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技巧“提示法”对中学思政课教学的启示

2021-01-17郭其兰吴昕春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政治性观点态度

郭其兰,吴昕春

(合肥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中学思政课教学亦是一种特定的信息传播活动,教学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传达“观点”,促使学生发展。在传播活动中,传播效果即传播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一些策略和方法将信息导入给受传者,使受传者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为了提高传播效果,通常会使用传播技巧,“一面提示”和“两面提示”也称“提示法”,为传播技巧的一种,“一面提示”是仅向说服的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两面提示”是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1]。根据传播学者霍夫兰的实验得出,“提示法”效果的大小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两者相较之,“一面提示”对文化水平较低者和对观点持赞同态度的说服效果较好,而“两面提示”对文化水平较高者和原本持怀疑或反对态度的效果较佳。在中学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应注重学生的特点和性质,合理运用“提示法”进行教学。

一、准确运用“一面提示”,倡导观点

“观点”是指从一定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看法。在中学思政课中,“观点”即教学观点,指需要学生重点理解掌握的要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等,是教学内容的核心论点。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阐述了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2]。

在中学思政课教学中,运用“一面提示”是侧重直接阐述教学观点或举出对其有积极意义的正面案例,而不涉及与教学观点相左的内容或案例。“一面提示”强调对教学观点的倡导,突出教学重点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教学观点的识得、理解与接受,同时可以避免一些与观点相左内容的干扰,使学生简明扼要地理解教学观点。

(一)初中课程的教学应多使用“一面提示”

为何初中课程的教学应多使用“一面提示”,其理由有三:其一,在思想上,初中学生主要处于观点的萌发阶段,此时对他人、对社会的观点还没有完全形成,而刚进入初中生活,初中学生需要表达自我、结识新伙伴、适应新生活,迫切需要相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与法治观的指导;其二,在生理上,初中学生第二性特征开始发育,对他人、对青春产生了新的困惑,此时他们更需要教学观点的正确引导;其三,在文化程度上,初中低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文化水平程度相对来说较低,辨别能力也不强,如果既阐述教学观点又涉及与之相左的观点内容,会影响初中低年级学生的判断,造成疑惑和不解。

对于初中学生,教师使用“一面提示”进行教学,给予学生教学观点的指导,有利于解决青春期学生们的困惑;“一面提示”只提示教学观点,即积极向上的内容,使处于观点萌发阶段的初中生接触到有利于身心发展的观点,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三观”。

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青春的邀约》第一框“悄悄变化的我”,教学内容的重点即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的观点是:悦纳生理变化,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时追求内在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着变化,此时易因这些变化而产生困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面提示”重点讲解学生需要如何对待生理变化,即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举出某同学积极面对青春期矛盾心理的案例,肯定青春期的积极变化,强调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时追求内在美,给初中生带来了一场解惑的“及时雨”。

(二)强化赞同态度可以使用“一面提示”

教学观点内容不是单方面地从教师传输到学生,学生作为独立意义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对事物和观点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具有选择性心理。1960年,美国学者约瑟夫·克拉帕在《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将受传者选择性心理归纳为: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3]。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性注意即学生在接受教学观点时,注意力总会自然而然地趋向那些符合自己的观念、态度、志趣及需求的内容;选择性理解即学生在理解教学观点时,会根据自身的价值体系和经验进行理解;选择性记忆是指学生在记忆教学观点时,就是在已经“理解”的教学观点中,将其中最有利于自己的部分储存于大脑之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观点往往不是按照教师的愿望强加于学生的,而是学生按照自己的愿望从中发现和选择的,选择合乎自身认知结构与思维定势的观点,即选择和接受自己本身赞同的观点。

对教学观点本身就持赞同态度的学生,往往会积极主动去接触、理解和记忆教学观点。这种情况下,教师在确定学生对教学观点持赞同态度后,可以选用“一面提示”进行教学。因为当学生对教学观点赞同时,教师只应正面倡导和阐述教学观点的内容,丰富学生原有的认知和态度,不宜涉及与教学观点相左的内容,以免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疑惑。此时,教师使用“一面提示”可以强化学生对教学观点的赞同度,进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去接受观点的教学。

由于“一面提示”直接大力倡导和弘扬教学观点,说教味和宣传味浓;只阐述教学观点,不涉及与之相左的内容,当学生接触到与教学观点相左内容的说服时,“抵抗力”较差。

二、准确运用“两面提示”,辨识观点

在中学思政课教学中,运用“两面提示”是指在阐述教学观点的同时,也涉及与教学观点相左的内容,一般以负面案例呈现这些内容。“两面提示”通过阐述负面案例带来的“弊”来反证教学观点的“利”,强调学生对教学观点的体悟和思考,具有说服力。同时“两面提示”由于包含着与教学观点相左内容的“说明”,这种“说明”就像事先接种的疫苗一样,能够使学生在今后遇到类似情境时,具有较强的“抗体”,产生“免疫功能”,有助于学生辨别和选择。

