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龙诗会,鹤城地理诗歌气象
2021-01-17隋红宇
隋红宇
十年佳会,鹤城文化播大爱;
众笔热忱,地理诗歌现端倪。
历经十载,扎龙诗会已然成为鹤城专属的文化盛景。众所周知,从三十余年前的明月岛诗会开始,到今年的第十届中国(齐齐哈尔)扎龙诗会,无论从诗会的号召力和引领力来讲,还是从诗会的品牌影响力来说,诗会已经成为齐齐哈尔市的一种专属文化现象,展现出的是名牌效应凸显、诗风各具一格、百家交相辉映的诗歌渊薮。它像北方黑土地上的每年一届的诗歌节日,汇集着愈来愈多的新面孔,吸引着愈来愈多的优秀诗人加入聚会队伍。诗会前期的征稿、中期的创作采风、座谈研讨、诗歌朗诵盛会,以及贯穿始终的“齐齐哈尔文艺”微信公众号和《鹤城晚报》的展示传播,及至后期的《青年文学家》杂志“扎龙诗会作品专辑”的倾力推出,让我们这个鹤城专属的文化盛景犹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一样意象万千、秀丽壮美、精彩纷呈,给予了诗人群和关注诗歌的读者们以全景式的审美感受。
十年来,扎龙诗会鼎力推动了本土诗人创作,并正在形成一种具有地标性质的地理诗歌氣象。我们说,诗歌的题材虽然包罗万象,但诗歌的基调是人间真爱,源泉是故乡热土。诗歌超越凡尘,却不脱离众生。诗人所处的地理坐标,是每一位诗歌写作者的创作原点,也必将是很多诗人的终极回归点之一。对于鹤城本土诗人而言,扎龙诗会是他们在诗歌创作的星空中距离最近,也是最亮的那颗星,它会让自己自然而然地与之产生最朴素的情感认领和地域认同。我们欣喜地看到,基于扎龙诗会创办多年的坚持,鹤城诗坛已经呈现出了喜人的地理诗歌气象,一批老诗人宝刀不老,将诗歌创作化为日常;一批常年创作的诗人已经开始或者正在成为实力中坚,星光闪耀;一批诗歌创作时日尚短的诗人,创作热情高涨,日益进步。以上种种,让我们不能不承认,扎龙诗会对于本土诗歌生态良性循环的构建,以及对鹤城诗歌创作繁荣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
于我自己而言,正是靠着扎龙诗会的激励和鼓励而培养出来的诗歌写作者。那是在历届扎龙诗会的感召下,在众多文朋诗友的支持鼓励下,自2013年再度拾笔,重新开始现代诗歌写作。多年来,由最初的抒情诗创作逐渐转向身边生活的底层意识写作,侧重于个体直接经验表达,指向了现实生活中比较真实、原生态的一面。取得的荣誉也经历了从获得诗会优秀奖、三等奖,到二等奖、一等奖的过程。
基于以上的体会和认识,作为一名受益良多的诗歌写作者,我觉得必须要说出自己想要说出的感谢:正是齐齐哈尔市文联、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坚持不懈地举办,正是朱虹宇主席、赵秀华主席、赵欣郁老师、王彩兰老师、李天笑老师等一班人的辛苦付出,正是齐齐哈尔文艺微信公众号、鹤城晚报、《青年文学家》杂志社、市朗诵家协会的共襄盛举,正是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的大力扶持,让我们在展望扎龙诗会的美好未来时,充满着诗歌态势的良性演进、诗艺作品不断精进的信心,让诗人们在每一年都会生出“诗歌总是年轻”的感叹,继续保持诗歌创作的初心和定力,不断呈现出具有时代精神气象的、最佳诗歌文本的努力前行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