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室草莓栽培技术要点

2021-01-16窦润玲

种子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温室草莓技术要点

窦润玲

摘    要:传统的陆地草莓栽培模式已無法满足消费者对草莓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出现了温室草莓栽培技术。通过温室栽培可以确保草莓及时上市,保证种植户的经济收入。为此,应该构建完善的温室草莓栽培技术方案,促进草莓的健康生长,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关键词:温室;草莓;栽培;技术要点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1-004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668.4       文献标志码:B

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丰富的维C、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等物质,营养价值非常高,是种植效益比较高的水果。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草莓需求量的不断增多,传统的陆地栽培模式已经开始向着温室栽培方向发展。温室栽培对种植管理和栽培技术有很高的要求。为此,要加强对温室草莓栽培技术的研究,做好品种的选择、土壤消毒、光温调控和发展防治等工作,保证草莓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对草莓的需求。

1   草莓对栽培环境的要求

通常草莓的种植地区应该选择空气质量良好、远离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地区。此外,要选择松软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最好选择微酸性的沙壤土,土壤的pH值控制在5.5~6.8,水质要达到国家无公害生产的要求。在选择草莓种植地时还要考察前茬作物的种植情况,防止草莓的前茬作物是番茄和茄子等,因为草莓和这些作物有共同的病害。

2   栽培前的准备工作

2.1   施足基肥

草莓的施肥应该以基肥为主、化肥为辅,要提高基肥的使用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有机肥料优势明显,可以改善土壤,提高土壤的保水保湿能力,保证土壤的透气性,满足草莓的生长需求。基肥以农家肥料和商业有机肥为主,不建议使用硝态氮肥,没有经过处理的肥料不能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控制好优质有机肥料的使用量,施肥之后要深翻土壤,耙碎整平即可。

2.2   做畦

为保证草莓高产和稳产,应选择高畦栽培模式,通常畦宽度为80 cm,上口宽度为40 cm,高度为30~35 cm,高度过低会影响草莓根系的生长发育。

2.3   环境消毒

在草莓温室栽培中,要做好环境消毒工作,可以使用硫黄粉高温消毒法,将硫黄粉和助燃剂按照1∶1的比例混合均匀,制作成混合粉后在棚内进行消毒。需要注意的是,中午应该闭棚,当棚内的温度达到50 ℃以上时才能消毒,经过12~48 h后通风。

2.4   土壤消毒

在草莓温室栽培中,土壤中有病虫或者有害微生物会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导致草莓产量下降。为此,要做好土壤的消毒工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夏季7—8月的高温季节,可以将玉米秸秆和石灰氮均匀撒施,然后深翻30~40 cm,浇透水之后盖上薄膜,白天土壤表层温度应该达到70 ℃,并且20 cm深度的土层温度达到40~50 ℃,连续维持30~45 d,可有效消灭土壤中的各种病菌,起到防控病虫害的作用。

2.5   选择品种

草莓品种的选择直接影响草莓的产量和质量,要选择结果稳定、耐寒和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种植。此外,还要结合当地的市场需求选择经济价值比较高的草莓品种,保证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2.6   培育壮苗

草莓栽培苗可自己培育,也可外部购买,高质量的秧苗是保证草莓高产和稳产的基础。壮苗的标准如下:有4~6片叶,叶面积大,叶片肥厚,颜色鲜绿,花芽的分化质量高。如果选择自己培育秧苗,应该注意以下内容。第一,在每年的7—8月上旬控制好假植期。第二,在假植育苗的过程中要重视地块的选择,不能选择肥力太高的土壤,要控制好基肥的使用量,选择优质的有机肥料,防止秧苗徒长,影响花芽分化。

3   科学定植

在草莓进入休眠期之前要做好定植工作,可以在每年的9月上旬进行移栽。在移栽之前做好土壤的管理工作,在种植畦上铺设滴灌带,在栽植前的2~3 d浇水,起到保水保墒的效果。栽培过晚会影响草莓的产量,要控制好株行距和定植密度,把行距控制在15 cm×30 cm。为了提高栽培的成活率,保证草莓的高产,要选择没有病虫害的种苗并且在早晨或者傍晚移栽,控制栽培的深度为6~7 cm,太深或太浅都会影响草莓的生长。为了减少草莓叶面的蒸发,在栽植之前要将多余的叶片剪除,保留3~4片心叶即可。种植之后要做好水分的管理,浇透水,2~3 d之后再浇水一次,保证土壤的湿润,提高草莓移栽的成活率。如果在定植后的几天遇到高温或者干旱天气,应该在大棚上面铺盖一层遮阳网,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4   做好地膜覆盖和闭棚保温工作

