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演化路径研究

2021-01-16杨利峰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扎根理论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应用为生存基础的行业,企业往往把技术创新视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然而,如何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协同,使得技术创新能够支持、驱动商业模式创新;同时,商业模式创新能够引导技术创新,最终实现企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研究价值。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典型企业比亚迪的单案例纵向研究,剖析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演化机理,并结合比亚迪发展过程构建两种创新的协同演化模型。研究结论能够丰富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相关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扎根理论;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1674-3229(2021)04-0082-07

0 引言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存在关联的基本认识是一致的,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Chesbrough,Christensen、Haefliger、Zelong等分别通过对企业案例的调研分析,验证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并认为只有两种创新行为匹配一致,才能最大程度促进企业发展[1-4]。国内学者采用熵变理论、技术轨道理论等经典研究方法或深入典型案例企业如阿里巴巴等开展调研,试图探索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作用关系,或归纳总结两种创新之间的作用形式,或构建两种创新的共演模型和创新体系框架等,揭示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基本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促进、互动、共演、协同关系[5-12]。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创新要素理论体系构建等单一创新问题或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王颂等基于复杂性科学理论,讨论了建筑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三大构成要素[13]。霍国庆等通过系统分析归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特征及变量,从而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模式[14]。武光等选取太阳能光伏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单案例编码的方式,刻画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企业商业模式的演变过程故事线[15]。李苏秀等基于战略三角理论构建了涵盖“触发-演变-评价”动态环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系统研究框架[16]。凌峰等在归纳整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对创新要素进行分类,并运用三维度分析框架,阐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其创新动因,构建了创新要素供给体系[17]。张会新等选取西安市14类行业数据为分析样本,以模块创新和标准创新为基本框架,设计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式创新路径[18]。

现有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素材和可资借鉴的研究思路,而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遵循何种规律,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如何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的研究成果尚未见到。本文拟以比亚迪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进行纵向单案例研究,探索比亚迪技术创新路径和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系统、深入地剖析其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随企业发展阶段呈现出的动态的、复杂的、交互驱动的协同共演机理,构建两种创新的协同演化模型,以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演化机理与路径研究属于探索性研究,要分析的是企业内不同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观察和总结所研究变量随时间变化而呈现出来的复杂现象和纵向演化逻辑,适合选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因此,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演化机理。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典型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搜集文献、新闻、内刊、演讲、企业报告、企业宣传文档等资料初步了解、分析研究对象,结合已有理论对研究对象进行初步阐述。再通过企业实地调研、访谈,电话采访等方式获得更为重要的一手数据资料,结合前期案例数据和已有理论进行案例编码,构建案例研究理论框架。

1.2 研究对象

综合考虑案例企业在业界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案例企业的创新成效,案例企业之间的横向对比性以及资料易获取程度等因素,在大量案例搜集和资料阅读的基础上,本文选取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比亚迪作为资深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其经营领域涵盖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属于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且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二是比亚迪由1995年成立时20多人的规模起步,遵循“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品牌”发展路线,逐步成长为今天的中国知名品牌,其成长的每个过程几乎都能体现出创新,尤其是近些年来在技术逐步成熟的基础上,比亚迪将更多的关注点投放在了商业模式创新方面,致力于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发展[19];三是比亚迪在行业和社会上的知名度较高,公开的资料相对较多且容易获取。

1.3 数据采集

为了保证案例资料的丰富性和准确性,本文所用案例资料采用网络检索和调研、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对两种渠道获取的资料进行充分的比对、使之相互印证,并剔除模糊数据。网络检索资料既包括对知网数据库相关研究文献、行业学者和企业家编撰的案例集、行业报告、企业档案资料、企业宣传文档、会议材料、企业报告、年度总结、媒体出版物等文档资料的检索,也包括对宣传视频、会议讲座视频、论坛讨论等视频音频资料的搜集整理。调研访谈资料的获取主要是深入西安高新草堂基地比亚迪工业园开展调研,通过参与式观察和对比亚迪技术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基层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获取了一手的纵向资料。

1.4 数据分析

首先对获得的案例资料进行初步梳理,剔除重复、模糊的数据,形成案例资料库。在此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对案例资料进行深层次编码分析,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与选择式编码三个数据编码过程挖掘资料的范畴,识别范畴的性质以及范畴间的关系[10]。为了保证数据处理过程的系统化和准确程度,本文采用人工编码为主、软件编码为辅的编码方式,借助NVivo10软件完成数据编码工作。

1.4.1 开放式编码

通过对比亚迪案例资料进行编码,定义出了109个现象标签,并从标签中挖掘出35个概念,进而对这些概念做进一步比较,按照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归纳整理出19个初始范畴,编码结果示例如表1所示。

1.4.2 主轴式编码

通过寻找初始范畴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和逻辑推理关系,将各个独立的初始范畴加以联结,最终将19个初始范畴重新整合并归类到8个主范畴中,详见表2。

