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履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021-01-16倪良端
倪良端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各省相继宣告独立。1911年12月2日,东南重镇南京光复。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从武汉移驻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同年4月1日正式辞职。在履行大总统职权的3个月里,他时刻践行三民主义,把“民族、民权、民生”作为履职的原则和内容,无论是新政策的制定执行,还是自身举动,都以民为本,身体力行。其言其行,万民敬仰,执政风格与亲民风范堪为后世从政者楷模。
宣誓就职 颁布新政
1912年1月1日上午,孙中山与汤尔和、王宠惠、胡汉民、宋耀如,英文秘书宋霭龄和军事顾问荷马李等,从哈同花园乘马车直驱上海北站。抵站,万余民众欢送孙中山赴宁。孙中山同沪军都督陈其美、沪军都督府民政总长李平书以及前来送行的驻沪各军队、上海各团体代表合影后,健步登上列车。上午11时,列车启动,欢送队伍鸣炮示庆,热烈欢送。
列车沿沪宁铁路北行,军民聚集各站,热情迎送。“共和万岁”之声不绝于耳,热烈、隆重、简朴的迎送场面蔚为壮观。苏州、常州、镇江等站迎送者逾万,人们欢欣鼓舞。站立列车窗口的孙中山,微笑着频频挥手向人群致意。火车于下午5时许驶抵南京下关车站,顿时,军乐队奏响铿锵雄壮的乐曲,长江江面的军舰、江岸炮台各鸣礼炮21响,江浙联军各部举枪致敬。各省代表、文武官员、绅商学子、工人市民等5万多人齐集车站,欢迎孙中山的到来。孙中山走下火车,驻南京各国领事上前与他握手、问候,表示欢迎。
接着,载着孙中山一行的小火车驶往城东两江总督署箭道车站,沿途街面店铺张灯结彩,机关团体彩旗飘扬,市民夹道,争相一睹大总统风采。步出小火车的孙中山,向云集车站的民众频频挥手,点头致谢。他登上蓝色丝绸绣花马车,由军乐队前导直驱两江总督署衙门。
两江总督署门前广场上华灯高照,明光灿烂,红色彩绸与苍松翠柏交相辉映。手持礼帽、面含笑容的孙中山从容走下马车,向迎候的人们点头示谢。各省代表、各军将领拥上来与孙中山握手、寒暄。此刻,欢声四起,掌声雷动,广场一片欢腾。简短热烈的欢迎仪式后,孙中山在黄兴、徐绍桢陪同下,健步跨进总督署大门。在这里,孙中山接见了前来欢迎的临时政府文武官员。
当晚11时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开始,仪式在总督署大堂西暖阁举行。各省代表、各军将领、各界人士、各国领事及外宾立于两侧。身着大总统礼服的孙中山笔挺地站立暖阁正中,表情严肃。胡汉民、陈其美、黄兴、徐绍桢分立于孙中山左右。当司仪宣布“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莅位典礼开始”,雄壮的军乐曲顿时奏响。乐曲声止,景耀月代表各省报告大总统选举经过:“今日之举,为五千年历史所未有。我国民所希望者,在共和政府之成立及推倒满洲专制政府,使人民得享自由幸福。孙先生为近代革命创始者,富有政治学识。各省公民选定后,今日任职。愿孙先生始终爱护国民自由,毋负国民期望。”随后,景耀月庄重洪亮地高呼:“请大总统宣誓就职!”
