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武术审美文化的现代性构建
2021-01-17翁薇
翁 薇
(厦门理工学院 体育部,福建 厦门 361024)
一、武术审美现代性的具体表现
在哈贝马斯的观点中,“分化”被认为是基本的文化现代性的特点,同时也是事物的“理性化”结果[1]。由于现代性的催化,中国武术也出现了“分化”,逐渐表现出“艺、体、用”的独立发展。强调个性化与感性化等的审美现代性的诞生,催化了武术的艺术化延伸,以顺应社会客观发展形势。基于艺术社会学的视野而言,传统武术的艺术化走向,正是其审美现代性的具体表现。
(一)武术审美现代性的具体表现——艺术化发展
1.艺术化发展彰显了武术审美的现代性
武术有着多元价值功能,虽然热武器的诞生加快了武术技击功能的丧失;但大众传媒和视觉文化的崛起赋予了武术艺术化功能,如武术竞技、影视动作剧、功夫舞台剧、武术动漫剧等。基于长期发展而言,这是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表现,也是实践验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具体表现。与此同时,基于更深层次而言,由于“生活艺术化”的出现,艺术成为深植于生活中的事物。武术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了层次丰富的文化空间,尤其是艺术武术反映了公众极其强烈的生活诉求。在物质领域获得满足后,公众进一步向精神领域发展,从而使得保身护命的武术实用价值开始倒退,转而把艺术审美价值放在武术的首位。概括来讲,艺术化发展表现了武术对时代的顺应,促进了现代化武术转型的实现,真实体现了对技术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扬弃,以及对感性化的武术审美追求。
2.艺术化发展反映了武术审美文化走向现代化
现阶段,受到变迁的传播界域、多元化的娱乐、不断渗透的意识形态、日益流失的观众等多方面影响,传统武术被不断地边缘化,成为弱势文化的一员。在武术的传播与传承中,艺术化的贡献首当其冲,为时下的武术审美文化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春节联欢晚会、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均大量地运用了武术动作,并依托于音乐、灯光、特效、背景等现代媒体技术的支持,打造了备受观众追捧的表演性武术。基于审美的视角而言,其价值远高于大众健身武术活动与竞技武术,并一跃成为新的时尚宠儿,频频出现于各种大型文艺节目中,为公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与此同时,在以电视为代表的视觉文化平台上的频频露面,更是突显了武术与娱乐结合之后的巨大潜力和魅力。借助《武林大会》《武林风》为代表的以武术表演为主题的电视节目,大范围地向受众传播传统武术文化,吸引和培育了一批精通武德、熟悉门派分类的“武迷”。
基于公众时下所表现出的审美偏好、审美欲望及审美心理,陆续出现了多种艺术化武术表现形式,如武术动漫、功夫舞台剧、“快太极”(一种武术竞技活动)等。这些层出不穷的新鲜武术形式,一改以往“大一统”的传统武术审美文化格局与取向单一的审美偏好,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别样之美来演绎和传播武术,使自娱自乐为主的武术精英文化,发展成为以视觉文化为依托的国际共享文化。
以竞技武术为代表的各种形式的武术,均表现出向艺术化转型的迹象,这是武术发展对于时代的顺应,也是武术审美走向现代化发展的一种直接表现[2]。
(二)武术审美现代性的具体表现——消费理念的诞生
随着“视觉文化”的持续蔓延,消费时代不期而至,为社会由生产模式转化为消费模式创造了优越的环境。以视觉文化为依托的武术,通过自身魅力的展现,吸引了无数的消费者,并在公众心中留下了有别于传统“义利”的消费理念,从而形成了现代化的武术审美特征。
1.商业性的散打比赛
自1994年出现了中国的首位“武状元”之后,各种散打比赛层出不穷,在商业化的路上越走越远。北京2000年举办的“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标志着中国散打走上了更高层次的商业化发展。此次活动在学习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迈克尔·沃尔夫的“娱乐经济”观,率先导入了娱乐化概念,注重音效、灯光等视听元素的结合运用,在惊险刺激的武术竞技中巧妙地融入了视听享受,使比赛更具有观赏性与审美价值。另外,此次活动不仅增设了专门介绍和解说比赛盛况的主持环节,还面向全球开通了网络互动窗口。这是武术活动的巨大创新,也是对武术审美走向现代化的直接体现。
与此同时,由于受来自于商业艺术化的挤压之外,还受到艺术商业化的冲击,使得现代散打比赛形成了突出的视觉刺激,与传统擂台比武截然不同。比赛时,借助大量艺术化手段来提高吸睛度,结合视频剪辑重构与慢镜头渲染,营造出血腥、夸张的动作;为突出画面的冲击力与技击的血腥程度(或是商业运作所需),所展示的武术动作多为炫耀为主,如侧踹、高鞭腿、腾空后摆等,很少采用传统武术中低调的短拳、低腿等可以速战速决的竞技动作。旨在拉长竞技时间、提高视觉冲击力,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基于此,受经济全球化影响,使得武术审美文化也发生了变化。
2.武术审美消费
商业化电影基于时下观众审美偏好的顺应,加强了感官享受的考虑,变身为“视觉盛宴”。以代表性的商业片《英雄》为例,正是为了迎合时下大众消费者对影片的偏好,为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投入大量资金,营造氛围,提高吸睛度,以实现高收益。基于洛文塔尔的“消费偶像”理论来看,时下的武术发展,开始强调“消费偶像”的培育,先后打造了多个武术“消费偶像”,如众所周知的李小龙、甄子丹、成龙、李连杰等[3]。与此同时,少林寺塔沟武校也被包装成为特殊的“消费偶像”,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大型演出及原创舞剧中,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风中少林》等,均属于武术审美消费的一种表现。