1.4.3 选择式编码

对获取的19个初始范畴及8个主范畴的内涵和性质进行深入剖析,经过与原始案例资料的多次比较,发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发展路径能够较好地诠释比亚迪创新的故事线,将其作为本研究的核心范畴。其中,价值链创新、经济管理创新、产业链创新、供应链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可以归入商业模式创新这一范畴;技术创新体系构建、自主/模仿技术创新、技术集成创新归入技术创新范畴。因此,该故事线可简略概括为:比亚迪在发展过程中,依据各阶段的不同发展特点及主营业务,持续开展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并在两种创新的协同发展过程中实现不断的转型升级,获得了持久的竞争力。比亚迪核心范畴提取过程如图1所示。

2 模型构建

2.1 协同演化机理分析

通過对比亚迪案例资料的深入剖析,结合所提取的核心范畴,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存在动态的、复杂的、非线性的协同演化关系,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单向作用机理:技术创新引领商业模式创新

该模式下,技术创新在企业内占据主导地位,比亚迪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技术创新,大力培养/引进技术创新人才,组建技术创新队伍,通过向行业内标杆企业不断学习,实现生产流程、生产方式以及产品等的模仿式技术创新或自主技术创新,依靠降低成本或产品的差异化和独特性,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此时,比亚迪尚未意识到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作用,不会主动关注商业模式创新行为,更不会为商业模式创新投入专项资金。比亚迪为了打开产品销路、将产品推向市场、提升内部生产管理效率等,在营销、供应链、经营管理等方面呈现出了一些商业模式创新的行为,但这些行为都是由技术创新引发的相应变革,出发点仅仅是为了促使技术创新价值的快速变现,并未形成商业模式创新的理念,商业模式创新处于一种被动接受创新的地位,两者之间的具体作用关系如图2所示。

(2)交互作用机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螺旋发展

该模式下,比亚迪已经在生产方式、生产流程、产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其技术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因此,比亚迪开始寻求技术集成创新,尝试通过生产领域的技术集成降低生产成本,或通过产品领域的技术集成创新开发新产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由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的盈利能力相当可观。比亚迪有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来探索其他盈利渠道,商业模式创新的理念逐渐进入管理者的视野,企业开始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商业模式创新,并从商业经营要素方面进行创新探索或统筹规划商业模式创新,意图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活动来拓展盈利渠道或压缩经营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行为和商业模式创新行为被视为企业创新体系的两个子系统,各自独立运营,相互之间紧密联系,螺旋式发展。技术创新依旧能够助推商业模式创新;同时,产业链创新、价值链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等商业模式创新行为,能够为企业产品和技术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降低企业运营管理成本,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交互作用机理如图3所示。

(3)融合发展作用机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一体化发展

该模式下,比亚迪已经主动或被动认识到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作用,因此将更多的资源应用于商业模式创新,意图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发展和一体化发展。技术创新方面,比亚迪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创新理念和工作方法,一方面稳步推进常规的自主膜仿技术创新以及技术集成创新活动;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力图在重大技术领域有所突破。商业模式创新方面,面临商业生态系统中复杂的竟争关系,比亚迪要想从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商业化中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必须创建与之匹配的商业模式。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发展作用机理主要体现为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均上升为企业重要发展战略,两种创新行为虽然还是独立的创新子系统,但二者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化,呈现出多层嵌套、一体化发展的特征。技术创新要素与商业模式创新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更为紧密,彼此之间的影响呈现出无序化、复杂化、不可预测等特征,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产品类型等任何创新要素的变化,均会对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一体化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具体作用机理如图4所示。

2.2 协同演化模型构建

为了深层次地诠释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共演过程,本文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再次对比亚迪案例资料进行了梳理和深入挖掘,将比亚迪的发展阶段分为创立成长阶段(1995-2003年)、转型升级阶段(2003-2008年)和战略跨越阶段(2008年至今)三个阶段,构建了比亚迪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三阶段共演模型,意图探索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沿着企业发展阶段由简单、静态关系向复杂、动态关系的逐步演变,其各阶段的演化关系及规律如图5所示。

(1)创立成长阶段(1995-2003年)

市场对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需求增长趋势十分明显,比亚迪将主要的创新资源投入技术创新工作,尝试通过开发新产品或提升生产技术水平获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收入,使得企业能够在新行业站稳脚跟。在此阶段,比亚迪的技术创新主要是模仿式的技术创新和少量的自主技术创新。市场方面,由于比亚迪对于新兴产业的行业特点、市场状态、用户等方面的信息尚并不能完全掌握,主要采用传统的商业手段吸引用户、占领市场。此时,技术创新是企业盈利的主要因素,比亚迪既不具备商业模式创新的经营理念,也不具备商业模式创新的各项条件,为了更好地销售产品而进行的营销策略的改进、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化以及渠道的优化等商业模式创新行为是一种在技术创新引领下的、被动的创新行为,缺乏有效的规划设计。因此,比亚迪在该阶段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共演关系表现为单向作用关系,即技术创新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较为简单。

(2)转型升级阶段(2003-2008年)

