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民俗舞蹈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2021-01-17陈蓓蓓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33期
关键词:舞种叶儿三峡

陈蓓蓓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宜昌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艺术繁荣,尤其是民间歌舞艺术尤为突出、种类多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宜昌地区的高校应该肩负起传播地方优秀民俗文化的神圣职责,将民俗舞蹈引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堂在高校地方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在进行教学尝试过程中,我们发现民俗舞蹈的教学不能仅仅在于动作的教授,更应该重视动作背后含义的阐述,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运用,实现对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一、三峡地区民俗舞蹈概况

三峡民间舞蹈作为三峡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我们更直观深刻了解宜昌三峡地区民间文化内涵及思想精神。宜昌地区特有的三峡民俗舞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由多民族文化融合和多元性艺术融汇的灿烂瑰宝,风格独具,源远流长。

“三峡民俗舞蹈”流传至今的有四种;“长阳撒叶儿嗬”“五峰摆手舞”“兴山地花鼓”与“秭归花鼓舞”。“撒叶儿嗬”也是俗称的“打丧鼓”“跳丧”,在宜昌长阳土家族一带,歌者与舞者在灵柩旁置一品大鼓,鼓师唱歌击鼓,其余人在旁边歌边舞。长阳土家族“撒叶儿嗬”也被国务院载入了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撒叶儿嗬”是集舞、歌、乐一体的民间艺术,唱腔以男嗓高八度运腔为特色,舞者都是面对面或者背靠背舞动,起舞时相互模仿或进行眼神的交流,基本动作有“四大步”“叶叶儿嗬”“幺姑姐”“双狮抢球”等。“秭归花鼓舞”起源于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家乡秭归,又称“花鼓灯”“打花鼓”,也是悠久的传统舞蹈,元宵节闹花灯的活动中与“龙灯”“采莲船”还有“狮子”相交融的舞蹈艺术形式。也在婚庆、祝寿、满月酒、乔迁之喜等活动中出现,动作多是两人一对进行的表演,表演时演员边唱边跳,并配有扇子和手巾作为道具,基本舞蹈动作有“绣花”“鳞凤翻身鹞”“扑蝶”“双逗”“十字步”“等,动作轻快活泼、诙谐幽默。“兴山地花鼓”源于兴山县大山中,因为地理条件特殊,大山风暖叠嶂,交通闭塞,因此他的舞蹈形态流传至今较为原始、古朴。多是在进行婚嫁喜事的时候进行的表演,分为一旦一丑,扮演夫妻进行表演,丑角是男扮女装,边唱边舞的形式。基本动作丑角以翘步为常用体态,表演时动作非常夸张、前倾后仰,面部表情丰富,旦角则是以碎步为主要体态,动作秀丽、娇柔,面部含蓄。“五峰摆手舞”也是土家族传统舞蹈,又称“摆手舞”,主要用于祭祀活动,舞蹈形式是男女老少围着火把一起舞蹈,有示范者与锣鼓伴奏,每一套动作都是一个完整情节的展示如“插秧”“耙田”“扯草”“望太阳”等动作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展示农忙生产的活动过程。基本动作有“单摆”“双摆”下肢动作多为屈膝、下沉,同手同脚的配合动作,给人一种沉稳与韧劲。

二、三峡民俗舞蹈教学现状

(一)重形轻意

三峡民俗舞蹈记录着宜昌地区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与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对于体现当地人民的劳动生活与精神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理解这些动作背后蕴含的意义,我校三峡民俗舞蹈课堂更多地还是重视的动作的教授,虽然邀请过各地民俗舞蹈传承人来校进行现场讲授,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长期持续,而校内教师对三峡民俗舞蹈每一个动作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比如一些田间地头插秧播种的动作对于专业舞蹈教师来说并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将动作的真情实感完整地呈现给学生,那么学生在完成动作的时候也只能跳出形,却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意即情感,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难以持续

由于学前教学专业让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要求,近两年的舞蹈课程有了一些调整,使之前专门开设的三峡民俗舞蹈课程无法持续开设,导致学生没有了直接接触三峡民间舞蹈的渠道。虽然舞蹈课程里面有民族民间舞蹈内容板块,但选用的符合规定的教材里面是没有地方民俗舞蹈内容的,舞蹈教师根据职业惯性和教材内容会直接选用教材里面选用的四大民族和专业院校广泛使用的民间舞蹈作为教学内容。而我们学前教育的学生既有舞蹈基础,将来又是地方幼儿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将三峡民俗舞蹈内容教授给她们,他们将是最好的传播者,三峡民俗文化才能很好地持续传承下去。

三、民俗舞蹈发展趋势与改革策略

(一)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紧密对接

三峡民俗舞蹈是对这一地区的人民生产生活、婚丧嫁娶,祭祀劳作等各种风土人情用歌舞的形式记录展现出来,这些歌舞从最原生态慢慢走上表演舞台,尤其是在宜昌近年来旅游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民俗歌舞的表演出现在各大优质景区舞台,表演的形式也逐渐由田间地头,自娱自乐,逐渐转型成较为专业舞台艺术表演,无论在动作形态,艺术表现力上都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选择这些被开发或搬上舞台,具有较强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性的民俗舞蹈部分内容来教授,不需要所以舞种面面俱到,如学前学生将来在幼儿园进行幼儿舞蹈的编创,或在艺术培训机构进行舞蹈剧目的排演一定要选取正面的、适合儿童的表演内容与形式,而有些景区表演则需要艺术表现力强的,不同岗位适应的不同舞种需要区分开来,那么由此就需要在进行舞蹈动作教授之前对舞种甚至动作内涵有比较深刻的阐述和讲解,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学习,乃至于将来的运用。

