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01-17吴悦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吴悦 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多由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完成,这些内部审计人员大多从事多年高校财务工作,对高校财务状况和各学院涉及的经济事项较为熟悉,能够轻易把握审计项目的重点问题,在审计评价中能够指出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但在审计评价的规范性方面还有欠缺,在审计评价中对被审计单位问题定性的描述过多,忽视了对审计范围和审计证据的描述,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具体违反了哪些制度规定的评价不具体,由于缺少制度化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审计人员只能从出现的问题方面界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对领导干部的工作任执行效果以及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方面缺少定量评价。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制度规定不具体
当前我国关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规定和指导办法已比较丰富,国务院系统、教育系统、审计署、各省份审计厅以及高校内部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或是制度规定,这些规定多从工作原则和方向上提出指导,对于应如何具体开展审计工作并没有做出强制性要求,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面涉及的法律问题上仅指出有某种行为应界定什么样的责任,但对领导干部行为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没有区分,这影响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事项的判断,使得审计人员在发表审计评价时难以把握领导干部承担经济责任的程度。
(二)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高校经济责任评价体系是基于审计目标和原则,选取相应指标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经济责任履行的情况进行判断,评价体系设置得当可以直观地考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的绩效情况、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以及领导干部廉洁纪律遵守情况。现实中,经济责任审计体系构建的方法不固定,各高校的审计环境也千差万别,现行法律法规虽提出构建评价体系的建议,但没有出台实施措施,因此即使审计评价体系对于审计工作有较多帮助,受制于指标体系构建的复杂性,极少有高校从自身工作要求出发,组织相关人员付出时间和精力构建这一体系。
(三)审计证据收集不充分
审计人员得出审计评价必须根据审计证据的指向,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往往比较清楚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但是碍于审计证据收集不充分,不能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彻底揭露,对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的评价只能提出一些浮于表面的问题,这不利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审计证据收集不充分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一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有关经济事项的发生没有及时记录,无法提供审计人员需要的会议记录、统计资料等;二是审计人员错误的判断了审计业务的重要性水平,没有收集足够多的审计证据;三是领导干部的违规行为具有隐蔽性,刻意隐瞒或消除了相关的审计证据。
三、解决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设
教育部以及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关注高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动向,关注审计暴露出的典型问题以及在制度规定方面不完善的地方,定期召开相关会议了解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阻力,交流审计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健全制度建设,增强制度建设的可执行性和可依据性。在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也应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评价制度,定期召开交流会议讨论审计评价是否得当,并总结出规范的审计评价模式,明确审计评价应关注的重点内容,提升审计业务与审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二)建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构建审计评价体系有利于减少审计评价的主观性,使得审计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目前已有较多的学者研究如何构建审计评价体系,并提供了切实可行案例参考,而高校作为人才高地具有人力和智力的优势,可以组织财务、审计方面的师生共同研究,选择适当的构建方法,例如平衡记分卡和层次分析法,依据高校内部审计环境特点和相关制度规定下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基于审计的合法性、真实性、效益性目标和重要性原则选择经济合理的指标,从财务和非财务两方面考核领导干部工作完成的成果。此外,审计评价体系建立后也要根据被审计单位机构设置的差别,例如教学单位与群团组织,应灵活选择评价指标和调整审计评价体系关注的重点。
(三)收集充分的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发表审计评价是否客观公正的基石,为了让被审计单位对审计评价没有异议,接受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就必须有充分的审计证据证明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的缺失。在发掘审计证据的过程中,审计人员既要科学地发散思维,大胆提出审计假设,又要保持敏锐的职业洞察力,小心仔细的验证自己的猜测。审计人员在收集审计证据的过程中,不可过于依赖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议记录等文档资料,可以通过多渠道收集审计证据以及验证被审计单位报送资料的真实性,如通过被审计单位的公开信息平台和合作单位处。此外,审计人员应避免为了收集充分的审计证据而忽视了审计证据的质量和相关性,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却少有用处。
(四)提高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对审计工作的模式、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方式、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等方面都带来极大的改变,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积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变迁,一方面应积极构建大数据信息平台,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打造包括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审计评价等一体化的信息中心;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应加快学习大数据技术,提升自己应用大数据技术搜集审计信息、处理分类先关信息的能力。另外,高校应注重培养审计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组织相关培训会帮助审计人员学习了解相应技术,也要为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保障措施和完善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