孙中山在全场中外官员的注目下信步上前,左手放于胸前大声朗读:“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孙中山宣誓毕,景耀月、汤尔和代表各省致颂词和欢迎词,向孙中山授大总统印绶和玺绶。印文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立正恭身敬受后,启印加盖于《中华民国大总统宣言书》等文告之页;胡汉民宣读该宣言书后,将玺绶佩戴于孙中山上装左侧胸前。
徐绍桢代表各省、陆海军向孙中山致颂词。孙中山即以大总统名义发布《通告海陆军将士文》,希望军人“共励初心,守之勿失……”孙中山在答词中表示:“当竭尽全力,勉副国民公意。”话音落下,全场欢声爆发,“中华共和万岁”“孙大总统万岁”的口号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两阶军乐队再奏凯歌,把热烈气氛推向高潮。兴奋、激动的孙中山高举双手,向大家表示感谢。连声说:“大家辛苦了!”待秩序安静下来,孙中山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施政方针。这时,南京北极阁、狮子山炮台各鸣炮21响,下关军舰汽笛轰鸣。隆隆炮声、洪亮笛音在古城上空萦绕,在神州大地回荡,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政权诞生了!
就职典礼结束后,孙中山举行晚宴,招待各省代表及来宾。宴会后,不顾疲劳的孙中山,将客人一一送到大堂外天井。客人请他留步,他微笑着说:“國民是国家的主人,总统是人民的公仆,理应送到阶下。”孙中山坚持将客人送到辕门外,一一握手道别。聚集广场的数万民众见孙中山出门送客,倍受鼓舞,热情高呼“孙大总统万岁!”“共和万岁!”孙中山深情地注目着群众,频频向大家挥手致意。
中华民国元年元月2日,孙中山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名义发布《改历改元通电》。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经各省代表团决议,由总统颁行……”
孙中山在当日发布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号公告中提出:临时政府的任务是“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确定对内“民族之统一,领导之统一,军政之统一,内治之统一,财政之统一”;对外“持平和主义,与我友邦益增睦谊,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趋于大同”的方针国策。
同一天通过的《修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仿美利坚合众国政体,采行总统制,不设国务总理,由大总统实际兼任行政首长,直接领导中央行政各部。大总统有统治全国、统率海陆军、任免部长、制定官制以及对外宣战、媾和、缔约等权。大总统与参议院之关系为同意权与复议权并行……”
领导新政 革除陋习
孙中山领导临时政府制定的一系列革除旧时代弊端和陋习的政策法令,推动了当时社会的改革和进步,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社会的改革和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剪发辫。中国自秦汉至宋朝,男子均束发于头顶。清军入关后,强令男子剃发、留辫子。留学海外多年的孙中山,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认为男子留长辫是清朝贵族奴役汉族人民的标志,是封建残余。长年为革命奔波,与清王朝彻底决裂的孙中山,于1895年12月就剪掉了象征清王朝专制统治的辫子。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的孙中山,决心推行全民剪辫。1912年1月5日,总统府秘书处以大总统名义发出《命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令》,要求“令到之日,限20日一律剪除净尽”。上海遵照《剪辫令》精神发布的《布告》称:“强制人民把头发编成辫子,是地球五大洲之怪状,是历史数千年来未有之先例。”《剪辫令》发出后,中国大地上掀起剪辫热潮,一些地方自发组织义务剪辫队,当场为人剪辫。孙中山首先要求总统府全体工作人员、军人剪去辫子。几天之内,总统府的军政人员一个不留地剪去了辫子,蓄留平头或西式发型。孙中山要求军人在文官陪同下持剪刀走上街头,向老百姓宣传留辫的危害和剪辫的好处。孙中山还要求官兵对百姓宣传要有信心和耐心。通过宣传教育与动员说服,愿意剪辫者由军人执剪当众剪去辫子。
