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研究:范式和问题

2021-01-17武卉昕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思想史伦理学

武卉昕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伦理学史还没有成为专门系统的研究对象”[1]。与中国伦理思想史不同,俄罗斯伦理思想大多散落在俄罗斯哲学史、俄罗斯社会思想史和文化史、俄罗斯宗教和神学史中。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研究的这一现状特点是当前关注这一主题的现实基础。

一、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研究范式

诸多散落在俄罗斯哲学史、俄罗斯社会思想史和文化史、俄罗斯宗教和神学史中的伦理思想,以及对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的阶段性概括,虽不足以说明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的发展特征,不能赋予它在整个俄罗斯精神生活和俄罗斯文化中的地位,但能够为把握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史的生成脉络提供有力依据。

(一)俄罗斯本国伦理思想研究的基础范式

总体来说,俄罗斯本国的研究呈现片段性、“东-西方”“泛伦理”和民族性的范式特征。

第一,片段性特征。与了解贯通古今的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国伦理思想史的方式不同,把握俄罗斯伦理思想生成发展规律,要通过散落在俄罗斯哲学史、俄罗斯社会思想史、俄罗斯文化史、俄罗斯宗教和神学史中的伦理元素或借助俄罗斯伦理断代史来达成学术愿望。当然,这一研究现实也决定了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研究的特点:片段性和拼凑性。除了高度提炼的、线条式的《20世纪俄罗斯伦理学编年史》(В.Н.纳扎洛夫,2001—2003)和Б.А.恰基恩以批判唯心主义为导向的《伦理学史纲要》(1969)外,再无其他独立的、一以贯之的俄罗斯伦理思想史成果呈现,也未见以“俄罗斯古代伦理思想史”“俄罗斯近代伦理思想史”“俄罗斯现代伦理思想史”为主题的独立作品问世。“俄罗斯伦理画卷的非连贯性和拼凑性遮蔽并阻碍了连贯的伦理思想、道德学说的发展,使人无法把握俄罗斯伦理思想发展的统一线索”[1]。但无论如何,上述列举的成果仍然能为系统的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研究提供体例、素材和思路范式。

第二,“东—西方”特色。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程赋予了俄罗斯伦理思想以“东—西方”特色。在伦理思想史研究上,其他国家将东方和西方作为天然的分水岭比较着看,而作为兼具“东—西方”特征的俄罗斯在全球伦理思想史研究中,顺势而为地寻找全球伦理思想史内部的话语统一。А.Ф.施什金的《伦理学说史》(1959)将车尔尼雪夫斯基和列宁的伦理思想放置在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法国的唯物主义者中来谈;А.А.古谢伊诺夫在《伦理学说史》(2003)中,将“俄罗斯伦理学说史”置于中国、印度、阿拉伯-穆斯林、古希腊、欧洲之后,结合前面的背景来论证。他的《伟大的先知和思想家·从摩西到当代的道德学说》(2009)更是在介绍了基本道德范畴和孔子、苏格拉底、尼采、斯宾格勒等人的伦理思想后,将托尔斯泰的非暴力伦理学和季诺维耶夫的伦理观点和盘托出,接着又论证了其他思想家以及道德与文明之关系等理论问题。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研究的“东—西方”特色可以为全球伦理思想史研究提供独特视角,它是联系东西方的桥梁,更是独立的存在。

第三,“泛伦理”特色。对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的主题而言,研究需要从俄罗斯历史发端入手。当基辅罗斯还没有形成时,作为俄罗斯民族的基督教道德训诫就已经发挥了伦理约束作用。А.А.古谢伊诺夫的《伦理学说史》(2003)认可俄罗斯伦理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历程:中世纪罗斯的道德训诫经过启蒙时代的道德劝解,再到白银时代宗教道德哲学的发展,最后形成了道德理论和伦理学学说体系。作品认为,最早基督教教义不仅是对教规的解释,还有对人类生活的道德指导,虽算不上道德规律,但是是道德经验;在10世纪到11世纪劝谕性的宗教文学作品中开始出现伦理“唯名论”。伦理价值作为世界观的基础甚至是“俄罗斯命运”的基础要素,从古罗斯一直存在,作为世界观定位,具有了“泛伦理”色彩。这一特点在俄罗斯哲学、文学、思想史等作品中历历在目,俄罗斯甚至少有专门的哲学、宗教学、伦理学作品,很多哲学、伦理学观念被包含在文学作品当中,一些卓越的文学家同时又是卓越的思想家,如托尔斯泰及其非暴力伦理学、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罪与罚”、伊里因及其“歌唱的心灵”……

