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论析

2021-01-17王丹丹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劳动育人时代

王丹丹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乌鲁木齐 830001)

劳动不仅是社会实践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新时代创新的必然之路,加强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与最光荣、最伟大的“劳动”有关的,可以说是劳动托起了“中国梦”。因为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的主力军,也是能担得起时代重任的后来者,时代的发展也要求高校教育体系必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刻不容缓地改变近年来出现的劳动教育渐渐被淡化、弱化等重大问题。这些实际上很关键的问题如不抓紧改变并落实改进,将会影响到我国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进而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各项关于教育的讲话精神中,特别是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劳”字直击现实,意义重大。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3月20日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对劳动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总之,劳动是全面发展理念中不可或缺的,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与时俱进地关注劳动层面,即在高校育人体系中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各类教育讲话精神,以劳动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要搭建育人平台、衔接育人环节、构建育人工程,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教育全面育人的使命。

一、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含义、内容和特点

实践证明,劳动的伟大不仅在个体的“人”上,也与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辉煌成就密切相关。新时代下,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上劳动应该是“底色”。因此“劳动”的“本色”在新时代背景下更要发挥其“光芒”[1]。

劳动按内容可以划分为生产性的劳动和非生产性的劳动,因此劳动教育按内容也可以分为生产性的劳动教育和非生产性的劳动教育。不论以上劳动教育如何分类,劳动教育的目的都体现在面向人才培养全过程必须聚焦关注劳动层面,构建含劳动教育的各育人环节之间相互融合、渗透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

(一)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含义

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丰富,广义层面就是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阵地,必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从劳动教育层面关注并落实。狭义层面,其含义简单概括,即从大学生的劳动观念意识等内在出发,给予正确性引导,进而外化为劳动知识技能等,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育内容[2]。

(二)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

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是多层次的,既有贯穿始终的关于对劳动的热爱、奉献、创新精神,又有较强的时代特点的关于劳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内容。因此,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是劳动热情、职业精神和综合劳动素养等的集中体现。

1.内化层面:大学生劳动观念意识等的劳动教育

大学生劳动教育内容之一是内化层面的教育,是基础,更是前提和保证,是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意识观念等的教育,例如自觉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等,因此是大学生内在迸发的力量之源。

2.外化层面:大学生劳动知识技能等的劳动教育

大学生劳动教育内容之二是外化层面的教育,是行动,更是必要条件,是在热爱、奉献、创新精神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劳动知识技能等的教育,例如专业技能竞争力等。因此是大学生力量源泉的表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行动实践[3]。

(三)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特点

1.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时代性

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传统的技术和劳动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大学生的劳动越来越呈现出时代赋予的创造性、协作性等特点。在时代性特点下,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致力于培养会运用多学科知识的劳动者,还需要在竞争压力下学会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并引导大学生把劳动和休闲有效地互补起来,学会劳逸结合,健康劳动,进而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健康、积极向上,具有创造发明能力的劳动者,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4]。

2.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系统性

劳动教育的系统性不仅体现在中学阶段与小学阶段、大学阶段和中学阶段的劳动教育相衔接的各项环节中,还重点体现在高校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高校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科学的顶层设计,系统把握大学阶段劳动教育与之前各环节的劳动教育之间具有的承前启后的关系,用系统思维优化高校劳动教育的相关建设,如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劳动教育与选修课程等等。同时,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系统性还体现在大学生的学生主体在社会发展中更多的责任与担当。有利于在培育时代新人的职责使命中以高校为主阵地,更多地与社会劳动教育相结合,统筹协调、多方合作,形成劳动教育的协同机制[5]。

二、新时代加强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新时代新形势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而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更高更新的具体要求。在这个背景下,坚持将劳动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内容之一,是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发展道路的应有措施。

(一)宏观层面: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成为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教育事业关乎百年大计,因此新时代我国的发展道路是一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道路。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教育方针,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任务,必须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念。其实,德智体美劳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再次强调必有其深远的意义,通过劳动教育使大学生这个群体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即具有劳动实践能力、创新品质、担当素质的有用人才,自觉传承和发扬勤劳、朴素等优秀传统,切实成为能够担当的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6]。

