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标准化人才培训的思考
——以贵州为例
2021-01-17张继胜贵州省市场监管专业技术人才开发中心
张继胜 贵州省市场监管专业技术人才开发中心
一、标准化人才培训的途径
标准化人才是指从事或者参与标准的制定、修订、实施、管理及服务等标准化工作,并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1]。贵州相较于发达地区,标准化人才培训起步较晚,培训内容也需进一步完善丰富。
1.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的培训。组织基层标准化工作人员、承担相关标准化试点示范区建设任务的工作人员、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人员、相关部门从事标准化工作人员等,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宣贯、地方标准制定、修订、实施、管理及服务等的培训学习。
2.参加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的培训。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安排,结合各地标准化工作实际情况,在全省范围内选派市场监管系统或系统外有关人员参加总局举办的标准化知识方面的培训。
3.部分单位和企业自行组织的标准化培训。部分单位和企业结合自身情况,立足于本单位职能职责和企业发展需要,邀请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标准化专家进行培训。
4.有关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中介机构组织的培训。根据行业和社会人员需要,向社会发布培训通知,相关人员自行报名参加标准基础知识、标准制修订、申报立项、标准编制等方面的培训。
二、存在的问题
1.标准化人才培训规划性不够。标准化人才培育除需要塑造知识体系外,还需要将知识与产业实际进行深度融合和创新[2]。在树立“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的背景下,标准化人才支撑服务作用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标准化人才培训途径多且比较零散,没有相应的标准化人才培训规划,导致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关联性不够强。
2.标准化人才培训针对性不强。在开展的标准化人才培训中,培训对象既有标准化行政工作人员、也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员,又有撰写标准专业技术人员,但培训内容基本一致,导致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足,标准化人才差异化培训做得不实,培训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3.标准化人才培训实效性不足。一直以来,标准化培训内容相对固定,专业性知识更新培训缺乏,加之培训时间较短,内容不够丰富,存在培训与使用脱节的现象,短时间提高标准化技术能力的效果有限,标准化人才能力提升效果不佳。
三、对策与建议
1.创新工作思路方法,构建标准化培训长效机制。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对标准化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必须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标准化人才培养通过对标准化知识进行系统传播,让标准化人才掌握标准化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涉及的内容广泛并对技能方面提出更高要求[3]。应逐步建立健全标准化人才培训工作机制,凝聚合力制定标准化人才培训规划,搭建新平台拓展新领域,加快标准化人才培养打造。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学习,运用高效能学习模式,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2.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切实提高培训针对性实用性。立足标准化人才培训实际,提前谋划培训工作,结合各单位各行业特点和培训需求,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围绕新时代标准化工作要求,不断更新培训理念,立足贵州标准化人才培训实际,丰富标准化人才的知识面,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以帮助标准化人才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在提升针对性的同时更加着眼未来,使培训内容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更加突出标准化人才的专业性和综合性,服务高质量发展。
3.立足标准化发展要求,打造标准化培训精品课程。深入研判标准化人才培训实际,打好标准化人才培训的“组合拳”,拓展培训深度和广度,完善标准化人才培育体系,加强对外沟通合作,全力提升标准化人才培训的师资水平,打造培训精品课程。培训形式要多样化,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体验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及远程培训、在线学习等不同途径[4]。紧扣标准化工作实际,实现培训内容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顺应标准化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突出标准化人才培训的特色化、专业化。
4.更加注重学用结合,强化培训成果有效运用。引导相关部门将标准知识培训纳入考核培训内容,将标准化知识培训纳入组织部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培训内容,强化相关人员的标准意识。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原则建立的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方式相适应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以保证培养目标的落实和完成[5]。把培训学习的成效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指标,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标准化知识体系,让学习不仅仅成为能力提升的手段,更是习惯,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对标准化人才的需求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