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2021-01-17徐晨光
徐晨光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成立一百周年、执政七十多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长期的执政中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执政效果举世瞩目、人民认可。习近平强调:“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执政优势,也是我们党长期的实践主题。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是一种随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可有可无、可要可不要的权宜之计,而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百年大党要永远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必须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让人民在政治上认同中国共产党;必须强化宗旨意识,让人民在情感上拥护中国共产党;必须凸显执政理念,让人民在行动上支持中国共产党。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始终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让人民群众在政治上认同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先进性、纯洁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立党之本、力量之源。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就是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路线、行为等方面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保持一致;忠于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严肃党的政治生活,就是从根本上永葆党的政治本色,永葆旺盛的生机活力,从而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保持政党本色。《共产党宣言》鲜明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首先是永葆政治本色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传承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共产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土壤,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其次,中国共产党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人民的期待。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人民期待之时,执政于人民和历史的选择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面对的是一个积贫积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旧中国。为拯救旧中国,不少仁人志士浴血奋战过,努力奋斗过,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在一次次的失败面前,人民非常期盼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政党作为主心骨,改变被西方列强任意欺凌的悲惨命运。此时,随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不断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顺应了人民的期待,肩负起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珍惜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始终同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永葆政治本色,就是要在保持政党性质的基础上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思想上、行动上时刻保持党员的先锋意识。在平时,把先进性融入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让人民看得见;在困难时候,勇于排除困难、战胜困难、英勇奋斗,让人民感受到;在关键时候,敢于挺身而出,把平安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让人民体会到。随着执政效果的显现,党内也出现了一些骄傲自满的情绪、脱离群众的现象,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时有表现,这些都与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格格不入。中国共产党必须推进自我革命,对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加以纠正和彻底解决。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才能够持续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2]。中国共产党不仅今天要坚持自我革命,而且要使自我革命常态化。要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党内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问题,清除党的肌体上的病毒,祛除肌体上的毒瘤。建设一个有纪律的、思想纯洁的、组织纯洁的党、合乎统一标准的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群众观点;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追求;始终重视人民的主体地位,站稳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方法。这些都必须落实好、执行好,彰显党的政治优势,得到人民政治上的认同。
强化为民价值。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决定的。纵观国际共运史,真正的共产党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为人民服好务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要保持 “两个先锋队”的性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完全以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中国人民的利益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利益,共产党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为民价值,充分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密切,宗旨意识强,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对待人民的态度端正,立场和方法正确,并一以贯之,党的事业就发展,反之,事业就遭受挫折,甚至有可能失去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也有过犯错误的时候,在一些地方有的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为人民谋利,甚至把自己的利益和小团体利益凌驾于人民的利益之上,与人民群众争利,工作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影响党的形象,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国共产党要得到人民永远拥护和支持,必须做到任何时候都与人民同甘共苦,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服务的感情不变;尊重群众、依靠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不忘;深入群众、了解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作风不改;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依靠人民、目标为了人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宗旨不丢,用心做事、用情交流、用诚服务,用价值理念赢得人民的认同。
凸显执政理念。执政理念是用来指导党执政的根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较好地反映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有人把党群关系形象地比作“鱼水”关系,共产党是鱼,人民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不能离开水。唐代政治家魏征提出的载舟与覆舟的理论也是这个道理。毛泽东指出:“同志们,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3]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我们党受人民的委托行使权力,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为人民用好权,为人民服好务,让人民满意。否则,人民既可以把权力委托给中国共产党,也可以把权力收回去。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保持赶考的心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随时接受人民的检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评卷人,回答好时代课题,解决好人民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才能经得起人民的评判,考出优异的成绩,让人民满意,用突出的执政效果赢得人民的认同。
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人民群众从情感上拥护中国共产党
在中国以党建国的国家建构逻辑中,政党处于国家建构的中心位置[4]。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在执政之前,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有着相同的利益和同样的奋斗目标,就是夺取政权,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建立新中国,让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后,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他们拥护和支持共产党执政。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利益,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党和人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5]。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迎来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正是因为我们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共产党不可能赢得这样的胜利。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最终战胜了一切困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人民群众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表现出了强烈的牺牲精神和奋斗精神。全力支持改革,全身心投入社会主义建设,释放出了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我国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和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胜利面前,在成就面前,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七十多年的百年大党,如何永远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必须认真思考回答、认真解决的根本问题。