第四,民族性。俄罗斯对本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更注重民族性而非社会性。“俄罗斯命运”“俄罗斯精神”等是俄罗斯伦理思想的发端,是承载之物,更是目标所在。В.В.津科夫斯基在《俄罗斯哲学史》(1948)中对一系列俄罗斯哲学家的伦理观进行了分析,分析贯穿了俄罗斯式的“拯救”意识和人道主义;П.Н.米留可夫的《俄罗斯文化简史》(1903)也将俄罗斯宗教信仰中的伦理要素与社会思潮中的道德问题统一起来,将俄罗斯民族文化和道德伦理的发展看成一个相互作用的统一历史过程。比如,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苏联时期的主要伦理原则,但这些原则仍然有俄罗斯民族伦理传统的背景,“精神上的集体主义,为了全民族、全人类和整个宇宙拯救整体的热情,是俄罗斯思想的本质”[2]。

(二)我国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研究的基础范式

客观地说,我国学界对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的研究还停留在从感受阶段向概括阶段迈进的过程,对其中具体问题的深入研究较为鲜见。研究兴趣集中在对苏联和俄罗斯伦理学史的专门介绍、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总体论述中的部分介绍、对俄罗斯宗教伦理学史的介绍、对苏联解体的道德批判上。国内学界对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的研究呈现如下可以把握的特点:

第一,多以微观视角切入。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发展,镌刻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与文化特色,其时间跨度之大、研究范围之广、涵盖内容之多决定其在整个世界伦理思想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从宏观视角上把握俄罗斯伦理思想进程具有一定难度。目前,国内现有研究多从微观、具体、片段视角切入,相关成果或聚焦于某一历史时期,或关注某位重要人物,或侧重某种道德现象,等。武卉昕的《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兴衰史》(2011)完整勾勒了“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从萌芽、产生到发展、成熟,再衰落,最后走向终结的全过程”[3],系统论证了其发展规律与逻辑线索;武卉昕的《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总结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要贡献;金可溪的《列宁伦理学的方法论原则》(1997)解读了列宁有关伦理学方法论原则的几个争议命题;金可溪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哲学和非暴力抗恶伦理观》(1997)对托尔斯泰的伦理思想——生命理论和非暴力抗恶论,进行了高度概括。对俄罗斯伦理思想发展进程中的某一阶段,或者某位人物的研究都为宏观、系统、全景式地研究俄罗斯伦理思想史拓展了视野。

第二,研究多聚焦苏联时代。20世纪的苏维埃俄国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不仅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苏联的解体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相较于基辅罗斯、俄罗斯帝国及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伦理思想,中国学者更聚焦于苏联时期的伦理思想。金可溪的《苏俄伦理道德观演变》(1997)划分了苏联伦理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等历史时期,叙述并分析了其研究的主要问题,阐释了研究苏俄伦理道德观演变的意义;李义天和张霄《传承与坐标: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访谈录》(2020)谈及了共产主义道德范畴和基本原则的形成、列宁思想和苏联哲学的关系等问题[4],章海山在访谈中揭示了中国的西方伦理思想史发展与苏联哲学(史)的渊源。对苏联伦理思想的关注不仅深化了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研究,也拓展了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的独特视阈。

第三,多扎根于马克思主义传统。当代中国扎根于马克思主义沃土,理论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更是当代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许启贤1993年发表的系列文章《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史论纲》,强调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揭示人类道德的起源、本质、结构、社会作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历史,并运用唯物史观对19世纪和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章海山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的历程》(1991)按照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进行分期,其中,列宁和斯大林的伦理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延展近千年的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研究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范式为依托。

第四,多关注伦理道德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后苏联时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日渐式微,东正教伦理学跃升主导地位,俄罗斯伦理学在社会转型之中不断探索。中国学者将目光投注到后苏联时代东正教伦理与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的关系、俄罗斯社会道德嬗变等问题的研究中。王春英的《东正教与俄罗斯的道德重构》(2016)表明“在国家转型过程中,面对原有道德体系崩塌后遗留的断壁残垣,东正教发扬了积极入世的传统,不仅为广大教民提供了信仰的支持,而且在国家重构道德体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影响,成为国家道德重构的重要依托”[5];郭丽双的《东正教伦理与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研究述评》(2011)阐释了在俄罗斯转型的无序状态中,在思想道德领域,东正教迅速崛起,经过20年的复兴已经超越宗教界域,在当代俄罗斯社会政治治理、经济发展、价值观构建等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武卉昕的《私有化与俄罗斯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嬗变》(2011)强调私有化是俄罗斯社会道德价值观嬗变的肇始之源。研究伦理思想史要构建思想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思想史由此具备了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其他国家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研究的基本特色

