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无一、不容有二的书是怎样写成的*
——评鲍远航《〈水经注〉与魏晋南北朝地理文学文献研究》
2021-01-17周期政
周期政
(湖州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郦道元《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与文学名著,其研究渐成专学,号为“郦学”。清人沈德潜曾以“不可无一,不容有二”称赞《水经注》一书的价值。清末以来,学者较多在地理学、地名学、版本学等方面对《水经注》进行研究,而对《水经注》史源学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鲍远航《〈水经注〉与魏晋南北朝地理文学文献研究》,则较多在《水经注》史源学方面进行探寻,对《水经注》所征引的文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和论证,并尝试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山水散文的源头作出有益探寻。
郦道元的《水经注》的撰著并非完全是“访渎搜渠,缉而缀之”,凡是郦所未经之地,他所依靠的主要是他人撰述的文献材料。清代陈运溶在《荆州记序》中曾说:“郦注精博,集六朝地志之大成”。假设没有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出来的、富有文学意味的“六朝地志”,《水经注》也就无法获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理文学文献对于《水经注》的成书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清美的祖国山水催生了众多的文学性地理文献,而这些文学性地理文献又直接影响了《水经注》的成书和撰著风格。鲍著即通过详细的文献梳理和论证,说明了《水经注》的文学成就,尤其得力于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地理文学的借鉴和吸收。作者认为:晋宋时期渐趋丰富的地理文学作品是中国山水散文诞生的源头。中国山水散文经过汉代辛氏《三秦记》所代表的萌芽阶段,东晋罗含《湘中记》和袁山松《宜都记》所代表的创立阶段,刘宋盛弘之《荆州记》所代表的成熟阶段,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已走向高度发展阶段。《水经注》沿着汉魏晋宋地记郡书的山水化、文学化之路,进一步开拓前进,是集六朝地志之大成的大地记、总地记。
鲍著分析了郦道元借鉴南方地理文学的笔法来撰著《水经注》的主观心态和客观条件,以及《水经注》的南方文献来源。郦道元撰著《水经注》,运用了大量南朝文献。南北朝时局板荡之际,郦道元是从什么渠道获得这些文献?鲍著力图以尽可能多的材料为基础对此进行探究。《水经注》实际上是“集六朝地志之大成”的作品,尤其是《水经注》有时引用地理文学文献但不标示其出处,即其中有很多地方都是暗引这些文献的原文,或基本上是抄录文献的原文而略加变化。对于这些暗引、抄变之处,鲍著予特别指出。从《水经注》暗引这些文献的内容和频率,也可以看出《水经注》在文学描写等方面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渐趋丰富的地理文学文献的借鉴和吸收。鲍著这方面的研究,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周振鹤先生所注意。周振鹤在《不可无一,不容有二——谈谈我对〈水经注〉的认识》一文中认为:“关于《水经注》史源学的研究,近年来也有其他学者加以留意,如鲍远航《〈水经注〉文献学文学研究》第二章专论《水经注》暗引的问题。《水经注》全书是以征引同时及前代典籍为主要成分,而不是以个人的实地考察为主要依据,是完全可以断言的。”
鲍著于文献的考证与梳理用功颇深。这一点,已为学界众多学者留意。特别是江永红、王琳在《中国地方志》发表的《近三十年来六朝私撰地志辑佚与研究综述》。其文多次提到鲍远航的研究成果,文中提及作者“考证某部地志作品的著者,或考辨其内容”,尤其是该研究综述最后特别说明:“文献与文学的结合,是目前学术界研究六朝私撰地志较为流行的方法。这主要是由六朝私撰地志文本散佚情况决定的。鲍远航较早运用了此种方法,且研究成果颇多。其一,鲍远航对以上六朝私撰地志作品的作者、亡佚时代进行考证;其二,进行佚文辑录;其三,探讨其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其《〈水经注〉文献学文学研究》对《水经注》中所引六朝私撰地志、史传进行考述,分析了《水经注》中的山水描写的艺术特征,并与南朝山水散文进行全方位的比较,还着重探讨了《水经注》所载传说故事、诗赋谣谚的文学性。”苏州大学文学院徐中原《20世纪以来〈水经注〉研究综述》、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王萌《近十年来〈水经注〉研究综述》也专列段落,对于鲍远航的相关研究进行充分的肯定。
