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67例分析

2021-01-17周新卫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19期
关键词:注射剂中成药器官

周新卫

作者单位: 271200 山东省新泰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ADR是影响患者用药安全的常见原因之一,随着ADR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ADR相关用药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大医务人员重视[2]。现对医院2020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67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通过研究ADR的发生规律、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20年1-12月山东省新泰市人民医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报告267例,均为经监测中心评价为可能、很可能、肯定的有效报告。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发生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转归情况。

2 结 果

2.1 ADR患者的性别和年龄 267例报告中,男123例(46.07%),女144例(53.93%);年龄≥61岁老年患者占比最高99例(37.08%),其次为≤10岁患儿58例(21.72%)。见表1。

表1 ADR患者的性别和年龄 (例)

2.2 ADR涉及的药品种类 267例ADR涉及药品117种,排名前5位的药物为抗菌药物82例(30.71%)、抗肿瘤药物36例(13.48%)、心血管系统药物28例(10.48%)、中成药注射剂21例(7.87%)、解热镇痛药物14例(5.24%)。见表2。82例抗菌药物ADR涉及抗菌药物9类18种,排名前3位的是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29例(35.36%)、头孢菌素类24例(29.27%)、大环内酯类13例(15.85%)。见表3。

表2 ADR涉及的药品种类

表3 ADR涉及的抗菌药物种类

2.3 引起ADR的给药途径 267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或静脉泵注的给药方式最多214例(80.15%),其次是口服给药40例(14.98%),外用(眼部给药、阴道给药、吸入给药)9例(3.37%),肌内/皮下注射4例(1.50%)。

2.4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系统109例(38.38%),其次为胃肠道系统50例(17.61%)、神经系统33例(11.62%)、呼吸系统27例(9.51%)。见表4。

表4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2.5 ADR转归结果 停药或经过治疗后好转或痊愈265例(99.25%),未好转而转上级医院治疗2例(0.75%),未出现死亡病例。

3 讨 论

3.1 患者的性别、年龄对ADR的影响分析 由表1可知,男女患者比为0.85∶1,女性患者的ADR发生率略高于男性,这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的结果(男女患者比为0.86∶1)相一致[3]。在年龄方面报告显示,≥61岁老年人占比最高,可能由于老年患者自身机体功能降低,各器官功能出现退化,药物代谢和排泄速度减慢,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血药浓度增加,更容易发生药物蓄积中毒,加之老年患者合并各种基础疾病,常需要联合用药,往往出现同时使用多种治疗药物[4],所以老年人的ADR发生率较其他人群高。

3.2 药品种类对ADR的影响分析 由表2、3可知,我院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其中居于前3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菌素类及大环内酯类。这可能与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使用量较大(尤其是广谱类抗菌药物),加之医务人员对于抗菌药物的ADR监测较为重视,上报率高有关。因此,为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要求医师在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过程中严格遵照说明书及国家卫计委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要求,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积极防治ADR,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5]。除抗菌药物外,抗肿瘤药物36例排名第2位,涉及抗肿瘤药物15种,包含注射剂31例(86.11%),口服剂型5例(13.89%)。近年来我国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多,抗肿瘤药物的使用量也在增加[6]。大部分抗肿瘤药物均具有细胞毒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正常细胞、组织、器官产生较大的损害,所引发的ADR也较多、较重[7]。中成药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共上报ADR 27例,包括中药注射剂21例,口服中成药6例。本次发生ADR较多的是参麦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艾迪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及金水宝胶囊。中成药由于其成分复杂,还存在大量未知成分,容易产生ADR。而且中成药的功效成分大部分是抗原性强的大分子物质,因此,其注射剂较其他药物更容易产生变态反应[8]。所以应用中成药时应加强药学监护,注射剂应尽量单独给药并注意前后冲管。我院解热镇痛药物引起的ADR也较多居第5位,这不同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的结果[3],分析原因可能为:我院开展麻精药品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对手术室、导管室、疼痛介入科、肿瘤科等麻精药品使用量较大的科室进行专项培训、宣教,提高相关科室对于该类药物的重视,积极上报ADR,比如枸橼酸舒芬太尼引起血压下降;布洛芬引起肝功能异常;曲马多引起心悸、呕吐;羟考酮引起恶心、呕吐;双氯芬酸钠引起皮疹等。

3.3 给药途径对ADR的影响分析 静脉用药途径相比于其他途径更容易引起ADR,原因为静脉用药时,药物无肝脏首关效应,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然后作用于全身,药物浓度较高,药物作用对机体的刺激迅速而强烈[9]。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静脉用药风险,坚持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的基本给药原则,以减少ADR的发生。

3.4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分析 由表4可知,我院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中皮肤及其附件系统损害最多,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皮肤红肿、过敏性皮炎等症状为主,可能与皮肤损害在临床上易于发现和诊断,而且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有关[10]。大部分的ADR在停药、减慢滴速,严重者加用地塞米松、异丙嗪、甲泼尼龙或具体对症治疗措施后症状好转、痊愈。ADR常见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头痛、发热等,大部分在停药、对症治疗后症状出现缓解,如果不能耐受更换为其他药品。但肝肾功能损害、造血功能异常往往对患者机体造成较为严重的潜在伤害,同时容易被人们忽略,其中以抗肿瘤药物、解热镇痛药物较为常见,提示医务人员对于应用这类药物时,应加强监测。

综上所述,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对患者机体多器官/系统造成损害。医务人员和患者均应重视可能的ADR,诊疗时合理选择药物,适当预防,出现ADR后及时干预[3]。同时要加强对重点药物、重点人群的监测,做好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成药注射剂及老年人用药情况监测工作,最大限度降低ADR发生率的同时,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猜你喜欢

注射剂中成药器官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类器官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老年恙虫病并多器官损害1例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