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与建议

2021-01-17夏文菊赵剑锋

山东水利 2021年4期
关键词:供水量水厂济南市

李 健,夏文菊,赵剑锋

(1.济南市水利工程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250099;2.济南市水务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250099)

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因泉水众多,拥有“七十二名泉”,被称为“泉城”[1]。近年来,济南市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急需包括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在内的各类资源的大力支撑。但济南市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客水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因现状水利工程调度和调配体系与产业布局及产业结构不相适应,城镇供水压力上升,保泉压力增大,水资源问题成为济南市持续发展的约束瓶颈。目前,国内外对济南市水资源相关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5],如何结合济南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新要求和面临的新形势,做到采补平衡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水资源基本情况

1.1 当地水资源

济南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2.53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3.63亿m3、地下水资源量14.64亿m3,可利用量15.56亿m3。

1.2 客水资源

济南市客水水源主要为黄河水、长江水,年度引水指标为6.68亿m3,其中引黄指标5.68亿m3,引江指标1亿m3。

1.3 水资源工程

济南市现有大型水库2座(卧虎山水库、雪野水库);锦绣川、狼猫山等山丘区中型水库17座;玉清湖、鹊山等平原水库6座,总库容8.2亿m3,设计供水能力136万m3/d。主城区现有公共供水水源地15处、水厂14座、加压站32座,供水管线总长度4 000余千米,供水服务面积约500 km2,服务人口约360万人,实际供水量约100万m3/d。近年来建设完成了五库连通、玉清湖引水等15处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初步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互联互通、联合调度。

1.4 供用水现状

2019年,全市总供水量19.6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1.64亿m3、地下水供水量6.44亿m3、城市中水等其他水源供水量1.52亿m3。2019年,全市总用水量19.6亿m3,其中生活用水量3.59亿m3、工业用水量2.95亿m3、农业用水量9.53亿m3、生态环境用水量2.51亿m3、服务业等城镇公共用水量1.02亿m3。

2 存在问题

2.1 水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济南市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占有量仅为283 m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大。此外,济南市供水工程分布不均衡,城区供水工程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南部客水水源和供水工程建设相对滞后。东部城区地下水开采量仍较大,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2.2 部分地区供水保证率低

莱芜区、钢城区无客水资源,雪野水库未划定为饮用水水源地,城市供水主要依靠乔店水库、大冶水库、杨家横水库等地表水,水资源相对紧张,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低。

3 建议对策

3.1 加强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总量

1)加强水源工程建设。一是加快推进白云水库建设,水库总库容1 641万m3,设计日供水能力20万m3,项目建成后可有效解决济南市东部城区和章丘区发展的用水需求,目前已完成前期工作,计划2022年6月完成。二是加快推进东湖水库扩容增效工程。东湖水库是南水北调东线胶东输水干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水库,位于历城区和章丘区交界处,通过进行库底开挖、水平铺塑等,提高蓄水和供水能力,每年可增加济南市东部城区供水量7 000万m3。三是利用规划的南水北调二期工程,增加济南市4.5亿m3客水资源。规划建设先行区(济阳城南)水库、引江水库、历城区埝头水源地、莱芜区马头山水库,改扩建鹊山、狼猫山等已建水库,实施玉清湖水库除险加固及供水能力提升工程。

2)实施地表径流拦蓄工程建设。扩建钢城区杨家横、长清区武庄等水库,实施徒骇河、北大沙河、瀛汶河等河道拦蓄工程,增加蓄水能力8 000万m3。积极推进雪野湖流域水生态文明暨河湖水系连通项目,实现流域内良性水循环,将雪野湖流域打造成黄河流域下游水生态示范项目。

3.2 实施水源连通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

一是为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新建卧虎山—锦绣川水库连通工程、白云—东湖—杜张—狼猫山四库连通工程。目前正加快前期工作,卧虎山—锦绣川水库连通工程开展招投标工作,两项工程分别计划于2022年6月和2023年3月完工。二是加快推进玉清湖水库至鹊华水厂调水工程,实现日供水能力40万m3,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和东部城区提供水资源保障,计划2021年12月完工。三是充分发挥雪野水库水量充沛、水质良好的优势,规划建设雪野水库与大冶水库、杨家横水库、乔店水库连通工程,统筹莱芜区、钢城区水资源配置,置换地下水源。四是结合南水北调二期工程,规划建设雪野水库与东部城区水源连通工程,引调长江水入莱芜区、钢城区,缓解当地水源不足等问题。

3.3 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

1)提高城区供水能力。推进东湖水厂、旅游路水厂并网运行,完善东部唐冶、章锦、彩石片区供水管网。建设白云、大桥等供水水厂,新增供水能力40万m3/d。加快建设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片区、东客站片区等新建片区配套管网。统筹推进自备井用水单位接入市政公共供水管网,“十四五”末封停所有市政公共供水管网内自备井。继续实施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十四五”期间完成供水管线改造160 km;完成南郊水厂、分水岭水厂、鹊华二期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工程,提高供水水质;全面完成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制定城市高品质饮水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技术路线和从“源头”到“龙头”水质安全保障技术标准体系。

2)继续实施市民饮用优质地下水工程建设。在试点实施山水华府、鼎秀家园、鲁能领秀公馆、中央商务区、高新区雅居园小区等多个市民饮用优质地下水工程基础上,建议将饮用优质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基础设施组成部分,与项目建设同步实施,“十四五”期间,基本建成与现代泉城相适应的饮用优质地下水供给体系。

3)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新建规模化水厂7处,改扩建规模化水厂17处,建设单村工程301处,铺设各类供水管道3万余千米,争取彻底解决全市2 053个村225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3.4 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1)实施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工程以灌区水网建设为载体,通过“巩固、续建、新建”等措施,完善骨干灌排工程及田间节水工程体系,配套计量设施,因地制宜采取管灌、喷灌等农业节水技术,提高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度能力。

2)加大再生水回用力度。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定向社会提供中水使用的价格、水质、水量的指导意见,鼓励探索区域性中水回用商业运作模式。通过建设再生水回用管网,将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中水用于城市湿地补水、河道景观有水、工业企业替代水,并在沿途配建中水站,为周边住宅小区和市政设施提供中水使用。

3)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继续推动节水型城市建设,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将节水贯穿于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效率控制,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重点领域节水开源等重点工作,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猜你喜欢

供水量水厂济南市
成都市主城区日供水量的气象相关性分析
某水厂源水铁锰超标处理试验研究
你好,猫婆婆
基于2018、2019年度鸡西市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比分析
给水厂工程清水池的设计总结
济南市秋季节庆花卉种类调查与应用研究
银川市城市供水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分析
水厂液晶幕墙系统建立和应用
次氯酸钠自动精密加药系统在乡镇水厂中的应用
河南省供水结构变化及不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