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博物馆安全意识培养的基本路径
2021-01-17宁文晓
宁文晓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吉林 长春 130033)
我国高校博物馆“是为了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由高等学校利用所收藏的文物、标本、资料等文化财产设立并向公众开放,致力于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的社会公益性组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教兴国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实施,高校博物馆蓬勃发展,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教育学习需求作出了积极贡献。”[1]高校博物馆,一方面,具有博物馆的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等基本功能;另一方面,又具备了服务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特殊功能。”[2]要全面发挥好高校博物馆的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和谐、安全、文明的服务环境,安全保卫工作是关键。
“安全工作、人人有责”。高校博物馆的安全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每个人都需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思想上不松懈,工作中不胆怯。做好安全工作,要从思想工作抓起,把安全意识渗透到每个员工日常工作的每个细节,使安全行为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和习惯,做到人人懂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讲安全,用科学的态度,把握规律性,提高针对性,增强有效性,狠抓落实,防患未然,将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把高校博物馆真正打造成人们安全感十足的理想文化去处。
一、培养安全意识要做好安全意识教育的宣传工作
在安全意识的培养中,首先应抓好全馆人员安全意识教育的宣传工作,提高对“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的充分认识与理解,改变安全工作重于口头形式、轻视落实落细的工作作风。为此,高校博物馆需要把安全意识教育的宣传工作服务化。
1.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服务社会活动
一方面,高校博物馆加强与消防队、公安部门等有关单位的交流互动活动,建立定期“请进来”对高校博物馆进行安全教育讲座的长效机制,通过充足准备、精心设计,达到安全教育宣传的良好效果;另一方面,高校博物馆选派业务知识丰富的安全工作人员“走出去”,走进学校、社区、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安全工作义务宣传活动,结合自身工作的经验,把安全知识送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让更多的人重视安全,关注生命,为社会的安全稳定助力。
2.成立安全教育宣传志愿者服务团队
志愿者作为整体具有着庞大的潜在基数和巨大的社会能量,建立起来的安全教育宣传志愿者服务团队是以社会公众安全需求为导向、以保重社会公众安全为出发点、以社会公众安全满意为标准,以培养社会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为目标,由工作责任心强、专业技能高的高校博物馆在岗人员组成,定期在志愿者服务岗值班,为社会公众答疑解惑。高校博物馆要对每一次志愿服务记录在册,并定期对优秀的志愿者进行表彰和宣传,激励更多的人积极加入到安全教育宣传志愿者服务队伍当中。
3.利用好安全工作信息化服务平台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极大改变着安全保卫工作的环境,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博物馆安全工作也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利用好强大的网络资源,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安全保卫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安全小卫士、安全工作QQ群、安保微信群等方式,拓展安全网上工作的有效形式,创建更加便捷自由的交流平台与服务平台。通过安全工作信息化服务平台,一方面,安全保卫部门可以听到社会公众的呼声和意见,促进安保部门及时有效地为社会公众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反映自己的各种困难,并及时获得有效帮助,让社会公众获得极大的安全感。
二、培养安全意识要做好安全意识教育的培训工作
目前,高校博物馆存在对安全意识教育培训工作认识不足的现象,如重项目审批轻过程监管,重业务工作轻安全管理等,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时,才开始重视安全措施的改进。为此,高校博物馆需要把安全具体措施工作做到前面,让安全意识教育的培训工作制度化。
1.“入口关”制度化
高校博物馆要把好每一位安全工作人员的入口关。首先,成立安全人员评审小组,由聘请来的安保专家和博物馆领导及有关干部组成;其次,组织政审、笔试与面试,对新招聘安保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的政治审查,对政审通过的人员进行正规的笔试与面试的考核;最后,将考核通过人员纳入到安保试用人员行列中。
2.岗前安全培训制度化
“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工作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与保障,应对所有岗位的新入职员工一律进行岗前安全培训。高校博物馆要根据新入职员工的不同部门与各类岗位,结合工作实际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安全教育,不但要普及预防常见安全事故的知识,还要做好突发安全事故教育,特别要做好警示教育工作,有效加强其对安全工作的重视意识与责任意识,将被动接受安全教育变为主动接受安全教育,将安全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工作氛围。
3.品德教育培训制度化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无德不立,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在高校博物馆安全工作中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为此,高校博物馆要构建“党组织统筹部署、馆领导扎实推动、各部门广泛参与、主管部门着力实施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发挥党组织的育人保障、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明确党组织的职责和决策机制,推动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以严格制度为主,日常教育疏导为辅,制订员工职业行为规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领教育的载体与形式;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员工把职业规划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不断树立全馆人员的使命感与认同感,塑造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培育拥有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2]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业,树立一批安全服务育人的身边典范,设立“安全服务育人示范岗”,推动高校博物馆向正确、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4.