其他国家与俄罗斯、中国的研究内容和关注点不尽相同,但也呈现了可以总结的特点。

第一,道德追求更多作为思想史的社会基调呈现。基于与俄(苏)、中国不同的文化认知与价值认同,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的研究多注重对俄罗斯民族、俄罗斯社会问题进行审视性研究,更多关注某些突出矛盾和冲突背后的原因。他们习惯在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两极性”认知基础上对某一阶层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看到,那些为民族命运而争斗背后的道德奔突。如同以赛亚·柏林在《俄国思想家》(2003)中所谈到的,无论他以何种方式表达思想观念,无论进行怎样的分析,都能感知到俄国知识分子的道德激情,感知“道德生活的现实与主宰一切的定律之间一项永难解决的冲突”[6];一些作品试图揭开社会转型的伤痛,感知人们承受的道德失落和伦理煎熬,如同弗拉基米尔·博内维伦斯基(美)在《伦理、整合与瓦解:一个俄罗斯的视角》(1993)中,所表达的普通民众对社会剧烈变迁中道德沦丧的束手无策;探索在前途未卜的命运中拯救心灵之道德慰藉的方法,如同柳德米拉·奥维斯基纳在《巩固历史记忆在形成现代乌克兰社会道德基础中的作用》(2019)中,对更高道德价值的认识……

第二,突出强调俄罗斯精神中的人道主义特征。人道主义是贯穿俄罗斯精神文化史的终极要素,俄罗斯民族将其视为与生俱来的、无需强调的元文化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培育为核心伦理价值。欧陆国家的研究将这一特征提炼出来,既不像俄罗斯学者那样将其作为学术公理,也不像中国学者一样审慎回避,而是重点关注俄罗斯精神中作为线索的人道主义及其特征,将人道主义看成俄罗斯民族的基础伦理价值,并对其做深入阐释。如剑桥大学托马斯·内梅特(Thomas Nemeth)有关“俄罗斯伦理人文主义:从民粹主义到新理想主义”的论述,他将伦理人道主义看成人类绝对价值的基础;有些作品将人道主义作为分析俄罗斯伦理思想的价值前提来进行伦理批判,如藤井陽一的《后斯大林时期苏联伦理学的转型》(2010)对斯大林时期伦理价值的批判性论证和反思。

第三,关注基督教精神与俄罗斯伦理思想的渊源。与俄罗斯本国研究更突出强调东正教精神与俄罗斯伦理思想的生成关系不同,其他国家,尤其是有基督教传统国家的研究,更注重基督教精神和俄罗斯伦理思想的渊源。罗马帝国分裂后,以东罗马帝国拜占庭为中心的基督教被命名为东方正教,公元9世纪,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并被认定为国教。事实上,东正教教义中的很多道德原则来源于基督教教义。Р.В.斯捷丘克的《基督教社会学对基辅罗斯精神文化中伦理人类学思想形成的影响》(2017)论述的就是基督教救世教义对俄罗斯伦理生发趋势的影响;克罗扎克·朱斯蒂纳的《圣经在基辅罗斯的哲学思想形成中的作用》(2016)从源头上对基督教的《圣经》对俄罗斯伦理学形成的推力进行了研究。

二、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研究关切的问题

作为与西方、东方相区别的独立的伦理思想史研究体系,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的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学术思想和观点等方面,有诸多需要关切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俄罗斯伦理学研究当前亟待突破的问题。

(一)研究视角上需要突破的问题

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决定了研究首先应依据“论从史出”的原则,也决定了以研究俄罗斯历史史实为切入前提的必然性。

第一,依据俄罗斯历史发展脉络的伦理思想史研究。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的发展是在俄罗斯历史发展进程中实现的,后者是其演变的时代底幕。在研究视角上,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史研究,尝试依据俄罗斯历史的发展脉络,参考俄罗斯社会思想史、文化史和宗教史的时代划分,在探索伦理思想发展与历史发展的内部关联基础上,寻找独属于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史的发展规律。毫无疑问,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研究应建立在对俄罗斯历史完整把握的基础上,将俄罗斯历史与伦理思想理论结合起来,赋予俄罗斯历史以更多伦理价值韵味,保证伦理思想史研究的科学性。这样,既能丰富伦理思想史研究体系的内容,又可以夯实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取历史-文化视角对伦理思想史的考察。伦理思想反映道德生活,并形成有关道德存在的基础认识。根植于俄罗斯文化中的伦理思想,在千余年的演进历程中获得了道德符号特征,形成了反映俄罗斯民族道德生活的独特思想史范式——理论性的内容和规范性的结论相统一。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研究也要遵循概念与定在、理念与现实的统一。从历史-文化语境出发考察统一的思想史是可靠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研究取径。俄罗斯伦理思想发展与俄罗斯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一些独属于俄罗斯民族的传统文化要素本身就是伦理原则。伦理思想史不仅是伦理思想本身的历史,还是社会文化历史中的伦理思想生成发展的规律问题,反映了伦理学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以俄罗斯近现代历史和文化及其事件为背景,描述俄罗斯伦理思想的发展过程,探求其中蕴涵的内在线索和本质规律。此外,对伦理思想史的研究,不是泛泛地或狭隘地对伦理思想本身的研究,要涉及历史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等多学科门类,通过运用认识论、系统论等理论工具来阐释伦理思想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从还原理论体系的角度,赋予俄罗斯伦理思想史以灵魂。