(一)高中课程的教学应多使用“两面提示”

高中课程的教学应多使用“两面提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在生理上,高中学生的脑电波逐步成熟,思考和分析能力增强,教师可以开始引导学生加强对自我与他人、社会关系乃至现实生活的分析思考和是非判断[4];二是在思想上,高中学生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伴随着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的提高,有更多自我的想法,一般不会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和简单的说教,特别渴望能够自主、主动地对事例观点等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三是在心理上,高中生对周围的环境陌生感较低,有时开始出现叛逆和焦躁等情绪,部分学生对教学观点存在着质疑的态度。

因此,高中思政课课的教学应多使用“两面提示”,提供教学观点和与之相左的内容或负面案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探究负面案例中的不恰当之处,给学生思考和判断的机会,增强对教学观点的理解和认同,提升高中生的辨识能力。

例如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中的“公民行使政治性权利,也要履行政治性义务,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教学观点。可以出示两则案例材料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辨析:材料一是“公民行使政治性权利,也履行政治性义务”的案例,以及带来的良好影响,材料二是“公民只行使政治性权利,不履行政治性义务”的案例,以及带来的不良后果。以“公民只行使政治性权利不履行政治性义务”产生的不良后果来反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重要性,教师再加以引导之后,使学生明确“公民行使政治性权利,也要履行政治性义务,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另当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遇到不履行义务的场景或劝说时,因在课堂中对这个问题探讨过,学生会对“不需要履行政治性义务”的劝说产生“抗体”,然后坚持“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

(二)弱化怀疑态度可以使用“两面提示”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对他人、社会的态度和看法不一,对某些观点甚至持怀疑和反对的态度。对观点持怀疑或反对态度的同学,若原有的态度与教师所希望达到的态度之间差距过大,如果进行教学观点的“一面提示”,强行灌输,易使其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教师越强调教学观点,学生的怀疑和反对态度反而越深,转而对与教学观点相左的内容产生好奇和信任。

对观点本身持怀疑态度的学生,使用“两面提示”让教学观点和与之相左的内容都“发言”后,使学生产生一种“公平感”,弱化和消除学生对教学观点的怀疑态度,增加学生对教学观点的信服度。

阐述与教学观点相左的内容或负面案例,目的在于强调其不恰当之处来强化学生对教学观点的认同。但由于“两面提示”同时提示教学观点和与之相左的内容,论点变得比较复杂,正面案例和负面案例需要学生自己多加辨析,理解难度增加;一些负面案例带有一定的“吸引性”,部分学生好奇心较重,例如学生在观看一些违法犯罪案例时,刺激和血腥会让学生注意力瞬间凝聚,如果在教学中阐述或引导不好,甚至会让部分学生产生心理阴影;若阐述负面案例的分寸把握不好,反而容易产生为其作宣传的“嫌疑”,如违法案例中可能会涉及一些作案手段,学生本来不容易接触,由于课上接触到了,如果没有被正确引导,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模仿行为。因此,教师尤其要注意对与教学观点相左内容和负面案例的正确引导。运用“两面提示”策略时,要把握好主次和火候,适时加以正面引导,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等参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5]。

三、将“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结合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相结合使用。如初中或高中某一个班的学生中对某个“观点”既有持赞同的态度、又有持不认可的态度,只考虑学生年龄段特征的话,可能会忽视学生本身对教学观点的态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相结合。若对于初中学生且对教学观点持赞同态度,则“一面提示”效果更佳,如果使用“两面提示”——有教学观点又有与之相左的内容,可能使学生产生困惑,导致犹豫不定;对于高中学生且对教学观点持怀疑态度,可以使用“两面提示”,让学生在思考和判断中,加深对教学观点的理解和认同。

四、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深刻阐明了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6]中学思政课作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教学有效性是关乎着中学思政课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思政课教学内容、方式的更新渐趋多样化,中学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也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教学效果优化的策略和方法,期望利用传播技巧“提示法”提升中学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更加重点关注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注重教学观点的“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让学生明了、深刻理解教学观点,并做到“知情意信行”的统一,以此来提升中学思政课的教学有效性。

猜你喜欢

政治性观点态度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观点
翻译的政治性与有效性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性理的转变
态度决定一切
出版物中与港澳台相关的政治性问题
业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