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中汲取奋进力量推进山西水利高质量发展
2021-01-17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之际,党中央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带领人民群众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治水兴水事业,河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建国前为第一阶段,主要在根据地发展农田水利,发展生产保障军需。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为第二阶段,党带领人民大兴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生产。毛泽东主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把农业搞上去,必须大兴水利”等一系列的指示要求,指引全国人民群众克服千难万险,修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十万三晋人民用独轮车,在母亲河汾河上堆起了汾河水库,在大泉山积累的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受到毛主席的充分肯定,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是三晋水利人宝贵的财富。改革开放前至本世纪初为第三阶段,山西人民历尽艰辛,勒紧裤腰带建起了万家寨引黄工程,将黄河水从“天上”引到了太原。2000年至今为第四阶段,落实党中央新时期治水思路,山西连续实施了水利发展“蓄起来、连起来、美起来”三步走战略,“十一五”实施兴水战略,建成了35项应急水源工程,重点解决山西工程性缺水问题,“十二五”以来实施了“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的大水网工程,主要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十三五”以来实施了“两山七河五湖一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全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
一代代三晋水利人在治水兴水中形成了精神、涌现出典型,更为山西水利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借鉴。要坚定“方向”,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这个“纲”,把是否符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符合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谋划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标尺。要坚持“实际”,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借鉴国内外和兄弟省份经验做法,从根本上破解山西水问题。要坚持“人民至上”,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为群众解决“急忧难盼”问题、办好事实事身边事。要坚持“自立”,始终坚守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右玉精神”“吕梁精神”为引领,做好山西水文章,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成绩,为山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水支撑水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