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至1912年夏天,南京城中的老百姓基本上剪掉了辫子,全国效仿南京,清朝统治者强加于人民的枷锁被砸碎。
废缠足。缠足,自五代以来至南唐后主李煜下令宫女一律缠足;到了宋朝,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日见加深,凡女子出生后必须缠足,已经成为一种制度,成为强加给妇女的一种残忍的酷刑。深知封建恶习残害妇女的孙中山,把妇女放足作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于1912年3月11日下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称“此等恶习,尤宜先事革除……”内务部次长居正即根据孙中山指令下达内务部令,要求各省立即将已缠足者放开,未缠足者不许再缠,如有违抗命令者,无论官员或家属,一律予以重罚。命令下达后,各省遵令执行。自此,中国受世界讥讽的千年缠足恶习,终被革除。
改服饰。封建传统的中国衣冠服饰制度,从它诞生的时刻起,就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衣冠服饰制度随着朝代更迭,不仅得到统治者继承,而且还有更大发展。孙中山认为这是专制统治的象征,深刻地指出:“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1912年1月5日,孙中山为军士服装下达总统令:“軍士衣帽,无论阶级,一律黄色,惟领章及袖口,则照阶级分为五色。”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公布服制:“男子常一是西装,一是褂袍。”由此,以长袍与西服并存,彻底摒弃了清代官袍以马蹄袖、厚底靴为标志的服饰。
为推行服饰改革,孙中山吸收日本学生装的优点,加以改造,设计出新式的中国服——中山装。日本学生装为单立领,前门襟有9个扣子,上下4个明袋。孙中山将这种服装加以改造:改单立领为立翻领,前门襟为5个明扣,上下4个平贴袋,袋口加软盖,各加钉一纽扣,既美观又可防止袋中东西遗失。袖子与衣服分开裁剪,袖口钉纽扣3颗。这种式样的服装比西装简洁、明快,既庄重,又精神。后来,世人对中山装作具有时代特色的解释:袖口的3颗纽扣象征孙中山首创的“三民主义”,4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前襟5个明扣代表“五权宪法”。中山装的裤子参照上衣改造为:前面开缝钉暗扣;左右各设一个大暗袋,平时手可插在袋中显得洒脱自如;前右部置小暗袋,可放手表等贵重小物品;裤腰打褶,裤管翻边。
禁刑讯。刑讯,是中国历代统治者对付犯人或一些无辜者的一种野蛮的逼供手段,火炙、刍杖、鞭笞等,无一不是以人体难以承受的痛苦手段来达到执政者的目的。孙中山认为残酷的刑讯以及不人道的体罚,是社会极端落后的表现,为开明社会所不齿,为万国所摒弃、所讥讽,对此他深恶痛绝。孙中山在颁布的禁止刑讯的条律中强调:各级官署审理案件,不准再用苔杖枷号及其他不法刑具,罪犯应当受罚时,改鞭抽上枷为课以罚金或拘留。
