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民初时期俄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旅俄华侨的从业活动

2021-01-17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西伯利亚华侨俄罗斯

姜 丹

(黑河学院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在过去的100余年中,旅俄华侨经历了风风雨雨,为中国和俄罗斯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在中俄两国的各个领域赢得了广泛认可。百余年来,旅俄华侨通过其从事的各项活动为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是中俄两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一面永恒的镜子。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边境城市众多,是旅俄华侨赴俄的重要通道,通过对俄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旅俄华侨的从业活动的研究,可以再现其群体的发展历史,也可以促进中俄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

一、旅俄华侨赴俄原因

首先,清末民初时期,旅俄华侨赴俄原因众多。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内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可耕地面积几十年来几乎没有增长,尤其农村人口增长速度相当快。一部分人口面临着饿肚子及失业的状况,为了能吃饱饭,甚至能多赚些钱,很多国人不得不选择背井离乡,远赴他国。

其次,当时中俄两国之间的银钱兑换差额也是吸引国人赴俄的一大原因。清末民初时期,我国币值不一,纸币多元发型,币种繁杂,地域之间并不通用。与纸币并行的硬通货白银,各地衡量标准也各异。在中国东北,华俄道胜银行设立前,以营口为对外贸易枢纽,从事贸易现将货币汇作营口炉银,再由炉银对买当地通用钱钞,自华俄道胜银行在中国设行之后,凡中俄贸易往来,均改用卢布或转换其他外币进行结算,中国对俄出口以农畜产品为主,在农畜产品收购、出口的季节,银行通常提高卢布对中国货币的汇价,结汇时则压低卢布对中国货币的汇价[1],华人赴俄从事各种工作所获得的薪酬在国内使用,不仅稳定,同时,还能进行高价兑换,更能通过外资银行简化地区间兑换不同币种买进卖出的手续,实现卢布及银元的直接兑换。

再次,当时的俄国急需大量的劳动力要对国内开展大规模的建设,俄罗斯帝国需要工人在国家外围进行大规模建设。在建设西伯利亚铁路、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及修建中东铁路中,旅俄华侨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除此之外,在俄的金矿开采,采矿领域也需要大量劳动移民。自1745年在乌拉尔发现第一批原生金矿床,俄国各地掀起了淘金热,1827年以后的10到15年中,西伯利亚地区淘金热正式开启,在阿钦斯克、米努辛斯克、耶尼塞斯克、韦尔赫纽丁斯克、巴尔古津、韦尔霍孔斯克、维提姆、奥列明斯克、赤塔及其他城市附近发现了许多金矿存放区,成千上万的勘探者散布在无尽的西伯利亚广阔土地上。由于开采黄金涉及地区广泛、工作量大,从西伯利亚各省的流亡者和采矿人口中招募矿山中的俄罗斯工人极为不可靠,酗酒、懒惰、盗窃黄金等现象屡屡发生,且本土工人极为不稳定,经常出现辞职、跳槽等情况,这些因素导致很多金矿经常缺乏工人,而当时的中国人和朝鲜人在雇佣过程中,工作勤奋,工薪及生活要求不高,中国人和朝鲜人的这些品质对于黄金开采者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此,矿主越来越拒绝使用俄罗斯工人,而更加偏向于雇佣中国人。

而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为俄国地属偏僻,气候条件、经济发展与其欧洲地区相比较差,对于俄本土居民来说,不愿选择其作为长期生活地,但从国家的角度,远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急需劳动力及人口来进行,这也成为旅俄华侨赴俄的重要因素。

二、旅俄华侨的从业活动

1.贸易活动

自19世纪中期以来,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出现了稳定的一批中国商人。1862年,在中俄贸易开始不久后,大量中国人进入了俄西伯利亚,旅俄华侨开始在后贝加尔定居。1863年,中国人开始在伊尔库茨克开始临时销售中国商品。1864年,56名华商经恰克图入西伯利亚,1869年,中国商人已达到557人。伊尔库茨克可以说是由中国商人第一个在西伯利亚开发从事贸易活动的大城市。根据1879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记载,当时的伊尔库茨克有26名中国人在伊尔库茨克生活、从事贸易活动,并逐渐扩大了其经营地域,到1894年西伯利亚的中国商人达到674名,大部分华商在后贝加尔落户,还有几十人留在伊尔库茨克生活[2],而到了19世纪下半叶,华商又将目光投向了阿穆尔州城市的开发。

根据1897年的全俄人口普查数据,阿穆尔州的旅俄华侨中约有10.5%的人从事各种商业活动,是当时在俄从事商业活动欧洲商人的2.5倍。大量的旅俄华侨在俄多个领域从事各种贸易活动,赚取了不少的银钱,根据А.В.达坦在当时按照中国南乌苏里斯克边疆区贸易商汇款额来大致统计贸易额贸易总额来看,1889年,中国公司在南乌苏里州的总营业额超过150万银币,1891年,超过250万,1893年增加到了600万卢布[3]79。

根据А. В. 达坦在1893年的数据显示,符拉迪沃斯托克当时中国店铺达127家,俄罗斯商店为23家,同年,中国公司海参崴的贸易额总额为600万美元[3]192。根据阿穆尔州财政管理机关数据记载,1909年,符拉迪沃斯托克的447家店铺中俄罗斯人经营的为99家,1910年,625家店铺中俄罗斯经营的为181家,其他店铺都是旅俄华侨所经营的,旅俄华侨在贸易市场中占多数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在阿穆尔州的其他城镇也有类似情况。1909年,在尼科利斯克—乌苏里斯基中国店铺245家,俄罗斯人经营店铺48家,到1910年分别是272家和106家。①Росси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архив. Ф.394.Оп.1.Д.7,47。根据阿穆尔州财政管理机关数据记载,1912年在哈巴罗夫斯克市的1160家企业中,由华侨经营的达762家。可以说,旅俄华侨在阿穆尔州的商业和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贸易方面尤其体现在小商品贸易及杂货贸易中,如1912年在哈巴罗夫斯克旅俄华侨经营小商品贸易达207家,俄罗斯人经营的为183家,经营杂货店的旅俄华侨为150家,俄罗斯人为67家。根据阿穆尔州财政管理机关数据,可以看出,当时远东地区许多工业企业,如铁匠,锁匠,马车制造及修理,制鞋商等企业的经营者大多数都是旅俄华侨[4]。

