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挑战及对策

2021-01-17朱冬梅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思潮话语

朱冬梅

(徐州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新左派、民粹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元社会思潮空前活跃而多变。纷繁芜杂的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造成巨大冲击和挑战。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思潮教育和引导,抵御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直面的一项迫切任务和重要课题。

一、多元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挑战

当前,多元社会思潮的各种理论主张,动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干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地位,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诸多严峻挑战。

1.多元社会思潮动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青年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他们涉世未深,社会经验和阅历普遍不足,政治敏锐性不强,是非判断能力较弱,容易对事物的认知产生偏激和错位。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不断涌入高校并极力宣扬西方式“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严重削弱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认同,动摇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2.多元社会思潮干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社会思潮的传播具有隐蔽性、渗透性等特点,其理论观点通常被植入到网络视频、网络公开课、影视剧、微信、微博等传播载体上,大学生不能有效甄别其中的消极内容,极易感染或接受到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严重干扰了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价值取向的选择。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和矛盾日益凸显的时期, 群体性突发事件呈明显增多之势,西方敌对势力借此大做文章、肆意炒作,并通过各种社会思潮以歪曲事实、断章取义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抹黑马克思主义,抹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抹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变相地大肆宣扬和鼓吹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造成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扭曲错位,严重干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3.多元社会思潮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地位。伴随多元社会思潮的强力渗透,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纷纷进入大学生的视野。这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向大学生灌输有悖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和话语体系,竭力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挤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空间,企图用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迷惑我国的青年学生,并以此来弱化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肯定。这极大弱化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主阵地,消解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地位。

二、多元社会思潮背景下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面对多元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的强烈冲击和严峻挑战,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积极探索应对之策,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1.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主动评介社会思潮。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激烈交锋,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和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遴选在大学生中覆盖面广、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思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其进行辨证、全面的分析、评价和引导,使大学生在比较鉴别中提高抵制不良社会思潮侵蚀的能力。

第一,找准社会思潮与教材内容的契合点。为提高社会思潮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应找准社会思潮与教材内容的契合点。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努力钻研、吃透教材,根据教材篇章结构和章节内容,离析出每一部分教学内容所关联的社会思潮,重点对其进行介绍和评析,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应对社会思潮冲击与挑战的重要途径。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对当前国内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关注,要密切关注诸如公平、自由、腐败、就业等社会热点问题,并将社会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同各种社会思潮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思潮并看清其背后的本质。同时,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到大学生中去,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掌握他们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态度及困惑之处,并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困惑,有针对性地重点评析和批判当前的一些错误社会思潮。

第三,做到介绍讲授与评价引导相结合。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各种社会思潮的代表人物、发展脉络、基本主张、主要特点和影响后果等进行全面介绍和讲授;另一方面,教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理性、深入地评析各种社会思潮,重点分析、揭示这些社会思潮的理论实质、社会作用和复杂影响,并指出它们的新变化、新特征和发展趋势,使学生知晓进步社会思潮的意义及不良社会思潮的错误根源和现实危害,并重点厘清各种不良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区别。通过分析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及其理论主张,不但能够丰富充实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而且也提高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社会思潮的能力。

2.创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面对多元社会思潮的挑战,高校思政课必须努力探索和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采用比较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要使大学生信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就必须将社会思潮同社会焦点、热点问题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有理有据地批驳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帮助大学生廓清理论迷雾、分清理论是非,引导大学生在比较鉴别中抵制不良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在分析和评价社会思潮时,阶级分析法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尽管各种社会思潮都以“超阶级”“价值中立”等标榜自己,但事实上,任何一种社会思潮都是特定阶级集团利益的体现和反映。所以,在对社会思潮进行分析时必须将阶级分析与社会思潮辨析有机统一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观点对各种社会思潮的阶级属性、阶级立场进行揭示和批判,以此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2]

第二,创新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思政课话语体系创新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是在话语内容上要贴合实际。教师要以大学生真实生活为基础建立思政课话语体系,使话语内容与当下的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去阐释和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有力回击形形色色的错误社会思潮。二是在话语形式上要与当下大学生的语言表达习惯相适应。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材话语作为系统的、体系化的理论话语具有理论性、抽象性的特点,难以被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为此,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将理论化、宏观性的教材话语转换成日常话语,将学术话语、理论话语转化为生活话语,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简洁明了、接地气的语言和风格向大学生传递抽象的理论和正确的思想,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话语的认同度,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第三,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由于社会思潮的内容广泛而复杂,仅靠单纯的课堂教学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拓展思政课的实践创新路径,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领悟,有效抵制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侵袭。一是扎实开展校内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主要在校园内完成。思政课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整理某一种或某几种社会思潮的相关资料,在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展开充分而激烈的讨论与辩论,教师发挥正确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澄清理论上的是非,从而使学生的鉴别、辨析能力在各种观点交流、碰撞中得到提升,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与认同。二是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高校要组织大学生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富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馆、纪念馆、博物馆,到企业、社区、农村考察调研,开展志愿者服务、校外实习、义务劳动等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一方面加深大学生对国情民情的认识和了解,使他们深刻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提高他们对党的政策和国家道路的认同;另一方面也促使大学生在脚踩大地的鲜活实践中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思潮,增强抵御错误社会思潮侵蚀的能力。[3]

3.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取向,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指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思政课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也是对当前社会思想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与复杂局面的有效回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就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第一,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战场和主渠道,大学生对待各种社会思潮的正确态度和认识主要是通过思政课形成的,因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一方面,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于学科建设、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等各个环节之中,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开展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优秀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有效抵御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4]

第二,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去。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纷纷涌现、高校校园文化日益复杂化的现状,必须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去,创造丰富多彩的优秀校园文化,增强大学生辨别和评析社会思潮的能力。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校风、校训、办学理念、师德建设等都属于校园精神文化的内容。高校必须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立足点,紧密结合所在高校实际,大力组织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各类校园文体活动,努力营造和谐、健康的育人氛围,以此形成抵御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有效屏障。例如,在每年的“五月一日”、“五月四日”、“七月一日”、“十月一日”等重大节庆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主旋律;经常开展积极的、精品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国梦·大学生梦”主题教育活动以及以“感知中国梦”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将校园文化纳入到意识形态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用主流社会思潮引领大学生的文化实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抵御不良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思潮话语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中国共产党百年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