(二)中观层面: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体

劳动不仅是创造财富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也是人们幸福的来源,同时较好的劳动素养首先来源于劳动意识的培养,这种意识需要灌输。高校在对培养大学生的实干能力、树立科学的劳动和创新担当精神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高校是培育社会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教育方针也注重把教育同劳动结合起来,因此高校在大学生劳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阵地作用。总之,劳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要途径。因此,必须发挥高校在此阶段的主导作用,即培养高校大学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体,必须构建包含大学生劳动教育环节在内的全方位高校育人体系。

(三)微观层面: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提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要落到实处,必须关注大学生群体现状,即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形成“三观”的关键时期,基于高校的职能和时代重任,应加强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为即将步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大学生在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科学品格、培养良好品德方面打牢基础。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劳动,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有助于将高校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劳动者。

三、新时代加强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坚持高校“立德树人”,必须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新时代加强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念思维,进而做一名合格的劳动者不是一朝一夕、简简单单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构建高校、社会、家庭以及新时代大学生自身相互配合的立体系统。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深化高校在劳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落实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但现实中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伟大目标仅靠思政课程是不够的。

因此,以高校为学习平台,高校各类课程虽然所授内容不同,但必须同向同行,即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方面,不仅要发挥“思政课程”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又要关注以不同专业背景的社会实践平台为重要抓手,将课程内容与具体劳动实践相结合,使大学生劳动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各项环节中,并深度融合,形成强大合力。

(二)深化校企合作,为劳动教育提供更多实践平台

高校除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来深化高校在劳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之外,还应关注课堂的理论教育外的实践育人这个立体环节,将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融入实践活动当中。因此,高校劳动教育应当要从“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拓展。

大学生劳动教育内涵丰富,所以仅靠学校及课堂教学等狭义的教育场所并不能完全达到劳动教育的预期目标。因此,应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积极探索适合具体实施劳动教育的多种教学模式,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尤其关注与大学生所学专业深度融合的劳动教育是必然趋势,从校内向校外延伸,深化校企合作,拓展更多的社会实践基地,改变部分大学生不愿、不想、不会劳动的现象,支持和鼓励大学生敢于承担社会责任,深化奉献社会并报效国家的情怀。

(三)打牢家庭劳动教育的基础,为劳动教育营造基础环境

加强劳动教育的战场不能忽视以家长责任为主导的家庭教育。当前在开展家庭劳动教育过程中,尤其是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部分家长关于家务劳动技能等劳动实践或多或少存在办法不多、方式简单等问题,因此家长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其实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科学的家庭劳动教育观念,如“幸福不会从天降”“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等这些简单理念所传达的是家长在劳动教育中的积极示范和正向引导作用是很大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重抓住一切机会,鼓励帮助大学生养成自觉参与、坚持不懈进行劳动等好习惯,增强大学生独立性和劳动积极性,以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拓宽社会劳动教育渠道,为劳动教育营造发展环境

劳动教育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必须拓宽渠道,也就是在全社会充分利用各种力量和各方面资源,营造关于劳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充分利用社会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如在劳动实践中出现的新形态、新方式下,促进企业、社区、共青团等社会主体支持劳动教育,发挥协同作用,使劳动教育能够形成良性的发展机制并时时处处地开展相关教育,发动全社会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来共同关心、共同关注并积极主动承担各项实践环节对大学生育人的社会责任。因此,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才能可持续地对新时代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劳动观念起到关键加速作用。

(五)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切实增强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体性

时间属于奋进的劳动者,新时代属于奋进的劳动者,新时代下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能动的主体作用,在劳动教育方面,关注扎实有效的内化,才能切实增强劳动教育的主体性,进而增强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素质的高低不仅关乎其自身的成长,更会影响到我国在各方面的发展。高校作为强国、育人的关键阵地,必须重视并坚持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具体落实劳动教育时,让大学生发挥自我培养的主体性作用,在劳动中切实自发维护自己或他人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国家建设的“后浪”们的高校大学生群体,对其有组织地开展劳动教育是高校落实全面育人的重要环节。但高校劳动教育绝不是大学生接受的全部途径,在“立德树人”的全方位育人体系下,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各种环境是不可或缺并十分重要的平台。即大学生劳动教育需要的外部环境,诸如家庭、社会等的教育影响力绝不逊于学校教育,因此我们必须营造密切联系、互相促进的“高校、校企、家庭、社会、大学生”——五位一体、立体的教育环境。总之,在各方相互配合并优化的大学生劳动教育环境中才能够引导和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念,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技能,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健康、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育人时代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