改称呼。称呼,虽然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形式,但是在封建王朝时代反映的是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人身依附关系与社会地位的不平等。这样的形式和制度,与孙中山崇尚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是格格不入的。他就任大总统后一直注意政府官员之间、官民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称谓,以大总统名义饬令内务部下文通告全国: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孙中山下令:各官府人员之间均以官职相称呼,不得再称大人、小人、主人、奴才。民间普通称呼为先生或君,一律不得沿用清官府的恶称。
废跪拜。封建朝堂上,臣子见皇帝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下级官员晋见级别相差较大的上级时也要行跪拜礼;百姓见官员更要行跪拜礼,这是愚忠愚孝的封建礼节,反映了封建社会人格的不平等。在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成立之前,孙中山在各省代表会议上力主废止跪拜礼节,规定普通相见为一鞠躬,最高礼节为三鞠躬。孙中山的提议,各省代表以热烈鼓掌形式表示一致通过。自此,封建跪拜礼由鞠躬礼取代,在全国迅速普遍实行。
重人权。中华民国建立时,社会上存在大量“贱民”阶层。他们长年累月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生存权利得不到保障;更有甚者,一旦“贱民”加身,就得世代相袭,真可谓“一人蒙垢,辱及子孙”。如此蹂躏人权,是与孙中山制定和颁行的《临时约法》中关于资产阶级共和国保障人权的原则和精神不相容的。一直立志改变这种状况的孙中山痛心疾首地说:“此情与奴隶有何不同,如不改,谈何共和民主?谈何民生民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成立,孙中山立即通令改“贱民”身份,正式宣告:“当兹共和告成,人道彰明之际,岂容此等苛令久存,为民国玷?”庄严宣布:所有以前被定为“贱民”身份之人,对于国家社会一切权利,公权若选举、参政等,私权若居住、言论等,均一体享有,毋稍歧异,以重人权,而彰公理。
孙中山向内政、司法二部下达命令,除上述提到的废除残忍刑讯、各级官署一律不得使用刑具,销毁一切刑具,废除用刑制度,禁止体罚之外,还下令禁止买卖人口,声明过去的一切买卖契约,全部取消解除,一律成为雇主雇员关系,不得再以“贱民”或“奴才”呼之,违者给予重罚。孙中山还以大总统名义发布禁食鸦片命令,违者剥夺公权。
领袖风范 亲民爱民
中华民国成立后,为保卫总统府和大总统安全,南京卫戍总部在徐绍桢领导下组建了总统府卫戍部队。经卫戍总部挑选推荐、孙中山面试后,正式委任安徽籍军人郭汉章为卫士长。警卫部队600人,负责总统府内卫60人,分5班,4个班轮流执岗,1个班在大总统办公室内外执勤。内卫班12人中6人当传令官,6人轮流值岗。孙中山在办公室有事,揿铃,呼卫士入室听候吩咐。宾客来访,先将名片交卫士呈递,经孙中山的允准,接受会见者由卫士引导客人入会客室或办公室。对于身边卫士,孙中山特别嘱咐:不要称呼自己为大总统,在总统府内称“孙先生”即可。
孙中山反对摆官架子,总是身体力行。一次,孙中山到下关办事。卫士长要派卫队随行,被孙中山拒绝了。孙中山乘马车,两名卫士骑自行车同行,办完事原路返回,没有通知军队和地方长官迎送,更没有前呼后拥。
身为大总统的孙中山,处处厉行节约,不讲排场不铺张。他的办公室设在简陋的平房里,许多部属建议在总统府内另建办公楼,都被他拒绝。孙中山告诫部下,国家刚建立,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平房也很好,完全没有必要新建。此后,没人再提新建办公楼的事。大总统的办公室没有服务员,很多琐碎的日常事务都是孙中山自己来做,例如:喝开水是自取、自倒;办公室里,桌上的文件、书籍、文具,他总是整理得整整齐齐,很有秩序和规律;地板上,没有纸屑、灰尘。孙中山的起居室是一幢两层中式建筑,楼上是卧室,楼下是会客室兼餐厅。他将自己的卧室也整理得井井有条,清爽整洁。每日6时起后,他必先整理被褥,晚上入睡无论多晚,也要把阅后的文件、材料等叠齐摆好,从不要秘书动手。
孙中山的饮食很简单,喜食蔬菜瓜果,不吃辛辣食物,少食甜品;香烟,一般不抽;酒,不沾唇舌。早餐一碗豆浆、一小碗稀饭、一碟咸菜;中、晚餐吃得最多的荤菜是猪肉炖豆腐;若有客人来访,几盘蔬菜加上大米饭。他习惯用筷子,不用刀叉;进食时,不讲话,细嚼慢咽。
