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政作文也可以写得生动有趣(1)

2021-01-17盒饭君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朋党时事欧阳修

盒饭君

“恩恩怨怨,唇枪舌剑”,我们常常会在生活中和人争辩起来,说出自己的看法,表达不同的意见。表达的过程(争吵也是一种表达),就是写作的过程。这大概就是议论文产生的雏形。

当我们探讨的内容与时事结合起来,就会形成一种写作主题——时政作文。时政作文大多以议论文、抒情文、演讲稿、书信等形式出现。要写好时政作文,我们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相反,要多关注生活,留心时事,还要能够将这些素材进行整合、归类,提炼观点,形成看法。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在中国还是外国,其实有非常多人长于时政作文的写作,这是一种非常有生命力的写作主题。

制造反差引起好奇

对平时看到的很多时事素材,我们会形成自己的看法,虽然看法各有千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表达,表达就是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我们在阐述一个观点时,为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学学欧阳修。

欧阳修有一篇文章叫《朋黨论》。“朋党”这个词在我们看来有点“狐朋狗友”的贬义意味,但欧阳修把他定义为中性词。他抛出观点——君子因为志趣相投结为“朋党”,小人因为利益结为“朋党”。当你觉得,是这样的!他立马来了个反转: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他却觉得小人之间,那根本就不叫朋党。君子之间才叫朋党。毕竟小人因利而聚,利尽而散。用新的观点去否定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这样的开篇方式,就容易产生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

和上述对比法相似的,还有设问法。人都有好奇心,你抛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读者就会想去探究它的答案,如果你答得精彩,读者自然而然就会被你“牵”着走。

帕特里克·亨利《不自由,毋宁死》的演讲,将对比与设问进行了结合,在设问的过程中,还融入了反问语气,引人思考的效果被无限放大。

沉湎于希望的幻觉是人的天性。我们有闭目不愿正视痛苦现实的倾向,有倾听女海妖的惑人歌声的倾向,可那是能将人化为禽兽的惑人的歌声。这难道是在这场为获得自由而从事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一个聪明人所应持的态度吗?难道我们愿意做那种对这关系到是否蒙受奴役的大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人吗?就我个人而论,无论在精神上承受任何痛苦,我也愿意知道真理,知道最坏的情况,并为之做好一切准备。

他先说人的“劣根性”——人都容易沉迷于幻想,不愿意正视现实的残酷。然后以反问加设问的方式来撕毁这种“劣根性”。接连抛出两个问题,很难不引起人们对习以为常的认知与行为的反思。

讲故事更有说服力

欧阳修还有一篇文章叫《伶官传序》,讲了个大道理——国家兴衰看似是天命,但其实也是人为。统治者往往忽略了“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在问题尚且微小时没有处理得当,最终被问题反噬。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他讲了一个故事:晋王临终前,给了继承者庄宗三支箭,告诉他三个背叛自己的仇敌分别是梁国、燕国和契丹,希望他记住自己未了的心愿。庄宗郑重地接下三支箭。每次出征都把三支箭从祖庙里请出来,警示自己不要忘记初心。当他完成晋王遗愿,多么意气风发啊,可是天下太平之后,他沉溺享乐,宠爱伶人,最终被伶人所害。自己当初的意气风发哪里去了呢?

文章最后还设计了一个问题:“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吗?”这个问题将文章主题拓展到更宽的领域,家国大事如此,生活中的寻常小事又有何差别呢?

时政作文里,大家常常容易陷入纯粹说理的误区。没有人愿意听大道理,但我们从小就愿意听家人给我们讲故事。故事能够让道理变得亲近,变得可以接受。

时政作文归根到底就是议论文,除了用表达方式制造反差、用故事包装观点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用好修辞、引用名言等方式表达或佐证自己的观点,或者用抒情文的表达方式,以情感包装观点。议论文的目的就是表达观点,我们能够巧妙地把观点说得让读者爱听,那就成功了。

猜你喜欢

朋党时事欧阳修
上一期参考答案
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
时事半月谈
画眉鸟
《王质独饯范文正公》阅读
欧阳修快马追字
司马光论朋党
时事政策
勤奋的欧阳修
漫画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