二、矿产业和建筑业

日俄战争之前在俄已有大量旅俄华侨,很多俄国商人甚至官员因其与俄本土工人相比工资较低,都喜雇佣旅俄华侨。根据官方数据,截至1914年6月1日,包括后贝加尔在内的整个西伯利亚地区共有10 297名中国人。其中大部分位于山区(石勒金斯克—阿尔贡斯克3 299人,巴尔古津942人,维京344人,伊尔库茨克1 077人,赤塔683人,鄂木斯克385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100人)以及一些其他县城,除此之外,贝加尔湖沿岸的涅尔琴斯基1 016人,上乌丁859人,赤塔389人,可以说,在西伯利亚的各个县和城市基本上都有10—100不等的中国人[2]。大量的中国人除了从事贸易活动之外,还在西伯利亚的金矿、顿巴斯的矿山、卡累利阿的伐木场、彼得格勒、莫斯科、基辅、敖德萨和北高加索地区的企业工作。在勒拿矿山中,中国人占所有工人的70%,在乌拉尔地区的阿巴马列可—拉扎里耶企业中,中国工人达5 000人。1892年,在滨海边疆区金矿工作的中国工人为885人,1895年,为2034人,在1900年春天,仅阿穆尔州的金矿中中国工人达到1.2万人[2]。但这种情况在后期由于关税及签证的原因有所改变,19世纪末,阿穆尔省政府首次提出了限制中国人在远东地区滨海边疆区黄金行业工作。20世纪初,在乌拉尔的各大矿山也看到不少华工的身影。

19世纪末俄亚洲地区尤其是滨海地区北部旅俄华侨人数增多,随着后贝加尔铁路、乌苏里铁路建设开始,俄罗斯东部地区对中国劳动力出现了大量的需求。1891年,近2 000名中国人从事乌苏里铁路建设,截止到1 896年已经达到了13 000人[2]。1915年,在设彼得格勒—摩尔曼斯克铁路,摩尔曼斯克港口及其他具有国家重要建设中都出现了华人的身影。有资料显示,1916年,甚至组建专门的华人小组去为德军前线的俄国军队挖地沟和战壕 。②https://scisne.net/a-1231, Владимир Тихомиров, Китайцы на службе у большевиков。

三、农业

受地理位置及天气因素影响,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种植的蔬菜种类及数量很少,仅以黄瓜和西红柿为主,在20世纪90年代,黄瓜和西红柿的价格比中国高出50倍,据中国媒体报道,2012年,远东市场上的蔬菜平均价格降至中国的两倍价格,其中大约90%是由中国人种植的。这种物价差距在几十年前已经引起旅俄华侨的注意,同时,由于俄罗斯政府为了刺激边远地区发展,给与了本土移民了大量的土地,但却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来处理自己的土地,而俄罗斯的农民不习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因此,寻找商机的中国农民作为季节性移民来到俄罗斯,并开始在温室里种植蔬菜,获得了一定利益的人开始呼唤在国内的亲朋好友,甚至同村的左邻右舍,扩大了华农在俄从事农业种植的规模。

20世纪初,由于俄罗斯足够的人力资源已经西伯利亚的本土移民对当地自然条件都极为不习惯,导致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华农的数量明显增加。据记载,1910年,阿穆尔州和滨海区的中国人约为4 500人。同年,在滨海边疆区,中国人向俄罗斯农民租赁的土地面积为2 269俄亩(一俄亩等于2 400平方俄丈或1.09公顷),1914年,中国租户占据了11.7%的耕地和2.2%的割草用地[2]。从事农业的华农,主要种植小麦、大麦、玉米、荞麦、豆类和块茎作物,而很多中国企业家依托华农的产业,当时在俄还对酒业生产进行了投资发展。

四、其他行业

19世纪末远东地区的华人除了从事以上行业领域活动外,还有很多依靠自身技能从事其他行业的华人,如锯木匠或锯木厂的机械师,其薪资的高低往往取决于自身的技能。19世纪末,在贝加尔湖以西地区,华人的数量也有记载。如在伊尔库茨克,根据俄方资料显示,在1897年的人口普查中,有73名中国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及叶尼塞斯克总计12人,米努辛斯克有5人,阿钦斯克和米努辛斯克地区,托木斯克市4人,托木斯克郊区2人,比斯克1人。而这些华人当中除了华商、华农、华工等在从事着传统的行业活动之外,还有很多“自由职业”的代表从事着医务人员、魔术师、工匠、艺术家等方面的活动[2]。

百余年前,奔赴俄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的华人对当地的经济及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补填了本土弱势的就业岗位,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的华人虽然没有完全接受和认可俄罗斯的生活方式,但却能够适应社会和经济空间。通过梳理历史中旅俄华侨的从业活动,能够折射旅俄华侨做出的实际性、历史性的贡献,不仅能够以史鉴今,还能启迪中俄两国未来关系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西伯利亚华侨俄罗斯
我的华侨老师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西伯利亚的熊妈妈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浪漫成灾,蝴蝶“入侵”西伯利亚!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