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研究
2021-01-17何小红
何小红
(华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对极为严峻的形势,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关系到中国革命前途的、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党的“八七会议”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纠正党内存在的“右”倾机会主义和投降主义的同时,作出了开展土地革命的决议。中国革命从此进入到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新阶段。
“三大起义”相继受挫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创建,催生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革命道路的重新思考。但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以及尚处于幼年阶段的中国共产党运用理论和创新发展能力并不足,无法实现将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依然坚持“城市中心论”,对党的组织向农村发展表示担忧和疑虑,害怕“党的基础有由工人阶级转到农民的危险”。[1](P164)这一认识上的错误随着中国革命的深入发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逐渐成型,逐步得到改正。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红军和根据地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国国情决定了城市中无产阶级无法在中国革命中起支配作用,唯一可以依靠并作为基础的只有农村中的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政治发展实践的空间和舞台,也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提供了可能。
一、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2](P669)在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就是在既定条件下实现的,具有深刻的内在理论要求和深厚的思想根基。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实现中国化的可能。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某个特定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和领导力量,是由阶级政治骨干为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政党是阶级的组织,任何政党都是以一定的阶级为基础的。共产党也不例外,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是以无产阶级作为阶级基础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2](P413)共产党人的这种阶级性是它的根本属性,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2](P413)列宁说:“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3](P38)由此看来,无产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并超越于以狭隘阶级利益为立党宗旨的任何其他类型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
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始终占据指导思想的位置。坚持无产阶级思想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是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其属性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无产阶级属性,并不意味着党就等同于无产阶级本身,不等于只能吸收无产阶级出身的人入党,必须处理好其他阶级出身的人加入党组织的问题。要发展壮大无产阶级政党,就要吸收各阶级、各阶层的人加入,以壮大阶级队伍,增强党的力量。但不可否认,这样可能会给党的建设带来一些复杂的问题,处理不好甚至会使党的性质受到影响,发生变质。所以,马克思主义认为,对于非无产阶级分子加入无产阶级政党要达到一定的要求:“第一,要对无产阶级运动有益处,有些人必须带来真正的启蒙因素。”“第二,如果其他阶级中的这种人参加无产阶级运动,那么首先就要要求他们不要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等的偏见的任何残余带进来,而要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4](P382)无产阶级政党需要更多其他阶级的先进分子加入,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改造他们,使其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根据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为基础,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意义。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5](P311-312)而无产阶级因为遭受剥削和压迫,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物质条件保障从事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在揭发资产阶级本质的斗争中缺乏理论指导。因此,从列宁的“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5](P317-326)可以看出,他特别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意义。
二、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的现实需要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6](P54)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的现实需求,就需要科学分析中央苏区时期,中国社会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自身所面临的处境,这样就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共中央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的必要性、必然性和艰巨性。
随着党的工作重心和中国革命力量逐步转向农村,有人提出“山沟里能够出马克思主义”这样的疑问。在农村地区,工人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人数多的情况下,实现党的无产阶级化,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属性,对中共中央来说,确实是一个必须解答的关键问题。
一定数量的党员是组织发挥作用的必要前提,党员质量则是决定组织坚强与否的要素,政党组织的力量虽然不能单纯用数量衡量,但一定程度的人员覆盖仍然是必要条件之一。[7](P90-93)中央苏区位于工业经济极其落后的偏远山区,根据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即中国工人阶级人口数量少,且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中国大部分人口是农民,这就决定了要把农民作为主要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发展壮大自身的力量和拥有更广泛和牢固的群众基础,就必须吸收他们中思想先进的人成为党的一员,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要根据现实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对策。
吸收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加入党组织,无疑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实际力量,但是由于大量农民以及小资产者的进入,其阶级自身不好的东西也带入党内,这引起了共产国际的警觉和中共中央的注意。1928年6月25日,共产国际制定的《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中强调:“这些农民暴动可以变成全国暴动胜利的出发点,只有在他们与无产阶级中心之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的条件之下”才有可能。其意在批评和提醒中共中央过于重视农村斗争而忽视城市工人领导的和城市中心的作用的倾向。[8](P174-176)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上,共产国际针对中国革命“农村中心与产业工人欠缺”的情形,要求中共中央要重视中心城市的工作,使工人阶级成为土地革命的真正领导者。