(二)民俗舞蹈与基础舞蹈课程的渗透与融合

依据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培计划,近两年已经没有专门的民俗舞蹈开设计划,导致民俗舞蹈的教学没有很好的土壤使其在本校生根发芽,但我们可以在其他舞蹈核心课程上面找到切入点,将三峡民俗舞蹈内容植入进去。

1.舞蹈基础课程里的三峡民俗舞蹈

目前开设的有舞蹈基础课,分为上、下两个学期来完成本课程的教授,第一学期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舞蹈基础知识,掌握练习方法,训练基本的四肢协调及开软度,第二学期则是在巩固第一学期基本功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舞蹈组合,民族舞蹈的教学,掌握一些常见民族舞蹈的基本风格特点及动律特征,以往我们选择的是藏族、傣族等常见民族,那么在这里我们完全可以加入三峡民俗舞蹈的部分,但是要选取适合的舞种,如“兴山地花鼓”“长阳撒叶儿嗬”这两个舞种,可以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组合进行教学,它们的动作难度不是特别大,但有具有一定的表演性,不是完全原生态的动作形态,非常适合学生目前程度的学习。除了课堂上的教学,课后的环节还可以以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去自学相对比较简单的“五峰摆手舞”,从舞种的背景起源到舞蹈动作背后的含义,再到动作的学习。那么考试的时候不能只在意学生的动作完成情况,还要结合学生的表演情况,这是考验学生是否掌握舞蹈内涵,同时三峡民俗舞蹈都是伴随着唱跳同时进行的,所以不仅仅是跳,还要配合唱跳同时进行,这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促进与考验。

2.幼儿舞蹈创编里的三峡民俗舞蹈

幼儿舞蹈创编是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的核心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幼儿律动、幼儿舞蹈的创编方法,那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跟学生强调舞蹈创编的主题选择应该具有一定的特色,地方民俗舞蹈就是很好素材,它有自己的动作素材,也有舞蹈内涵,学生需要思考的就是将这些素材怎样创编成适合幼儿学习与表演的舞蹈作品,学生在创编过程中所得到的锻炼是多个维度的,一是对创编能力的锻炼,包括老师教授的各种创编技法。二是创编三峡民俗舞蹈,必定对该舞蹈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这个实践过程非常的宝贵。三是三峡民俗舞蹈与幼儿舞蹈相结合的题材从什么点切入。能够使幼儿透过舞蹈学习到什么、认识到什么,这将促使学生对幼儿舞蹈的编排有更深的认识与思考。这一过程学生完成了从学习到思考再到运用,也很好地对接了岗位的需求。

(三)民俗舞蹈内涵与美育教育的相互渗透

三峡民俗舞蹈每一个舞种、甚至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是有深刻含义的,如“五峰摆手舞”更多的是记录当地人民生产劳作的场景,有些动作还是非常原生态的直观的动作,“插秧”“撒种子”“浇水”“打草绳”等等,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最原始的辛勤耕作的画面;而“兴山地花鼓”则多是由一男一女,持扇子和丝巾,两人对跳的形式,更多地是展现男女间调情与嬉闹的场面,相比前面的摆手舞,这个更加诙谐幽默。而“长阳撒叶儿嗬”中的“撒叶儿嗬”是跳丧鼓的意思,是祭祀,也可以是对逝去之人的一种纪念,土家人民将对逝去之人的哀思用歌舞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一种情感的升华,也代表了土家人民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秭归花鼓舞”也是两人一对,一手持巾一手持扇,通常也是在乔迁、婚嫁、祝寿、满月等节庆时刻进行表演,整个情绪也是欢快地。以上几个三峡民俗舞种各有各的特点,也各有各的风格,它们背后传递出了不同的民俗文化内涵,要学好民俗舞蹈,必须领悟每个舞种背后的文化内涵。再配合舞蹈动作的学习,才能领悟这些不同舞种传递出来的“美”,如“撒叶儿嗬”中对逝去亲人寄托哀思,“五峰摆手舞”中的劳动之美、还有“兴山地花鼓”、“秭归花鼓舞”中节庆、喜事的欢愉之美,透过这些舞蹈向学生传递不同的情感表达,使学生对舞蹈的表现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也使学生通过我国多民族、民俗舞蹈的内涵,感受舞蹈的艺术魅力,丰富了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

四、结语

“三峡民俗舞蹈”的教学还需要更多的摸索与探讨,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学生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对这些传统的民俗文化,学习兴趣与热情相对较低,需要教师从各个方面入手,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情感。跟随时代步伐,对接岗位需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确保舞蹈教学更好的开展与实施,使“三峡民俗舞蹈”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猜你喜欢

舞种叶儿三峡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打柴舞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原来你是李白的三峡
南瓜
街舞少年——赵怡轩
中国古典舞中气息的运用
新中国舞蹈发展70年回眸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叶儿
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