(二)在研究目标上需要突破的问题

将完整统一的俄罗斯伦理思想发展史呈现出来并寻找贯穿其中的线索,依据史实和线索,总结范式特点,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是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研究的目标指向。

第一,完整统一的俄罗斯伦理思想史有待呈现。迄今为止,片段化和拼凑性是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研究的特点,也是主要缺陷。这一点与俄罗斯历史的征服性、世界观的伦理特色、特殊的地缘环境密切相关,如Н.Я.格罗特所言:“对人之良心的确认和否认总是会在人的全部世界观上,在他的思想、情感、意图、行动上留下印记。”[7]虽然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史的研究没有呈现完整性和系统性,但伦理思想发展在事实上是连续完整的,它铺设了一条从中世纪至今完整的伦理思想(学说)的发展道路。这一道路不仅是伦理世界观形成的道路,还是伦理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统一历史,在伦理学术话语中的通达之路。先前的研究成果,没有提供伦理思想发展的完整画卷,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史研究,可以将这一过程以学术阐释贯穿起来,按其原本应有的框架还原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寻找内部一以贯之的线索,拨开因碎片化研究导致的迷雾。在对俄罗斯近现代伦理学史(包括世界观、文化根基、理论来源、思想特色、发展规律、理论缺陷等)做学术总论的基础上,取历时态研究路径,展现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由中世纪到21世纪铺陈和演变的轨迹,尤其注重在历史-文化语境下得出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在基本理论、学术范式、理论路径、内容特点上的创新。

第二,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的线索有待明晰。作为特殊的伦理文化类型,俄罗斯伦理思想史隐匿在俄罗斯社会思想、文化思想和宗教思想发展的历程中,也生存于“东—西方”伦理思想的阻隔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是一种稳定的思想范式。受到了较多因素干预的俄罗斯伦理思想史及其研究,虽然有不同的构成要素,不同的解读方式,甚至不同的答案,但仍然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把诸多元素串联起来,让从中世纪起源,经历了启蒙主义、伦理学(思想学说)科学形成、直到今天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的线索呈现出来。在了解古代的世俗道德和道德理想、道德学说基础上,将俄罗斯近代、现代和当代伦理思想发展路径整合起来,在对全部具有代表性的命题、事件、人物的梳理中,抽离出推动其运动的“一般规律”,即能够称其为线索的东西。找到了这条线索,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史研究的断裂性问题也就解决了。同时,建立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的规律捕捉,既能了解各种主要思想彼此的相互关联,又要抓住思想发展内部的本质联系,将各种思想外部和内部的相互联系体现在它们的相互作用上,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各种思想的变化和发展。这一研究思路实际上是对事物(这里表现为俄罗斯伦理思想内部和不同伦理思想之间)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这一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表达。对规律的总结,依据的是“规律的客观性”理论。伦理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变化和发展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在深入分析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发展本质联系的基础上去研究它,是对规律客观性的遵守。

第三,俄罗斯伦理思想发展特殊范式有待澄清。近现代俄罗斯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无论是沙皇时代,还是苏维埃俄国,无论是社会主义苏联,还是今天的俄罗斯……所有因素都决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的研究绝对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国别伦理思想史的研究。目前来看,俄罗斯对本国(本民族)近现代伦理学史的研究呈现碎片化和拼凑性的特点,但是这一特点并不能否认整个伦理思想和学说发展的统一性和连贯性。伦理学(学说、思想)从中世纪的道德说教到20世纪的道德理论体系形成的内部,存在着基于统一世界观和隐蔽方法的一致性。伦理思想研究“东—西方”特色也不足以回答它的范式内涵,这一“东—西方”特色的本质内容也需要明确。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发展中的理论、思想、范式的一致性问题研究,区别于以往对个别阶段、既定方向、局部问题的研究,将俄罗斯伦理学的“多样中的统一”展现出来。