比亚迪对于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大,技术创新的重点由模仿式的技术创新,更多地向自主技术创新和集成技术创新转移,常规的生产技术和通用类型的产品技术已趋于定性,企业力图在重大技术领域有所突破。同时,迫于重大技术创新的突破周期较长和应对市场激烈竞争的生存发展需要,比亚迪开始引入商业模式创新理念。随着产业的生产系统和商业系统结构逐渐复杂,比亚迪生产制造、供应链、营销等网络逐渐成熟,具备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条件。因此,在商业模式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比亚迪开始从供应链、价值链、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营销等方面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比亚迪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形成了较为有效的反馈控制机制,当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匹配一致时,两者正向促进,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当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匹配关系不理想时,出现负向制约,不能推动企业的發展,或者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困惑。在外部环境和企业经营战略、经营理念等影响下,二者之间的发展关系环环相扣,交互推动,主要表现为交互作用关系。此阶段,虽然比亚迪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有了紧密联系,但是两者之间的演化关系并不十分复杂。

(3)战略跨越阶段(2008年至今)

技术创新仍旧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命线,比亚迪会投入较多的资源用于技术创新工作,但是依托技术创新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呈现出递减规律,且效益周期越来越长。随着商业模式创新理念的深入发展,商业生态系统日益复杂化和商业模式创新实践应用成效的发挥,比亚迪将生存和发展的突破点放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此阶段,技术创新要素与商业模式创新要素之间的区分越来越不明显,经常呈现出多重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比亚迪在进行技术创新的时候,有可能会因为技术创新行为发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契机;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也有可能会带来技术创新的新需求,两种创新行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关系呈现出复杂化特征。技术创新活动与商业模式创新活动呈现出多层次特点,各创新活动各要素之间关系相互交织、彼此渗透、动态演进。比亚迪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呈现出多因多果、多层嵌套的强烈协同效应,即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呈现出一体化发展态势。

3 结论与局限性

3.1 结论

(1)通过比亚迪单案例纵向研究,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过程,刻画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故事线。在协同演化理论的指导下,挖掘出了两种创新行为之间存在的复杂的协同演化机理,主要表现为单一作用机理、交互作用机理、融合发展作用机理三种模式。

(2)立足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以比亚迪公司为案例企业,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沿着企业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动态匹配关系,构建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演化模型。从演化视角看,随着市场经营环境的改变,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演化关系沿着时间轴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静态到动态、从简单到复杂、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

3.2 局限性

由于不可能获得案例企业的全部资料,因此,研究结果仍有进一步检验和完善的空间。同时,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对典型企业开展研究有助于构建理论,但典型案例企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得出的研究结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行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演化规律,但其尚不能代表行业所有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演化过程。

[参考文献]

[1]Henry Chesbrough.Graceful Exits and Missed Opportuni-ties:Xerox's Management of its Technology Spin-off Organi-zations[J].Business History Review,2002,76 (4):803-837.

[2] Hwang Jason,Christensen Clayton M.Disruptive innovationin health care delivery:a framework for business-model in-novation[J].Health affairs (Project Hope),2008,27(50):54-58.

[3]Charles Baden-Fuller,Stefan Haefliger.Business Models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Long Range Planning,2013,46(6):235-238.

[4]Zelong Wei,Dong Yang,Biao Sun,et al.The fit betwee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business model design for firmgrowth:evidence from C hina[J].R&D Management,2014,44(3):112-119.

[5]李志强,赵卫军.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10):117-124.

[6]吴晓波,朱培忠,吴东,等.后发者如何实现快速追赶?——一个二次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共演模型[J].科学学研究,2013,31(11):1726-1735.

[7]童心,于丽英.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2):17-22.

[8]周馨怡.技术创业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动关系机理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6.

[9]刘建刚,马德清,陈昌杰,等.基于扎根理论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以滴滴出行为例[J].软科学,2016,30(7):30-34.

[10]周芳.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技术、商业模式、品牌协同创新耦合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0):108-109.

[11]纪慧生,姚树香.制造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演化:一个多案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3):90-97.

[12]刘静华,喻登科,周荣.新经济环境下新型二元创新体系研究——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矛盾统一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8):9-18.

[13]王颂,余萍.基于复杂性科学的建筑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4(2):82-86.

[14]李捷,霍国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23):31-39.

[15]武光,欧阳桃花,姚唐.战略性新兴产业情境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动态转换:基于太阳能光伏企业案例[J].管理评论,2015,27(11):217-230.

[16]李苏秀,刘颖琦,张力,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系统理论框架[J].科学学研究2018,36 (6):1110-1118.

[17]凌峰,戚湧,朱婷婷.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要素供给体系与协同机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22):5.

[18]张会新,白嘉.模块化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式创新路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5):60-67.

[19]杨阳腾.比亚迪:以绿色创新推动产业报国[N].经济日报,2018-11-30.

[收稿日期]2021-07-14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0-ZZJH-290)

[作者簡介]杨利峰(1986-),女,硕士,开封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商业模式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扎根理论
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间的内在机理分析
基于扎根理论的会展场馆观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研究
社会心理安全氛围在工作场所欺凌中所起的作用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消费者在线生成广告行为阻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定性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