中国审美文化在21世纪普遍从超迈转为了随俗,从追求超越性,转化为追求平常性。以往凌驾于一切的精英式审美,在进入视觉文化时代以后退出了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大众审美,武术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功夫舞台剧、竞技武术、武侠影片、网络武打游戏、武术类节目等创造了一种新的审美空间,满足公众茶余饭后休闲消遣。基于利益的追求,审美变身为感官盛宴,结合各种包装手段和时尚元素,打造让公众赏心悦目的武术形态,基于此造就了武术商品化,世俗化,消费化的发展趋势。
二、武术审美现代性的构建
盲从性和盲目性是时尚文化、大众文化常见的特点,基于此,有必要审视和反省武术审美现代性,以纠正或弥补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在现代性发展中,武术呈现出与科学技术、人文精神相背离的表现,从本质上来看这种表现过于夸张,同时也是极端行为的表现。武术要重新进行自我审视,与“文化”看齐,运用科技手段来突出和彰显自身的人文精神,而非把自身的人文教化价值雪藏起来。
(一)建立武术艺术化,不牺牲其人文价值
基于生活艺术化的到来,武术也随之走向了艺术化路线。然而武术的艺术化绝不能以牺牲灵魂为代价。 “引领人达到澄明之境,是艺术最终追求”。时下,在艺术化的道路上,武术表现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发展迹象,过度的强调和追求声色美、感性美。如强调视觉冲击的武侠影视片;声音和表情过度夸张的竞技武术比赛。事实上,内在美才是武术美的重点,与声色的浅层次之美截然不同,内在美含蓄浸润,可以陶冶情操、荡涤心灵,引领观众回归自然本态。是对其蕴含的人文价值的反映,借助武术审美来实现教化理念的传达和解读[4]。武术有着与社会主义一脉相承的核心价值观,因此,武术的艺术化发展,要注重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略作形式修饰。
武术艺术并非是庸俗的物欲追求,而是以获取崇高的精神满足为追求,可以让人从中体会到“超越功利”之外的一种愉悦。受到时下社会背景影响,武术审美过度强调外在美与感性美的刻画,虽然说这是时代所趋,是对“消费型”社会的顺应,无法受个人意志影响,但这些形式美、感性美的打造与刻画,绝不能以牺牲传统武术审美灵魂与命脉为基础,要确保传统审美的延续,艺术化的武术表现要与其蕴含的人文价值相结合,塑造赏心悦目、沁人心脾的武术之美。
当前,在强调视觉文化的同时,武术的艺术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活中遍布的“图像文化”吸引了无数公众的眼球,无限地放大了武术的外在美。然而,武术遗失的人文价值不能以此为借口,要为武术审美寻找展示核心价值的新舞台。
(二)武术消费必须坚持价值理性
在视觉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日趋商品化、消费化、感性化的武术审美。在此背景下,武术的消费也逐渐从“理性”中心与理想的“乌托邦”,“美人”之美发展到“感性”主义“纯粹的世俗化”,“美女”之美。基于现代性思潮的发展,如果武术审美缺失了现代性,则有可能导致工具理性陷入“单面人”的状态之中,武术消费将失去价值理性,失去现代审美。显然一旦出现此种情况,必然会威胁武术的生态发展。
西方式的审美消费主义消解精神,是张扬本能与欲望,是沉醉于物质之中,罔顾精神家园,最终导致精神贫乏。武术审美消费过程中一定要预防西方式的审美消费主义。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出现消费化、商品化、低级趣味的武术,出现享乐主义。但无论何时都不能将武术理解为“身体消费”美学,无论何时都不能失去武术的价值理性,不能单纯追求感官享受。系统只有形成合理的调节机制,才能使之保持活力[5]。
当代武术审美消费应保持批判精神。武术审美融合了理性与感性,要注意被“消费”。武术的审美消费现象虽代表着时代进步,但仍要遏制其过度物欲化的发展。现代性的审美消费理念是武术得以进一步发展的源泉,同时,也有可能影响武术发展。如部分商家为了招揽生意,增加经济收入,可能出现过于求新存异的情况,“三俗”化武术包装。当前社会上有很多武校出现过度商业化的倾向,生源良莠不齐,学员素质不高,常有发生打架斗殴,罔顾武德文化的事件。
上述这些事件充分说明应注意避免过度现代性的武术消费观念,无论如何都应坚持武术的价值理性。在合理范围内发展武术消费,保持应有价值理性,不断提高武术的审美层次,深化武术价值理性发展。
三、结语
当前,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升级,武术处于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态势中。而现代社会对武术发展提出更多的要求,因此,凸显出传统武术“三位一体”模式发展的不足。特别是深入现代性发展,逐渐淡化武术的技击属性,凸显其艺术属性,就此便形成了全新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紧步伐推进现代化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在此背景下,武术事业如沐春风,成为审美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武术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与此同时,需要充分意识武术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如过度消费化、艺术化的消费倾向等,加之过于强调工具性,导致武术逐渐失去其应有价值理性,出现了“三俗化”的审美、“文化塔台”等不良现象。基于此,武术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除了要坚持武术的感性美之外,还应强化自律,深层次地探索精神诉求,强调武术的内蕴美,在保持适度的张力与内在美的同时,彰显武术的人文价值,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武术,让中国武术屹立于世界体育之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