(三)研究内容上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

将片段性、拼凑性伦理思想勾连起来,放置在俄罗斯伦理思想通史中,才能把握其全部流变的规律,在分析伦理思想的主流与支流进展的基础上,探索伦理话语的内部统一。

第一,将片段性内容放置在俄罗斯伦理思想通史中。对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发展变化进行的历史研究,是对在俄罗斯历史和社会生活中起道德作用的思想和现象进行的梳理和论证,需将俄罗斯伦理思想研究的片段性内容放置在宏大的俄罗斯伦理思想史中,呈现对俄罗斯伦理思想发展的全景性研究。在全部伦理(思想、学说、流派)发展的结构框架下,在概括性总结中世纪罗斯道德学说(11-17世纪)的基础上,系统展开对启蒙主义的道德劝诫(18世纪-19世纪上半叶)、伦理思想体系化(19世纪下半叶)、从俄罗斯到苏联伦理学(20世纪上半叶)、苏联伦理思想史(20世纪下半叶)、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伦理思想史(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整体研究。在历史梳理基础上,对具有包罗万象特点的各个时期、各个地域、各个流派的伦理思想的发展进行阐释,力图在总结发展线索的基础上,归纳伦理话语内部的统一性,寻找到俄罗斯伦理思想发展变化的统一规律。具体来说,应以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发展历程为主线,在全部伦理(思想、学说、流派)发展的结构框架下,阐释每一阶段的主要思想和流派、基本理论范畴、主体内容、研究方法、学术范式等。俄罗斯伦理思想是一个完整的学术体系,研究不应试图建构体系,而是按规律还原体系,将从前未涉及的研究领域、基础理论、俄罗斯伦理思想流派(学说)、伦理思想研究方法纳入研究视野,揭示各范畴要素之间的逻辑结构和功能,建立起中国的俄罗斯伦理思想研究体系,因而,探索俄罗斯伦理思想、伦理思潮、伦理学说和流派流变至关重要。

第二,在俄罗斯社会历史发展中梳理出伦理思想的流变规律。准确地把握民族和国家社会历史发展的途径,将伦理思想的发展放入社会历史坐标当中,而非单纯地围绕着伦理思想本身兜圈子,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只有在俄罗斯社会历史框架下,才能够准确把握各种伦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才能够确认伦理思想的本质属性。虽然某些对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的观察的确是放在社会文化变迁中考察,但考察的对象往往是单一的某一种或几种思想,将俄罗斯的主要伦理思想系统地放置到历史空间中来探索变迁规律的研究尚未呈现。在全景式展现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史的基础上,探索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发展的总趋势,即规律,是研究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也是梳理整个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史的目的。找不到规律,只能将结论建构在思想形式的现象层面,无法追根溯源,无法探求本质,目标也无法达成。一旦抓住了规律,就可以将这一规律作为研究的主线,在立场观点和价值上由规律来牵引,保证研究的逻辑进程和结论皈依。寻找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史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稳定的联系,展现以多样性呈现的伦理思想普遍存在的背后的必然性和客观性,探索伦理思想史发展的趋势,寻找伦理思想及其发展在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本质与现象、现实与可能的基本规律。

第三,分析俄罗斯伦理思想发展的主流和支流。弄清哪些思想属于俄罗斯伦理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思想,对于通史梳理至关重要。有些伦理思想在复杂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和社会精神生活中彼此纠缠在一起,在其内部和外部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甚至具有同源性特征,如爱国主义在一定语境中甚至等同于民族主义;如作为核心线索的俄罗斯精神和人道主义之间的密切关联,它们谁是主要的,谁是次要的?为什么有些思想最开始与其他思想在利益坐标上同属一种,但是随着社会局势的发展,走向了它的反面?历史和现实语境不同、价值坐标不同,使得伦理思想包含的内容、目标指向和本质在思想流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变化,也勾勒出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的复杂全景。在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的整体流变中,寻找到主流和支流,对于线索的捕捉和规律的总结,意义重大。

第四,寻找俄罗斯伦理话语内部的统一性。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研究内容从根本上属于伦理学的学术理论研究,而非仅俄罗斯伦理思想发展变化的综述,最终呈现的是既能够展现伦理思想史发展的形式结构,也能在形式结构的内部找到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史的线索,比如在全部伦理思想生发的过程中,人道主义化作为线索,是如何引导其产生、发展、成熟、衰落、终结的线索,属于俄罗斯特有的伦理传统,如“聚合性”“平常”“忍耐顺从”“拯救意识”等到底在何种程度上以何种方式,一直影响了俄罗斯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政治抉择?在伦理思想发育的巅峰时期(19世纪下半叶),系统的伦理思想史体系是如何慢慢形成的,它与后来苏联伦理学的产生存在什么样的因果关系?苏联时代的伦理思想如何亦步亦趋地走向“终结”,而当代俄罗斯伦理思想又如何保留了俄罗斯传统伦理要素和马克思主义传统……这些规律或线索是某一伦理思潮产生的原因,但是如何将全部属于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史的主要思想融合起来,在完整的话语体系内部寻找到具有全面意义的发展线索,是最为艰难的任务。