专业技能培训制度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安全防护设备的科技含量也在快速提升,能否更有效利用信息现代化手段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高校博物馆文物藏品的安全及广大社会公众的安全,安全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关键。因此,高校博物馆要注重对安全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一方面,为安保技术人员提供和创造提高业务水平的学习机会,使其全程参与本馆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工作和实施工作,大力倡导刻苦研究安全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另一方面,安保专业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安防设备的功能,并结合实际完善现有系统,确保安防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培养安全意识要做好安全意识教育的落实工作
高校博物馆的安全意识需要从队伍建设、建章立制、实际演练几个方面加以落实。
1.加强安保人才队伍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资源是人才,训练有素、专业技能过硬的安全保卫人才是高校博物馆得以全面科学发展的基本保障。近些年,我国高校博物馆的安全保卫人才队伍在质量与数量上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队伍整体上还很薄弱。如安保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严重缺乏具有管理、研究与宣传能力的复合型安保人才;安保人员年龄结构不够科学合理等。为此,一方面,高校博物馆根据工作需要增加高素质安保人员的数量外,还应对从事安全工作的每位人员给以全方位关怀,要在政治上给予关心,在工作中给予支持,在生活里给予帮助,全面发挥其积极性;另一方面,高校博物馆应依据相关规定,把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专业能力过硬、热爱文博事业、年青有为的安全技术人员安排到文物安全的一线岗位上。同时,高校博物馆还要加大人文关怀力度,给安全保卫人员多些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有效激发每一位安全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充分感受到获得感、荣誉感和安全感,不断努力打造一支政治思想过硬、听党指挥、作风过硬、能打胜仗的安全保卫人才队伍,为高校博物馆全面科学长远发展创造稳定安全和谐的环境。
2.重视建章立制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强化安全意识的落实,首先需要在建立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上下功夫。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提高安全工作管理水平的依据和准则,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体现。一要加强安全保卫规章制度的建设,形成安全保卫工作网格化管理。高校博物馆应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管理细则、消防安全操作员管理规定、施工安全管理规定、治安防范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应急工作预案、反恐防爆应急预案、突发停电事故处置预案、地震应急处置预案等,不断完善安全保卫工作体系,让高校博物馆的安全保卫工作保障得以全面铺开无死角;二要安全分工到位,责任到人。其中,签订综合治理安全责任书、安全工作责任书、文物安全责任书,落实好安全责任制是高校博物馆做好安全工作的一项有效措施。高校博物馆要明确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安全负责人,层层分解安全保卫管理工作目标,及时下达安全工作隐患通知书,监督促进整改,让安全保卫制度落地、落实,让安全保卫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三要建立立体安全防范体系,这是综合性的防范体系,概括起来就是人防、物防、技防三方面相结合。在人员防范方面,高校博物馆在安全保卫管理工作岗位上要配备高素质的专职人员,专门负责全馆的安全保卫措施的制定、实施、落实,负责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日常监督、检查、指导、训练、业务培训等;安全保卫部门应由安全责任人馆长直接负责管理,以便更好决断突发事件的发生。在物质配备与物理防范方面,要在防护围墙、安全通道、保护门、各式窗户、展柜等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做到防撬、防拆、防冲撞等功能,所用的玻璃要选用夹胶玻璃,具有防砸、防弹等防范功效,以此来增强馆院、展区、库房的物理防护能力。在技术防范方面,高校博物馆要加大对技防设施投入的力度,建立起安防系统联动触发机制,使门禁、报警、视频、监控、智能分析各个功能协同发挥作用,真正实现安防系统的智能化与集成化。人防、物防、技防三个方面防范要各司其职,也要有机结合,其中人防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人员决定了物防与技防的有效发挥,所以,高校博物馆要让安全保卫人员加强居安思危的理念,克服麻痹大意思想,逐步提升安保工作效能。
3.注重实际操作演练
演练时多出汗,实战时就少流血。为有效提高应对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高校博物馆应注重安全实际操作演练,每年要根据各项安全工作的要求,定期有序开展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按照应急程序,将人员有序划分为通讯联络与设备运行组、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警戒组等,有序开展训练。一方面,通过参与防火等安全应急预案的实战演习,使全馆人员各司其职、团结合作,在提升应对安全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的同时,也增加员工间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全馆人人都重视安全工作、人人都积极参加演练的局面;另一方面,安保部门可以在每次的演习中及时发现存在的漏洞,及时总结问题,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安全运行机制,使演练各个环节更加周密,时时提高演练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让高校博物馆的各项工作都能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中得到长足发展。
我国高校博物馆的安全工作极具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这要求从事此项工作的各类人员应打破固有思想观念,顺应新时代安全工作的新要求,掌握新理念,学习先进科学技能,增强业务本领,大力推进安全工作常态化、实用化、制度化,勇于担当,不辱使命,做新时代高校博物馆的优秀“卫士”,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