孙中山平时穿着既朴素,又庄重。除配发的黄军装,常穿一件半新半旧的中山装,两个袖口磨起毛了也不更换。礼帽掉了色、变了形仍戴着。但在正式场合,孙中山总是西装笔挺,彰显伟人的风度、气质、庄重、严谨。上下班近在咫尺,他那白色舊皮鞋总是擦得锃亮。
1912年2月,广东各界拟推举孙中山的哥哥孙眉出任广东都督。总统府收到数十封要求委任孙眉的“劝进”信,似乎民意所向。孙眉认为自己是兴中会元老,曾倾家荡产资助革命,对革命的贡献巨大,有资格任一省之都督。在一些人的怂恿下,孙眉跃跃欲试。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将举荐信交孙中山一一过目,当中有许多为孙眉歌功颂德的阿谀奉承之语,孙中山越看越生气,当即提笔起草给广东各界的电报,力陈万万不可任命孙眉为广东省都督,孙中山还让秘书处将电报稿立即送各报馆发表。同时,在给孙眉的电报中明白告知:“兄宜专就所长,专任一事,如安置军队,办理实业之类,而不必当此大任。”由于孙中山竭力阻止,孙眉没有当上广东省都督。心怀不满的孙眉,专程来到南京找孙中山论理。孙中山语重心长地对兄长说:“你是我大哥,家里的事我听你的。国家的事,我是总统,就不能依你了,应听我的。知哥者莫如弟也,我看,做生意是你的长处,你还是做生意的好。搞政治,你不在行。再说,你是我哥,我是大总统,哥又做了这么大的官,人家会说闲话的,我这个大总统也不好当啊!”孙眉在孙中山劝说下,心悦诚服地离开南京。
一次,孙中山骑马到雨花台东炮台视察,回总统府时路过一个居民区,被老百姓团团围住。争先恐后的人群拥上前,竞相一睹大总统风采。人群中有人高呼:“大总统万岁!”呼声引来更多的群众,秩序一度混乱。卫士唯恐孙中山有闪失,大声吆喝起来。事态惊动了附近的警察局,急调来警察维持秩序。一名巡官拔出指挥刀乱舞,以此吓唬老百姓。孙中山赶快策马上前制止,此时,老百姓聚集得更多了,孙中山的卫士长郭汉章骑上马,和颜悦色地对周围的群众说:“请大家让开一条路,大总统还要到制造局视察。”说着,人们自觉地让出长长的巷道,孙中山在马背上微笑着挥手向大家告别。
一天,孙中山到夫子庙视察,他并未通知地方长官,而是来到一家茶馆,与几个卫士各沏一杯茶呷了起来。渐渐地,饮茶的人多了,孙中山借助一张茶桌站起来,用手掌圈做喇叭,操起广东普通话对茶馆里饮茶的群众演讲起来。他气度不凡、精神饱满,声调抑扬顿挫,态度和蔼可亲,令人瞩目。他着重阐释了共和体制是人民当家作主、共商国是的良好制度,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愿望的基本道理。孙中山的演讲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很能打动人心,上百听众无不为之叹服。孙中山还在演讲时与群众互动,一面演说一面启发群众:“现在已经是共和了,你们已不是大清宣统朝的臣民了!共和的国民,也应该知道什么是国家大事了!”当大家知道讲演者是当今大总统时,惊讶万分,不禁爆发出热烈掌声和喊出“大总统万岁”的口号声。全场一片沸腾,人们纷纷前来一睹这位同封建王朝相抗衡者的面貌与风采。孙中山演讲完毕后,挥挥手,微笑着离开了夫子庙。
孙中山对部下虽和蔼可亲,但原则性很强,有时甚至很严厉。中华民国总统府秘书处常接到个别官员扰民的报告,总统府庶务长缪思儆在外屡用总统府名义招摇撞骗,买东西一赊再赊。商家上前讨账遭殴打或被恐吓威胁,南京地方人士反映强烈。孙中山得知后,对此现象十分气愤,立即责成江苏省代理都督庄蕴宽将缪思儆缉拿归案。庄蕴宽即组建军事法庭处理该事件,审讯后,判处缪思儆死刑,将其绑赴市街示众后枪决,南京百姓人心大快,对政府的惩腐肃贪行动深感佩服。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中华民国临时总统职务;4月3日,离开总统府。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他虽履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仅三月余,但诚如他感叹的:“予三十年如一日之恢复中华、创立民国之志,于斯竟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