(四)研究方法和文献取材需要突破的问题

探索将叙事、史实和阐述逻辑结合的研究范式,汲取俄罗斯学者对本国伦理思想史研究的方法,注重实证主义和非实证主义、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的结合,尽可能保证原始文献的使用占比,是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研究在方法和文献上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一,基于史学方法的伦理思想史研究有待拓展。目前国内外对伦理思想史的研究多数是在“类公理”的预设理论前提下进行的,即在既定的范围内记录每一国家、地域、派别的伦理思想,至多对这种思想本身的内容、表现、本质进行阐释。而从完整的历史脉络里按规律推衍出总体性结论,在对思想史梳理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再结合历史本身对研究结论加以学术论证的研究有待全面推行,研究在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论以达到“论从史出”的目的等方面仍有探索空间。在俄罗斯本国的研究中,早期研究注重客观性研究,注重研究的实践性和真理性;中期注重主观性研究,主观主义占据了更多的比重;到了苏联时代,又有教条主义的影响;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研究出现了存在主义人类学转向……事实上,我们今天的研究,可以探索将叙事、史实和阐述逻辑结合的研究范式。值得强调的是,俄罗斯对本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还注重了历史文献法和历史认知法的结合。“历史文献法”遵从实证主义的科学性,给俄罗斯伦理思想的分析和总结以客观保证。

第二,历史逻辑和主体认知的方法相结合。历史逻辑和主体认知相结合是俄罗斯伦理学界进行伦理学史的创新研究方法,也是俄罗斯思想史研究可以尝试的方法范式。这一方法在认识论上遵从从实践到认识的规律,在方法论上靠近了“从实践到认识”的逻辑思路,在价值论上重视了价值判断的真理基础,同时避免了因取社会文化视角进行研究可能造成的主观性。具体来说,在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史的研究中,体现为在承认物质生产对伦理思想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强调多种社会关系对伦理思想的影响,更多地看到个体道德存在的作用。这实际上是俄罗斯伦理学历来潜在的研究范式,即社会道德意识不仅受社会道德存在决定,同时反映社会道德现实,更是以精神-实践的方式掌握道德现实。注意俄罗斯学者将历史发展和主体认知结合的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尝试使用这一技术路线,对伦理学学术思想理论属性的确定,对伦理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文献学方法的本身拓展都是有意义的。

第三,实证主义方法和非实证主义方法相结合。实证主义用来集中研究社会历史视野中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的变迁,捕捉其动态发展的规律等宏观问题,用大量的事实、思想体系样本分析来解释社会思想变迁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将其与社会历史发展结合起来进行整体的宏观研究,这里面突出的是历史性、客观性、现实性和科学性。非实证主义用来对各个具体思想(流派和主义)的现象、内容、作用加以分析,试图了解其背后的人的活动目的、意志表达、价值取向,主要致力于通过个别具体的研究达到对伦理思想整体的认识,类似于社会学领域中的个案研究,取从个体到整体的研究路径,是微观研究采取得最多的方法。对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的研究而言,既要利用为梳理伦理思想史、探索思想运动规律的实证主义方法,又需要针对个体现象进行阐释的非实证主义。此外,对伦理思想的研究必然有研究主体的主观理解参与进来,在表达研究者的价值、信仰、立场的时候,需要运用解释学、现象学、建构主义等非实证主义的方法,所以,将实证主义和非实证主义的方法结合起来,为这一问题在研究方法上的推进提供了可能。

第四,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相结合。逻辑思维方法是思想史研究主要遵循的方法,其中,抽象与具体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结合又是最主要的。非逻辑方法的运用是建立在充足理由基础上的研究方法,对于社会历史与伦理思想的共生关系,对于不同信仰下对世界的不同认识方式,对于不同的地理空间形成的不同道德取向的总结,需要一种建立在具体的、充足理由基础上的关联式联想,甚至某种基于对其身临其境的体验之后的想象式顿悟。而一些基于基本素材的对俄罗斯主要伦理思想的认识、对历史嬗变轨迹的追踪、对伦理思想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甚至对体系化伦理思想的研究范式,都是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参与,在研究中将集中与发散、具体与抽象、直觉与分析、横向与纵向、逆向与正向、潜意识与意识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将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充分结合起来,体现研究成果的创新性。

第五,原点性初始研究有待深入。目前的国内研究,即便是有些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也存在全部采用翻译文献的情况。研究文献取材非初始性的弊端在于,难以更深层次地理解道德现象和伦理学理论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由于所采纳文献的局限性,导致难以捕捉到伦理学学术体系的规律性和伦理思想发展的连续性。文献来源的拼凑性局限更无法保障伦理学学术研究的系统性。近年来,鉴于伦理学为社会制度合法性论证的需求,尤其是对俄罗斯社会新的道德观念与公民社会的契合性之论证需要,伦理学界出版了很多相关著作。无论如何,高比例原始文献的采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必要的。尤其是国内俄罗斯伦理学的研究,多取材于俄罗斯文化、俄罗斯文学、俄罗斯哲学等译作,零次文献和一次文献的使用率较低,多为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事实上,初始文献的使用率是研究实证性和科学性的保障。基于俄语原文的文献取材,能够在确证语言国情学、语言文化习俗、语言环境、语言符号的基础上把握准确的文献内容。

