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城市供水应急备用水源规划建设探讨
2021-01-17韩更生
田 英,韩更生,刘 璐
(日照市水利局,山东 日照276800)
1 水资源条件及城市供水情况
1.1 水资源条件
日照市地域狭小,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一是总量不足,以地表水源为主。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4.55 亿m3,可利用总量为8.40 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7.10 亿m3,占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84.6%,地表、地下不重复可开采量1.30 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02 m3,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资源性缺水是基本市情。二是年际年内变化大。多年平均降雨量809.1 mm,年内80%左右的径流量集中在汛期,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年均径流深234.5 mm,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大于降雨量,历年降水量最大为1 222.4 mm(1964 年),最小为525.6 mm(2002 年),极值比为2.33,相应的径流量极值比为19.2,并且经常有连丰和连枯现象。三是水源结构单一,相比省内其他市,无外来客水补充,水源安全保障能力偏低。
1.2 城市供水情况
日照市城区近年年均供水量2.20 亿m3,其中日照临港大工业主要用水户如山东精品钢铁生产基地、日照钢铁、山东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等均集中在沿海市区,年均用水占城区总供水量的60%,综合生活(居民生活、城市公共用水)用水量约占总城区总供水量的20%。
日照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48 km2,总库容3.36 亿m3,兴利库容2.07 亿m3,是日照市目前城区供水的主要水源,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60%以上。单一水源的供水体系存在较大的风险与隐患,难以有效应对特大干旱、连枯或突发水安全事件等状况。2010—2011 年,全省发生了有水文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秋冬春三季连旱,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全市因干旱导致了城乡供水危机,日照水库于2015 年7 月22 日首次动用了死库容。日东高速、335 省道、222 省道均通过水库库区,频行的危化品车辆对水源地也构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2 城市应急备用水源规划建设
2.1 规划设计
莒县的青峰岭水库、仕阳水库和日照水库是日照域内水源安全赖以保障的三大水库,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划分期实施,一期工程投资2.93 亿元,设计年调水量3 888 万m3,应急供水人口约70 万。设计分别自青峰岭水库、仕阳水库取水,新建管道汇入日照水库,输水管线总体布局成“Y”型,总长35.47 km,其中青峰岭水库至合管点段长13.8 km,仕阳水库至合管点段长10.80 km,沿合管段长10.80 km。实现三大水库管道连通,可极大提高主城区的水量调配能力,且减少水质二次污染,实现水量、水质双保障。后续工程规划将输水合管段直接与城市供水主管网连接,实现青峰岭、仕阳2 座大型水库与日照水库的双水源供水格局,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保险。
2.2 建设实施
根据2018 年11 月2 日日照市政府第29 次常务会议决定,本工程由日照市水务集团建设实施及建后运营管理。目前,一期工程已申请政府专项债券2.30 亿元,并于2019 年9 月开工建设,计划2021 年完工,建成后将为日照市城市供水安全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
3 关于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的思考
3.1 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是构建城市安全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城市风险防控能力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安全保障工作,尤其是水源安全保障,2016 年2 月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建立城市备用饮用水水源地,确保饮水安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 号)也指出,单一水源供水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应于2020 年底前基本完成备用水源或应急水源建设。
山东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6,属北方严重缺水地区之一,人多地少水缺是山东省需要长期面对的基本省情。据初步调研,半数以上建制城市尚未建立应急备用水源,已建应急备用水源的城市也面临水源单一、储水规模不足、应急设施难以启用等问题。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成为提升城市风险防控能力的短板,难以有效应对特大干旱、连枯或突发水安全事件等状况。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供水的风险和挑战还在不断增大,为进一步完善城市水源安全保障体系,在加强常规水源建设的同时,迫切需要统筹加快应急备用水源建设。
3.2 总体思路
以全面提升城市水源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协同推进常规水源和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构建多源互补、互为备用、集约高效、布局合理的城市应急备用水源体系,提高城市应急供水保障能力,遭遇特大干旱、连枯或突发水安全事件时,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和必须的生产、生态用水可得到保障。
3.3 完善体制机制
1)建立工作机制。加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是切实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各级城市人民政府应高度重视,建立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城市应急备用水源的建设实施。
2)保障建设资金需求。资金是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的主要制约之一。各地应把应急备用水源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领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同时加强金融支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保障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资金需求。
3)强化土地保障。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将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用地需求、空间布局、建设时序等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并及时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4)统筹推进建设实施。坚持因地制宜,一城一策,“先挖潜、再新建”,合理确定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方案。根据城市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合理选择和确定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类型、规划和标准;区分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突出加强城市应急供水薄弱环节,优先完成保障城市居民饮用水应急备用的建设任务。
5)建立健全应急备用水源运行机制。统筹常规供水水源的运行管理机制,合理确定应急备用水源的管理单位、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地保护和监测,确保备用水源提供应急保障又能长期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