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探讨

2021-01-17王宗良姚建惠张艳青王玲玲

衡水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舆情学生

王宗良,姚建惠,张艳青,王玲玲,杨 宁

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探讨

王宗良a,姚建惠a,张艳青b,王玲玲a,杨 宁a

(衡水学院 a. 文学与传播学院;b. 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当今社会正处于媒体形式快速发展时代,全媒体的应用已经渗透到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在全媒体时代,正确引导网络舆情、降低高校舆情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等问题亟待解决。高校舆情发生后,存在管理者对舆情根源认知主观、片面等情况,管理者与当事方缺乏立场互换意识,学校平时的诉求反馈—反应机制也欠完善。高校舆情应对要以加强保护师生权益为先,采取深切挖掘舆情事件根源、构建网络舆情反馈机制等应对措施,确保高校舆情在全媒体背景下平稳化解。

全媒体;高校舆情;高校;舆情;权益认知

1 全媒体与高校网络舆情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作为通用目的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迅速发展,传播手段多样,从而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全媒体时代已经来临,网络信息的互动交流已成为高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并迅速推广,新兴网络社交平台层出不穷,信息社会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播手段、媒体形态的日趋多样化,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全媒体”呈现的并不是媒体与媒体之间简单的连接,而是一种全方位的、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媒体大融合,从而完成信息联结与传播。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渗透到多领域,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时互联网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全媒体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网络空间的逐步形成也促进了全媒体的发展[1]。

全媒体的覆盖面、受众传播面广,媒介载体、技术手段全,具有即时性、便捷性、交互性的特点,高校大学生群体可以通过全媒体渠道获得各类资讯,并可以即时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全媒体带来信息传播快捷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危机。从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实际情况来看,高校网络舆情事件时常发生,严重时会影响到高校管理秩序和正常的教学,不利于高校校园和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在全媒体时代认清高校舆情的形势和发展现状并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高校的网络舆情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高校网络舆情面临的问题

2.1 缺乏立场互换意识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不管是个体还是群体都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接触新的事物较多,思维独立,具有自己的观点和主见。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已经逐步网络化,互联网开拓了一个新的学习空间,使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获得了新的学习渠道,网络已成为他们学习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大学生是网络事件参与度较高、思想观念相对独立的群体。

高校舆情主要针对在大学校园内发生的、有关学生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利益的舆情事件。当大学生自身权益受损却没有得到校方的合理回应时,易导致因为权益受损产生的问题出现。校方在舆论危机中处于被动状态的原因,往往是对学生权益的认知过于主观。学校管理的立场与学生的立场存在着差异,校方没有针对学生的诉求进行换位思考,主观上划定了学生需求的标准。尤其是在舆情发生之后,没有进一步追溯学生舆情产生的原因,主观地制定处理舆情的危机应对方案,从而贻误舆情处理的先机,甚至进一步促发舆情的消极态势。

2.2 片面认知舆情根源

网络舆情的产生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舆情产生的大部分原因是高校的某些管理环节出现了问题。许多高校在网络舆情监管与疏导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有一些高校在舆情工作上投入的力度不够,还未有健全的机制来应付舆情危机。高校舆情大多是因为学校师生切实的诉求没有得到有效回应,比如管理制度不合理、学生的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的方法等。这些舆情事件的爆发从侧面反映出高校管理存在不当。有些高校管理层对这些问题并没有提起重视,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源,只是从事件表面入手,采用“打地鼠”似的粗暴手段处理舆情事件。有些高校管理部门采取强制的手段压制网络上出现的教育舆情事件,这不但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会进一步扩大舆情的负面影响。高校只把互联网看作一种宣传的平台,却没有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处理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2.3 诉求反馈—反应机制不完善

在全媒体时代,更需要重视开展校园内舆情工作,加大舆情管理的投入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舆情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在一定范围内科学、合理、有效地控制高校教育舆情事件。在高校发展中,只有规范科学的管理方式才能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现阶段而言,学生遇到问题向学校反映诉求后,却常常会出现学生的诉求没有得到反馈或者拖延一段时间后才能解决的现象。

虽然学生的咨询、诉求渠道很多,但是很多高校的决策者和管理人员对学生诉求的处理不到位甚至时有忽略。大学的管理人员很多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和舆论影响力,对待舆情问题还常以旧有的行政管理态度对待,这种态度极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抗与不满。当学生不良情绪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且没有一个有效表达诉求的渠道时,极易引起负面舆情事件的爆发。现在由于一些高校的诉求机制不完善甚至缺失,导致学生没有合适的渠道发表诉求,学生则选择在网络上发泄情绪、引发关注。学校在处理舆情危机时对实际情况调查不足,缺乏对事件前因后果的客观分析,草率地处分学生,导致高校舆情达到不可控制地步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很多高校舆情管理机制存在漏洞,管理机制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高校仍采用传统的舆情管理方式,比如在校园网络舆情发生后使用“封、堵、塞”的传统方法,没有找到根本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尽管高校在校园内实现了大面积网络连接覆盖,但没有重视构建与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以及组建相关工作队伍,这使得大学生在校园内的网络舆情环境异常宽松。如今的网络舆情门槛非常低、形成速度非常快、传播速度极其迅速,在较短时间内就会形成热点或话题,受到大众的讨论,最终形成舆论[2],为不良网络信息进入校园网络提供了便利条件。

综合来看,很多高校的舆情意识不够,管理舆情能力差。有些高校尚未成立专门的舆情危机监管部门,在舆论管理中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及时对舆情状况进行监测,导致各项工作浮于表面,缺乏应对各种舆情危机的能力,以至于舆情出现时无从下手。