(五)研究在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上需要突破的问题

认可俄罗斯伦理思想史学术理论体系在事实上是存在的,不去刻意建构这一体系是整个问题研究的认识前提,也是将俄罗斯伦理思想史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看待,深刻了解俄罗斯伦理学家对世界伦理学发展所做的特殊贡献的前提。

第一,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的完整体系既已存在。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研究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探索运行在世界伦理学轨道上的、有诸多学者参与的俄罗斯伦理思想、学说的发展及规律,需更强调作为独立的俄罗斯伦理思想发展史内部的话语统一;不但要梳理俄罗斯伦理思想发展的历史和状况,更要还原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史的原貌,即俄罗斯的近现代伦理思想史内部的结构构成、原点理论、发展线索和未来趋势,它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的历史,与俄罗斯历史文化社会思想的关系,与俄罗斯伦理学学术内容成长的关联;不仅关注俄罗斯伦理思想史本身的发展,更关注在俄罗斯哲学传统下伦理思想的演变。因而这一研究在学术思想理论方面的具体应突破的问题至少包含:第一,展现俄罗斯伦理思想发展的历史全貌;第二,坚持俄罗斯伦理思想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第三,揭示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研究的总方法和总问题;第四,探索俄罗斯伦理思想生成的内部关联性。

第二,俄罗斯伦理思想研究不是简单的国别伦理思想研究。近现代俄罗斯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沙皇俄国掠走了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苏维埃俄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苏联无限鼓舞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苏联解体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一度面临巨大挑战;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俄罗斯也是竞争对手……所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俄罗斯伦理思想研究绝对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国别伦理思想研究。在俄罗斯历史的发生发展中,通过探索伦理思想发展的理论逻辑进路,可以从伦理学视角观察俄罗斯历史进程,证明社会变迁与道德伦理的作用与反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俄罗斯伦理思想研究的重大意义所在。在这一前提下,可以观察到,在俄罗斯千余年历史中发展起来的俄罗斯伦理思想学说,呈现出独属俄罗斯的道德符号特征,形成了反映俄罗斯民族道德生活的独特学术范式,也赋予了俄罗斯伦理思想研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尤其是,基于特殊的地缘和文化特色,其特殊的“东—西方”性质,使得从伦理思想视角考察俄罗斯民族历史进程、探索俄罗斯伦理思想的特殊理论样态更具创新价值。为建构人类和平发展之路提供价值保障也是俄罗斯伦理学研究的价值所在。

第三,俄学者对伦理学理论范畴的阐释令人耳目一新。俄罗斯伦理思想史是一个完整的学术体系,在梳理它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俄罗斯学者和思想家在有关伦理思想史和伦理学研究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学术导向,呈现了成熟的学术范式,甚至形成了研究的学术线索;他们将从前未涉及的研究领域、基础理论、俄罗斯伦理学流派(思潮)、伦理学研究方法纳入研究视野,并揭示各范畴要素之间的逻辑结构和功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伦理学就有关伦理学的本质、道德的起源、道德价值、道德意识等伦理学范畴,提出了独属自己的理论创建。这些理论阐释不但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本国伦理学和伦理思想史的发展,而且一度影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伦理学和伦理思想史学术体系和学科体系建构。在对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的研究中,需要对这些俄罗斯伦理学独有的学术创建作出新的阐释和评价。

第四,基于社会历史语境的俄罗斯伦理思想的发展是连续且平稳的。古罗斯时代的伦理思想展现了俄罗斯民族最初的道德元素;启蒙时代的俄罗斯伦理思想以世俗化伦理、道德教育和宗教精神为载体奠定了俄罗斯伦理思想体系的基础;集中展现俄罗斯精神实质的俄罗斯伦理思想体系实现了伦理思想的整体化和系统化;苏联时期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最完备的体系形态;后苏联时代的伦理思想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团体等方面仍然保留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全部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史的历程告诉我们,伦理思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反映社会历史的同时,从社会历史需要出发,实现了在理论体系、研究范式、基本观点上的创新,体现了伦理思想史发展内部的逻辑一致关系。

三、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的研究价值

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的独特范式和当前研究之需,决定了对这一主题的研究,无论是针对伦理学理论,还是伦理学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第一,拓展世界伦理思想史研究谱系。系统梳理俄罗斯近现代历史范畴内的伦理思想发展全貌,并对其进行理论述评,是对世界伦理思想史的学术贡献。到目前为止,在世界伦理思想史研究范围内,对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史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是不存在的。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史有对世界优秀伦理思想研究范式的兼收并蓄,更有基于自身历史和文化的特色。对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史的关注,能够丰富世界伦理思想史的研究体系。独属于俄罗斯伦理思想并对历史发展起重要作用的特殊学术范式、理论观点和伦理传统会呈现出来,为我们全面了解俄罗斯提供可靠的观察点,丰富和拓展世界伦理思想史的研究谱系。而这一研究成果的呈现,还有可能将东西方的研究结合起来,从而为探索世界伦理思想发展的整体规律提供有价值的视角。