初心不改,始终如一。2020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长征途中,毛泽东同志指出,工人、农民、士兵以及一切劳苦大众的出路在共产党主张的苏维埃红军,我们一定会胜利。今天我们更加坚定道路自信,兑现党的誓言和诺言,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命运与共,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不忘初心使命,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并肩奋斗,唇齿相依,血肉相连。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起了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群众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的夙愿。中国共产党还将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执政时间越长,越要保持青春活力;执政效果越好,越要有忧患意识;执政环境越复杂,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如一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不因地位的变化而影响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不因时间的变化而影响党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不因环境的变化而影响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无论时空怎样变化,只要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前提没有变,党和人民的关系就不能变,中国共产党永远是人民的主心骨,人民群众永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拥护者和支持者。
立场不变,表里如一。立场决定观点,观点影响方法,立场、观点、方法影响行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中国共产党源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特质,必须站稳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根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共同进退,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将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形成了强大的党群合力。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谋事、想事、干事,做人民群众信赖的、可靠的贴心人、暖心人、知心人,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中,融入每个人的血液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下大力气把人民群众所需要、所希望的事情做好,把人民群众所痛恨的问题解决好。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各项工作的重要标准,坚决克服把群众的事情停留在嘴巴上、落实在文件上、搭花架子、做花样文章的形式主义。转变工作作风,真心实意、实打实地为群众办事,坚决防止对群众的事情不实干、不上心、不尽力的官僚主义现象,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兑现承诺,说一不二。我国民间早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谚语,今有“诚信守纪”的社会公德,中国共产党更有说到做到、取信于民的政治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每个共产党人的最高行动准则。毛泽东不仅高呼人民万岁,号召为人民服务,而且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他不仅提出了群众路线、群众观点,还确保人民群众成了国家的主人。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提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人们达到共同富裕,使中国人民真正富起来,使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江泽民提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推向了21世纪。胡锦涛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取得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成就。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人民承诺,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些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的承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目标奔跑,兑现自己的承诺,经过长期努力,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千百年来“民亦来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就要变为现实。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共产党奋斗的目标。推动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紧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三、坚持群众观点,始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让人民群众在实际行动中支持中国共产党
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国家的主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智慧的结晶,是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之一。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根本目标。新时代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有着崭新的时代特点,一方面,从理念上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实践中最大限度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让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主体。另一方面,要使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战略谋划、改革举措、工作部署都能从人民创造性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依靠人民加以落实,让人民群众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人民的创造活动得到支持,人民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在我国,财富创造主体和成果享受主体是一致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同时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牢固树立群众观。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其内容主要包括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承认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人们衣食住行需要的生活资料和人们从事社会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前提。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6]。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群众观点、同人民心心相印、为人民奋斗、造福人民的历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7]。我们党植根于人民、带领和依靠人民创造了昨日的辉煌,人民也是我们继往开来的力量源泉。我们所做的事业,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也都是人民群众参与的事业,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根本力量。人民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这个主体,没有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将一事无成。
坚持群众路线。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中间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毛泽东指出:“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7]中国共产党在1939年就认识到了“本领恐慌”,今天又指出了执政能力不够的危险,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出路在于人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是人类智慧的源泉,要善于把人民群众的智慧转化为共产党执政的智慧和能力,依靠人民,向人民学习。一切精神财富都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去实现,理论只有掌握了人民群众,才能在人民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物质成果,才能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必须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方法。我们要善于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切实防止不听群众意见的摸脑袋决策、脱离群众的拍胸脯表态,切实防止缺乏民意的主观实践。
发展为了人民。为谁发展,始终是我们党必须在其面前保持清醒的原则性问题。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8]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战略思维,把人民福祉的提高同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视,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强烈。根据形势的变化,我们必须科学作出战略部署,要创造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挥权利的良好政治环境和平台,从制度上保证落实,强调高质量的发展,以人民的福祉为重,以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望为目标。党的决策来源于群众,也需要依靠群众来落实。我们要通过各种平台,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我们把党的主张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上升为国家意志,通过宣传教育使党的主张为人民所了解、所认识,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人民是促进发展的主体力量,也是发展成果共享的主体。发展的目的是促进人民共同富裕,发展的成果必须让人民共享。这体现在让人民群众在奋斗中有获得感,把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提高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