3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措施

3.1 以保护师生权益为先

由于高校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心理不够成熟、自制力相对较差,导致其对网络的危机认知不够,这便需要高校积极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人生观。所以高校在舆情疏导方面:第一,要重视学生引导工作的合理化和人本化,高校应该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在校园内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其与社会产生的摩擦矛盾等。定期组织学生学习网络舆情真实案例,为其深入分析讲解,提高大学生辨别分析各种网络言论的能力。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培养网络道德责任意识,采用正确的舆论导向与典型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培养自律意识强、自制能力高、道德修养高的文明大学生。

第二,构建师生发表意见的通道,积极回应师生意见,平等沟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切。学校官网平台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自己意见、发表诉求的平台。高校应利用好学校官网、官微等渠道,尽可能公开与学生切身利益有关的信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实现双向互动。搜集整理好学生意见并及时予以回应,以学生的视角看问题,站在学生的立场解决问题。同时为学生与校领导以及相关舆情管理部门搭建可以直接对话的网络平台,使学生和教师、管理部门直接互动,实现直接有效的沟通。这有助于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增进学生和学校的情感联系,促进舆情在友好的沟通中得到有效的控制。

第三,采用网络对话模式,增强沟通的生动性,提升沟通的效果。有效的舆情沟通,需要态度上的温和、细腻,友好的说话语气,必要时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表情包,拉近彼此之间的情感距离。校园网络平台要紧跟全媒体时代的步伐,运用各种流行元素和技术,组织活泼、有温度的沟通活动。运用语言对话时注重说话技巧,灵活运用网络语言,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3.2 深切挖掘舆情事件根源

面对多元化的网络舆情工作,高校在处理校园网络舆情事件时,应具有科学、有效、符合逻辑、适应当前网络环境的工作思路。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高校通常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段,比如删除、屏蔽舆论信息等办法来应对负面舆情事件。这种解决问题的手段并没有尊重师生的自由言论权利,反而会加重危机的事态。因此正确认识全媒体背景下的教育舆情事件,实现高校网络舆情科学化管理,是提升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效力的重要前提。高校应充分重视科学开展舆情工作,重视舆情引导工作,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

第一,组建一支道德水平高、思想品质优良、政治立场坚定的网络舆情管理的工作队伍,不仅为校园舆情工作提供便利,也为大学生积极有序参加网络社会事件提供组织保障。高校舆情工作主要是在校党委领导下,由宣传部、校园管理平台、网络中心、学生处、后勤管理等部门共同组成舆情管理小组,他们主要对在网络上出现的各种舆情事件以及有关舆情的相关事务进行明确分工合作[3]。其中网络舆情管理的工作队伍既要有广播电视编导、教育学、新媒体运营、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背景,又要思想觉悟高、表达能力强、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由专职人员完成对校园网络突发事件的舆情分析、舆情引导以及舆情处理,有助于更加有效、科学地处理舆情危机。第二,要注意观察学生日常思想动态变化,及时了解学生网络舆情现状,搜集各种有关校园舆论信息,及时关注网络舆情的发展,做好参与引导的必要准备。第三,建立由心理专家、辅导员、优秀学生骨干等组成的舆情引导团队,长期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第四,重视网络议程设置的科学化应用。在网络舆情讨论产生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见领袖,他们在网络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有些网民接触到舆情时不能确定自己的观点,通过关注意见领袖所发表的言论形成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和理解。据此,高校也可以培养意见领袖,及时掌握网络舆情的引导方向。通过设置合理、科学的网络议程,主动引导校园网络舆情,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转变教育发展的方式,分析校园内出现的舆论,并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引导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看待问题。

3.3 构建网络舆情反馈机制

随着全媒体的迅速普及推广,各种网络舆情事件频发,因此高校应及时建立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采取合理措施,使舆情事件在萌芽期就能被有效控制。高校在进行舆情预警监控的实际操作时,灵活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同时准备多套应急预案。高校在制定预警机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高校要建立、运用科学有效的新型舆情监控平台,根据日常对舆情的监测与管理,把一些舆情信息收集起来进行归纳与分析,通过分析舆情信息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使之能在网络舆情发生前及时预警。其次,做好舆情风险预控。当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发生后,能快速地做出反应,同时处理网络舆情的各个部门要相互配合,不能相互推诿责任。再次,充分运用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搜集整理分析舆情信息,实现程序化、技术化。判断网络舆情可能的走向和动态,这样才能更科学、规范地监控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进程。这不仅为舆情处理、应对、引导提供可靠的信息,而且最大限度地避免舆情危机的出现,防止舆情事件扩大化。

[1] 付政,高敏.浅析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全媒体的融合发展[J].新闻知识,2019(8):40.

[2] 李迪.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现状研究[J].传媒论坛,2019(20):102.

[3] 杜琛.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223.

On Solutions to Issues of University Online Public Opinions in the All-media Era

WANG Zonglianga, YAO Jianhuia, ZHANG Yanqingb, WANG Linglinga, YANG Ninga

(a.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 b.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At the age of rapid media development, all-media era has brought significant impact to the study and lif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sues concerning online public opinions have occurred frequently in recent years and it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to make effective guidance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s and eliminat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they brought to universitie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universities online public opinions, such as the one-sided understanding of the root causes of public opinions,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position exchange, and imperfect demand, feedback and response mechanism.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protect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digging deeply into the root causes of public opinion events, and constructing the feedback mechanism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ublic opinions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ll-media.

all-media; university online public opinion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blic opinions; recognition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10.3969/j.issn.1673-2065.2021.01.015

王宗良(1967-),男,河北深州人,高级政工师;

姚建惠(1984-),女,河北衡水人,讲师。

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GXDJ2020A044)

G642

A

1673-2065(2021)01-0073-04

2020-09-17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李玉玲)

猜你喜欢

舆情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学生写话
广东舆情
全国舆情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