第二,将对俄罗斯伦理学的研究带入纵深阶段。客观地说,目前国内对俄罗斯伦理思想的研究,尤其是对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史的研究仍处于感受阶段和概括阶段,距离深入系统研究仍有差距。而系统研究要在梳理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将与历史发展相适应的伦理思想梳理出来;将具体研究、分散研究、片段研究整合成整体性研究;深度审视不同时期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学说流派、代表人物;展现俄罗斯近现代伦理学由中世纪到21世纪铺陈和演变的轨迹……在全景式系统梳理俄罗斯近现代伦理思想发展面貌的基础上,对其理论范畴、研究方法、价值坐标、发展趋势、学术特点进行深度阐释,区别以往分散式的研究,以理论、方法、历史的“聚合”研究,使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走向纵深。同时,这一研究也能为了解俄罗斯提供学术端口。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伦理思想研究在社会发展变迁和道德伦理生成之间,探索道德的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创新的逻辑关系。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范式的传统保持,还是对新的西方伦理元素的接纳,作为世界伦理思想发展轨道上重要的组成部分,俄罗斯伦理思想研究都独树一帜,呈现出特立独行的本体性、贯穿始终的社会性、历久弥新的民族性、清晰如初的逻辑性……这些属性使得后苏联伦理学的研究独具理论特色和学术魅力,在世界伦理学史上愈发占据重要的位置。研究成果可以作为了解俄罗斯理思想史研究的工具书。国内对伦理学史或伦理思想史的研究习惯于用东西方范式来界定,对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的发展研究一般情况下是不被包括进去的。

第三,以思想史学术研究成果促进学科发展。众所周知,新中国伦理学最初的学科建设在很多方面借鉴了苏联经验。中国伦理学界参照苏联伦理学的学科建设模式,组建了单独的伦理学教研室;在翻译苏联伦理学教材的基础上,编写了伦理学讲义、伦理学教学大纲和伦理学教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伦理学学科体系。这样的学科建设经历决定了我国对苏联伦理学学科发展的把握可靠科学,当时还培养了很多精通俄语的伦理学学者。相比较而言,对俄罗斯伦理学学术体系的研究相对滞后,当然这与后来苏联自己的学术发展速度和我国国内情况以及与苏联关系的变化有关。应该说,20世纪70年代是俄罗斯伦理学研究发展最为迅速的年代,但其中很多有关建构体系的关键性著作没有得到关注。后来,由于俄罗斯国家本身的变革,国内学界基本上失去了对俄罗斯伦理学学术理论的关注兴趣。以对俄罗斯伦理思想的学术研究带动国内俄罗斯伦理学研究实践和学科发展,是这项工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所在。

第四,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价值保障。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研究核心学科范畴属于伦理学,但研究单纯锁定伦理学本身,或者只是在伦理学的概念范畴内兜圈子,会极大地削弱研究的意义。在俄罗斯伦理思想发展的流变中,弄清各种伦理思想的本质,了解它在其所处时代和地域产生的原因、所起的时代作用,在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上是恶的而应该制止蔓延的;寻找到俄罗斯伦理思想变化与社会历史、文化、制度变迁内部的规律,从更深层次上了解俄罗斯历史变迁的总规律和当代抉择的总目标,是研究的重要社会意义。尤其值得强调的是,无论是经济文化上,还是地缘政治上,俄罗斯都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中不可忽视的角色。在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目标下,除了充分依靠中国与俄罗斯既有的双边、多边机制和条件之外,作为一定同质文化空间内的传统伦理思想也可以成为双方合作稳定的价值基础。事实上,传统伦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政治决策,世界各国,概莫能外。在尊重理论发生逻辑和实证取材的基础上,应更多考察传统文化要素对伦理思想形成的作用,深刻把握传统伦理原则在历史发展中的演进规律,多角度理解伦理传统与政治决策的辩证关系。其实,“聚合性(собрность)”“两极性(полярность)”“忍耐性(терпеливость)”“简单性(простота)”等具有俄罗斯民族传统伦理文化特质的元素,在很大程度上仍影响俄罗斯民族和国家现实的社会生活。因而,需要加强对文化同质空间内辗转传承下来的伦理要素的研究。这是俄罗斯伦理思想史研究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思想史伦理学
“经”与“传”:思想史视野中的先秦文体类型和文本特点
高屋建瓴洞幽察微
——《中国管理思想史》评析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中国文学思想史专栏·汉代经学与文学
中国伦理思想的历史追溯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