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出来的规矩意识

2021-01-16孙望安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当事规矩谈话

孙望安

原湖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编著有《把脉师方——学校教育实践案例研判》和《聆听花开——中小学教育实践情境案例集》等。

正如《最糟糕的一天过去了》题目所示,珊宝同学的确遇见了“最糟糕的一天”:过去在课堂上离开座位招惹同学,老师没怎么认真过,挨批评后就想跟老师赌气“不回家”却招来了家长,老师请奶奶到学校本来就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结果奶奶还当众踢空一脚摔倒在地,这更让他丢尽脸面……但是从后面发生的故事看,这也是珊宝很关键的一天,是他个人行为习惯开始发生转变的一天。情形特殊,老师连夜陪奶奶和孩子回家并家访,进一步了解到珊宝的另外一面,“又是端茶倒水,又是认错悔过”。这引发了老师对珊宝的行为习惯及个人品质等方面的细致思考,“料想他必定有所改变”,从而对他的转变充满期盼。基于对学生的信任与期盼,这才有故事中老师与珊宝面对面的严肃谈话。

主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选择

谈话因珊宝食言而起,也就是在他“认错悔过”后12小时的时间内,再次在课堂上违反纪律。当事老师在与学生谈话时,没有揪住珊宝课堂违纪行为不放,而是从具体问题中跳出来,了解和询问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的打算。这就有效地避免了与学生谈话中常见的批评、沉默、抵抗等俗套,让师生之间能有共同的话题,使谈话能顺利进行。同时,这也给予珊宝一个表白内心的机会。

像珊宝这样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个人未来发展方向尚无清晰具体目标的为数不少。即使学校和老师从未放松过对学生的志向、理想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学生仍会存有模糊的认识。对于部分小学生而言,将上学认真学习与自己的未来发展联系起来,会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当事老师抓住机会,结合即将小学毕业的珊宝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他不曾想过、但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相较于社会而言,对珊宝来说,学校肯定是一个更为熟悉的地方。因此,当听到珊宝“还想读书”这个答复时,老师的双重感受“期盼之中”“预料之外”也就不足为奇,这也为随后的深入交谈创造了条件。更重要的是,老师在珊宝犯“迷糊”的时候,及时介入,避免了该生进一步滑向迷茫,甚至可能走上迷途。

有備而谈直奔主题挑明规矩

当事老师对珊宝做出了基本的判断:“他至少还不想破罐子破摔”,这也是对学生充满信心的原因所在。话锋即刻转到规矩上来,并非当事老师随心所欲,临时起意,而是经过充分的分析判断后采取的谈话策略。家访后的第二天,老师发现珊宝“故伎重演”时,就曾设问“哪个孩子不想变好”“珊宝一定是没有认识到他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

老师做出的判断就是,珊宝有“变好”的愿望,但是“管”不住自己,也不知道用什么来约束自己。这便是老师直接挑明规矩的缘由。笔者以为,当事老师一次谈话确定一个主题、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值得推荐。解决学生的问题,一般都应该首先找出原因。例如在同学中惹事,很有可能是争强好胜、不懂规矩、伺机报复,或在其他方面遇到不顺心的事,一旦碰到导火线就爆发等。因此,教师用个别谈话的方式教育学生需要事先了解和研究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和德育原则,教育引导才具有针对性,话才能说到点子上,让学生心服口服。

规矩、纪律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他们未必充分理解了它们的含义,或者说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因此,当事老师挑明话题是明智之举,切中了要害。

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沟通顺畅

笔者注意到,故事中当事老师用了“严肃的谈话”这样的描述。难道过去的谈话就很随意吗?另外,从老师所选择的沟通语言看,并没有使用那些“严肃”的字眼。这里的“严肃”一定是指谈话的形式与内容。从谈话形式上看,老师很可能创设了严肃的气氛,例如让学生端正地站着,与老师保持一定的距离,从“仪式”上与谈话主题保持一致性。从谈话内容看,老师很明显让学生感到老师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例如,谈话的内容从学校到社会、从现在到未来、从动机到结果、从正面到负面、从个人行为到结交朋友等。

尤其是老师对规矩的诠释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规矩就是纪律。”“在学校里,有很多的规矩,比如上课有上课的规矩,下课有下课的规矩,吃饭有规矩,就寝有规矩,集会有规矩,放学有规矩。”几乎把讲规矩、讲纪律的方方面面都给学生讲清楚了。

老师与学生谈话,除了要心平气和,力戒居高临下外,还必须把话讲清楚,不仅要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要用学生能听得进去的语言和方式。不然,老师说的话对学生就不会产生引导和教育作用。

我的建议

家长应约到学校协助处理孩子的问题,其反应和态度会存在个体差异。像珊宝的奶奶这样,恼怒而来的家长不在少数。也许当事老师在电话里与珊宝的奶奶有过沟通,说明过为何请她来学校的原因,但是从故事情节看,奶奶也许在见到孙子前,没有见到老师,或者与老师没有深入的沟通。

因此,老师请家长到学校后,可先行与家长单独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家长有充分思想准备,或视情况对家长做一些安抚、劝慰等工作,助其平复情绪。有这样一些铺垫,见到孩子后,家长就不会发生偏激的行为。珊宝的奶奶摔倒在地,也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家长在发生意外状况后,很有可能将矛盾转移到老师身上,带来更多的麻烦。

若是奶奶能心平气和地配合对珊宝的教育,孩子就不会“拔腿就跑”,家长和老师也不必四处寻找,更不会“放心不下”陪送奶奶和珊宝回家并家访,直至晚上九点才返校。老师尽心尽责值得赞赏,但若能采取更佳的方式,则可避免不必要的再生问题。

一是提高和改善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学校召开家长会,或因故约见家长,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到学校参加家长会的并非全是80后、90后的年轻父母,可能来的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是叔叔姑姑等。老师有时家访,也只能见到爷爷辈的家长。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当然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但是与其爷爷辈或叔叔辈的家长或监护人沟通则更需要考虑这类家长和监护人的身份,以及他们对孩子所持有的特殊态度。例如,爷爷辈的家长,有的出于对孩子溺爱,有的出于对孩子的无奈,有的出于对老师的尊重等,见到老师和学生后的态度以及可能采取的方式方法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应该将提高和改善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当成一门必修课。

二是分析总结与学生谈话的方法与效果。本故事提出了一个很好的研究题目,即与学生谈话的技巧与效果。老师教育引导学生在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与学生谈话、对话完成的。为何有时候效果好,为何同样的方式并非每一次都能收到同等的教育效果,这值得认真分析研究。鉴于当事老师有过与珊宝谈话的成功经历,想必一定对与学生谈话的方法与技巧有所思考,已经开始注重到谈话方法的重要性。因此,建议有计划地对师生交谈的方法做具体的对比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般性规律,不断提高与学生沟通的技巧,改进谈话的方法,提升教育与引导的效果。

责任编辑/曹小飞

猜你喜欢

当事规矩谈话
“按规矩办”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涉事企业辟谣是法定义务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循乎规矩 本乎天然
(1)阅读理解两则
关于《辽沈决战》一书的谈话(一九八三年八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