对于共产国际的批评和要求,中共中央认为:中国革命是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中农民占有重要地位,乡村与城市的发展不平衡,导致革命在乡村比在城市更容易发生和发展,这一点必然“与俄国不同”。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的情况下做不到共产国际所要求的那样,使自己“产业化”“工人化”,也没有可能在大城市和工人中间开展大规模的工作,当然也无法吸收大量工人入党。同时,中共中央承认:现在党实际上是在与农民合作,许多地方“现在可说是跟着农民跑”,各地党组织对城市工作表现出动摇,在农村中害怕农民分化过早,以致盲动主义、先锋主义、杀烧主义、保守主义盛行,农民意识在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对于党有非常之大的危险的”。[8](P760-761)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指出:“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9](P77)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则会严重影响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削弱党的群众基础,进而影响党对革命的领导能力。在当时,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通过无产阶级思想来改造和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以解决相关的困难。
三、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的内容
中国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并长期身处艰苦环境,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力量必须将自身锻造成坚强有力的党,非此无以推动革命的发展。这一时期党内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严重阻碍着党的发展,为了解决党内出现的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的严重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作出了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29年12月,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古田镇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以下简称《决议案》),结合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和进行的一系列调查,对党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重要成果。
《决议案》针对党内存在的包括极端民主主义、单纯军事思想和非组织观点以及绝对平均主义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来源、表现以及纠正的办法进行了阐述。
1.关于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决议案》指出,党内存在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原因在于党内很多党员的出身是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自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另外,党内领导机关对于党内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没有进行及时的批判,也没能对党员进行正确路线的教育。党内存在的这些非无产阶级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发展都是“妨碍极大”的。[10](P78)《决议案》着重强调了从思想上建党,提出党内存在的最迫切问题是教育问题,要“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纠正过去之无计划的听其自然的状态,是党的重要任务之一”。[10](P94)党员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来解决实际情况中遇到的问题,以达到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统一,成为领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对敌斗争的先锋组织。毛泽东明确解释说:中国革命是从城市到农村,再从农村回到城市;中国共产党也只能是从工人到农民,再从农民到工人,这是中国的特殊性,它丝毫不影响党的性质。何况在农民中多数是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分子,他们正是党依靠和发展的对象。出身和入党是两回事,不矛盾,不能因为党员中的多数是农民,就否定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人的思想是可以改造,也应该进行改造的。
2.关于党的组织建设。针对党内存在的极端民主主义和非组织的观点,《决议案》提出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党在组织上“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对于党的领导机关,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遇到事情一定要能够拿出办法。对于少数不服从多数的情况,《决议案》提出党的纪律之一是少数服从多数。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其目的就是克服党内存在的小资产阶级的自由散漫性,维护党组织和党中央的权威性。
3.关于党的作风建设。《决议案》指出,要提倡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批评的内容应该是政治和组织上的错误,“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以免把“党内精神完全集注到小的缺点方面”。党员必须懂得党的组织的重要性,正确对待党内批评和党外批评,同时,“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10](P82-85)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如果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这个问题的发言那就是瞎说一顿,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我们党内应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还指出,我们党内要反对“拿本本来”的心理和现象,扫除党内形式主义的危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我们之所以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不是因为我们单纯的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而是因为根据实际情况的实践我们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9](P109-112)
通过古田会议和这一时期党的建设的探索,成功找到通过“思想建党”来实现党的无产阶级化的途径。党可以而且应该吸收各革命阶级里面的进步分子加入组织,对加入的成员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教育,使其在思想意识上无产阶级化,这也为之后党的建设和理论发展奠定了基调。邓小平曾说过:“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大家看看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就可以了解。”[11](P44)正是因为毛泽东的建党思想才彻底解决了党的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所面临的困境。
四、结语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重点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成功排除了革命道路中的艰难险阻,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播撒了萌芽的种子,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利用马克思主义推动党的建设深入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关键时期,是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思想中国化的开端。
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坚持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中的指导地位,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新时代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任何时候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纪律严明。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应对“四个挑战”,消除“四个危险”的威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证党的事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直至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