,而是处于分离状态,所以人们可以在诗歌中获取到两种声音,且完全不同,独白叙述者可以在舞台上,以多种形式向大众传达出诗歌作者想要传达的声音,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可此种形式还与抒情诗存在明显不同,抒情诗独白者会融入自己的情感,但是戏剧性独白的作者不会这样表达,所以谈不上权威性。借助第一人称的话语来传达作者的所思所想,会进一步增强作者观点隐晦的表达特点,也正是因为此,留足了想象空间,人们可以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解读诗歌。

其次,戏剧性独白本身还体现了一定的客观性特点。在英美诗歌中主要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诗歌内容,说话者只是在客观阐述相关内容,因此,可以更加真实地表现出诗歌原本的内容,可这并非诗歌创作者本人的主观表达,因为作者和叙述者本身就是两个个体,只是借助叙述者的话语权表达。曾有学者研究,让第一人称叙述者在舞台中讲述,此情境下更加体现出了第一人称叙述者自身的形象,同时,也直接表现出了叙述者客观性的话语表达方式。因此,戏剧性独白的本质是客观性的。英美文学中的诗歌,说话是首要任务,所以无论叙述者在思想、情感上是否和创作者相同,只要配合戏剧性独白,就可以表现出客观事实,所反映的正是诗歌本质特性。

最后,戏剧性独白除了上述两个特性之外,还可以起到塑造人物形象和个性的效果。与抒情诗不同的是,戏剧性独白借助第一人称表达时经过了戏剧化的处理,这转变了叙述者的身份,是以人物角色置身在诗歌情境中,因此,叙述者除了传递诗歌信息,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戏剧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分析那些具有特色的戏剧性独白内容,不难发现叙述者讲述的内容其实并不会产生一定影响,有趣的是通过叙述的内容,可以进一步分析、了解说话人内心世界的波动,理解人物个性的刻画,同时,也包含了戏剧化处理后的隐含内容。也正是这些内容,才提升了戏剧性独白的艺术性。总的来说,戏剧性独白传统主要关注说话者内心活动表现,侧重探究人物形象塑造。

二、信体诗中的戏剧性独白

戏剧性书信体独白在英国文学上的地位也不容忽视。最具代表性的有《屋大维娅致安东尼》,这是丹尼尔创作的书信体诗歌,诗歌的主要内容就是屋大维娅写给自己的丈夫安东尼的信,对于安东尼不爱自己的事实,屋大维娅非常困惑,所以信中很多内容都是屋大维娅向安东尼叙述自己的困惑,她始终理解不了是自己哪里不好,造成安东尼不爱她。在赏析整首诗时,屋大维娅的困惑可谓非常精彩,在困惑中隐含了是因为自己平庸,所以安东尼不爱她。还有诗人邓恩所作的书信体诗歌,通过希腊女诗人萨福给自己的情人诗句:“我拥抱自身,亲吻我的纤指,我望着镜中的我……正当我要吻你,泪水却模糊了双眼和镜子。”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对于男女缠绵之情的表达。

《英格兰贵人书信集》是由德雷顿所著,其可能是受到《古代名媛》的影响,在这一书信集中选择以真实人物作为对象,叙述的都是夫妻、情人之间的故事,虽然是真实人物,但是也受到了乔雯的影响,所以信件中的一些事件并非真实存在。赏析德雷顿的《英格兰贵人书信集》诗集,可以看出其塑造的写信人的个性、形象非常鲜明,这其中不乏存在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在德雷顿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中,伊莎贝尔王后写给理查德二世的信中很多事件都不是历史发生的,因为作者想要塑造的女性形象是面对残酷的压迫依旧勇于斗争的女性形象,所以需要更改,甚至假定出特定的事件用来塑造人物。除此之外,还有出自蒲伯的《艾罗莎致亚贝拉的信》,也是英美文学史上非常典型的信体诗。这首诗主要表达的就是人性与宗教之间的关系,立足理性视角探索问题,其戏剧性独白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和艾罗莎的距离,是戏剧性独白传统中占有重要指导地位的作品。

三、抒情诗与戏剧性独白

勃朗宁,可以说是最早提出戏剧性独白性质的人物,对“戏剧性”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纵观其诗歌作品,具有代表性的有《戏剧性浪漫传奇和抒情诗》《戏剧性代言人》,此外,还有《戏剧性抒情诗》《戏剧性田园诗》。从这些诗歌标题就不难看出,勃朗宁对戏剧性情有独钟,而深入分析“戏剧性”词语的反复运用,这都是勃朗宁对于自己创作的作品给予的一种深刻肯定、认可。19世纪40年代,勃朗宁创作的《戏剧性抒情诗》当中已经明确阐述了自己对戏剧性独白的性质的理解,在其观点中,诗歌体裁决定了其具有的抒情特点,可深入其本质,就是一种戏剧性。因此,第一人称叙述内容的过程,属于人们构想出来的人物,与诗歌创作者属于分离关系。自此后,勃朗宁在其很多著作中都明确表达了这一观点,从中不难看出戏剧性诗歌对勃朗宁的影响。尤其是在勃朗宁创作后期,比如《戏剧性田园诗》,勃朗宁再次强调了是由表演者呈现出的故事,而不是自己讲述的。总的来说,抒情诗和戏剧性独白主要的不同就是叙述人的身份,可以利用这一点不同去判断该诗为戏剧性独白还是抒情诗。无论哪个时代、哪位诗人,可能其戏剧性独白表现方式不同,但本质都是相同的。

四、怨诗中的戏剧性独白

戏剧性独白真正发展起来并获得足够的空间,是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此时期英美文学史上出现了大量的怨诗,由此也出现了不少怨诗代表,比如享誉世界的莎士比亚、斯宾塞,还有米尔顿、马维尔等都是怨诗界的代表人物。这一时期的怨诗特性就是创作者没有将历史人物作为叙述者,此种创作方式赋予了怨诗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尽情地、自由地表达思想。比如,莎士比亚的《情女怨》,其在当时非常具代表性,该首诗歌中,莎士比亚将一个受骗的少女作为叙述人,将自己的遭遇讲述给老牧人,通过少女独白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内心悲痛,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少女遭遇苦难后内心逐步成熟的变化。

怨诗发展到18世纪后,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这些怨诗诗人转变了关注视角,将焦点转移到社会现实层面,怨诗体裁逐渐鲜有人用。但是欧洲爆发浪漫主义运动后,怨诗再次得到发展。从情感的表达上,怨诗主题发生了转变,开始注重渲染异国情调,所以,诗人们逐步将黑人、印第安人作为叙述者。怨诗发展到19世纪初期时,浪漫主义运动达到了顶峰,此时大量怨诗诗人涌现,典型代表有彭斯、骚塞、布莱克,除此之外,还有柯勒律治、考伯、华兹华斯等。这一时期的怨诗,诗人们开始喜欢运用极具反差的人作为叙述者,比如考伯著作的《黑人之怨》、布莱克的《扫烟囱的孩子》,此外,还有华兹华斯的《苏格兰女王玛丽之悲叹》《被抛弃的印第安女人之怨》,以上这些都是当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怨诗作品。

总而言之,英美文学经历了几个世纪的不断发展,而戏剧性独白在其中的地位和影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时至今日,戏剧性独白已经发展成为英美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英美文学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推动戏剧性文学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猜你喜欢

勃朗宁抒情诗戏剧性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全能家族勃朗宁
優美的抒情诗——赞邱玉祥的水粉画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解析与对话:西方抒情诗如何呈现内心
一株麦子的抒情诗
勃朗宁的爱情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海涅:杰出的抒情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