就笔者看来,鲍著的实际价值体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文献研究价值。由于年代久远,《水经注》所引地理文学文献,如今绝大部分已经亡佚。只有残篇散见于各种类书,有的文献虽有辑本但遗漏、舛误者甚多,有的至今还没有辑本。唯其吉光片羽,方才弥足珍贵。但综观郦学研究,学界此前还未有专著对《水经注》所引地理文学文献进行细致的梳理和考证,及对亡佚文献进行尽可能完整的辑补。鲍著的研究则正好可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鲍著选《水经注》所征引的最主要的魏晋南北朝地理文学文献近40种,考证其作者、历代著录情况、亡佚时代,比较佚文辑本异同,补辑不见于各种辑本的佚文,并指出该文献的文学价值。通过鲍著爬罗剔抉、补苴罅漏的努力,比较真实准确地反映了这些文献的原貌,并为学人今后的研究提供资料方面的便利。
第二,《水经注》研究本身的价值。鲍著分析了《水经注》征引的大量的南朝文献。对于郦道元获取这些南朝文献的途径,也进行了比较中肯的分析。特别是鲍著指出并分析了大量《水经注》暗引、抄变南朝文献的例证。鲍著对《水经注》的文学渊源进行探讨,并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资料作为根据,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水经注》的研究无疑是有益的。
第三,山水散文研究价值。鲍著以成书于魏晋南北朝不同时期的几种地理文学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寻绎中国古代山水散文的演进线索,通过文献资料说明:晋宋时期渐趋丰富的地理文学作品是中国山水散文诞生的源头。以地记、郡书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地理文献,在山水景物描写、人物故事叙写和神怪故事记述等方面,文学色彩不断加强,呈现出山水化、文学化的演进趋势,特别是地记中的景物描写,对山水散文具有突出贡献。从东晋罗含《湘中记》、袁山松《宜都记》到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山水散文的创作技法渐趋成形。它们直接启发、诱导了《水经注》的山水描写和文学叙事方式。鲍著又进一步指出,《水经注》在诸多山水化、文学化的魏晋南北朝地理文学文献的创作基础上,取得了更进一步的文学成就。《水经注》通过对魏晋南北朝地理文学文献的创造性的借鉴和吸收,在山水景物描写、人物故事叙写、神怪传说记述、语言艺术与修辞手法、穿插引用的诗赋谣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水经注》沿着汉魏晋宋地记郡书的山水化、文学化之路,进一步开拓前进,将千山万水,包举一编;将百千人物,囊括一作;将异闻传说,荟萃一书。从这个意义上讲,《水经注》是大地记,是总地记,是魏晋南北朝最为优秀的地理文学文献。
鲍氏此书,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书成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良好”成绩结项。鲍著成书过程中,作为阶段性研究成果而陆续发表的一系列相关研究论文,也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例如《罗含〈湘中记〉考》一文,是鲍著内容之一,即引起了湖南耒阳学者的注意。作者鲍远航应耒阳电视台邀请,到耒阳进行电视讲座,得到了耒阳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衡阳晚报、耒阳新闻网、耒阳日报和耒阳电视台等媒体,也在讲座后相继进行了采访和报道。此后影响渐大,耒阳又专门召开“中国罗含学术研讨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多地专家、学者,以及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等单位参与,着力打造耒阳地方文化品牌,湖南卫视新闻节目对此进行了报道。
总之,鲍远航《〈水经注〉与魏晋南北朝地理文学文献研究》一书,是作者十年磨剑的深耕力作,对学界相关研究助益颇多,也产生了较大的价值和影响,相信不久的将来,会被更多学者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