在温室草莓栽培中,应该做好地膜覆盖工作,避免泥土污染果实,提高草莓的价值。通过地膜覆盖还能降低田间的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出现。需要注意的是,应选择晴天将地膜覆盖在苗上,然后按苗开口,使用细土将开口处和植株的底部封实。此外,要做好避棚保温工作,该技术是温室草莓栽培成功的关键,温度降到10 ℃左右,要做好闭棚保温处理,否则草莓叶片会因为低温变黄,或者流失养分。通常情况下,每年的10月中旬开始闭棚保温。

5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5.1   摘除多余枝叶

在栽植草莓成活之后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及时摘除老叶和病叶可以减少病虫害的扩散和蔓延,有利于侧芽萌发,除去花芽分化。通常一个月摘叶一次即可。随着草莓植株的生长,要将多余的匍匐茎摘除,提高通风性,减少养分的流失。草莓开花过多会增加养分和水分,导致草莓的果实较小。为此,应该结合草莓的品种和结果能力保留花序,通常第1个花序保留12个果,而第2个花序保留7个果。

5.2   温度的管理

在草莓栽植成功后做好温度管理工作,尽量放大风口通风,避免温度过高。要促进草莓的花芽分化,可以适当降低大堂内的温度,但是要控制在10 ℃以上。在进入花期之后,也要控制好大棚里的温度,白天和夜间的温度不同,白天控制在25~30 ℃,夜间控制在5~8 ℃。在草莓膨大期到采收期,白天温度应该控制在25 ℃左右,夜晚温度控制在5~8 ℃。在采收的高峰期到来之前,提高大棚内的温度,升高到30 ℃以上。

5.3   温度的调节

每天中午前后要做好通风管理工作,结合外部气温变化选择通风时间,将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阴天和雨雪天气,室内湿度较大,要做好排湿和保温工作。

5.4   光照的補充

为防止草莓进入休眠期,并且刺激草莓的花芽分化,要控制光照时间不能小于16 h,如果有条件可以采取人工补充措施,补充4~6 h,可以在大棚圈挂白炽灯,促进草莓开花结果。草帘在使用时容易被弄脏,要做好清洁工作,保证采光效率。

5.5   科学授粉

外界的适度扩大和光照不充足等原因影响草莓授粉,导致草莓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畸形果,应采取辅助授粉措施在大棚内放置蜂箱并且控制好蜜蜂比例。在养蜂过程中要调控好温度和湿度,保证授粉顺利进行。在蜂箱进入大棚前要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在放蜂之后要谨慎用药。

5.6   水肥管理

在温室草莓栽培中,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否则会影响草莓的品质和产量。缺水会影响土壤的湿润度,温室栽培不适合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要选择水肥一体化设施滴灌,保证灌溉的均匀性,确保草莓根部湿润。草莓在生长的过程中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大,要遵循少量多次的施肥原则,在结果后期,草莓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造成植株衰弱,应做好追肥管理工作,结合植株的生长情况和叶片颜色确定追肥量。使用的肥料以液态有机肥为主,采取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控制好肥料的使用量。叶面喷施肥料可以使用磷酸二氢钾和多元微肥,促进草莓果实的生长发育。

5.7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会影响草莓的产量和质量,在温室栽培草莓时,会出现多种类型的病虫害,主要的病害有炭疽病、灰霉病和白粉病,主要的虫害有蚜虫和斜纹夜蛾。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应控制好喷药量,选择最佳培养时机。传统的化学药剂防治效果较好,可降低用药成本,但会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在防治的过程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减少农药残留。

5.7.1   炭疽病

在定植之后会出现草莓炭疽病,发病后要及时摘除病叶和老叶,控制好氮肥的使用量,适当增加磷肥、钾肥和有机肥,从整体上提高草莓的抗病能力。在草莓补栽之后,使用咪鲜胺1 000倍液灌根防治。

5.7.2   灰霉病

灰霉病主要发生在草莓花季和结果期,发现病叶病果后要及时摘除,坚持预防为主,选择药剂防治,使用露娜森喷雾防治,每隔7~10 d用药一次,连续用药两次。

5.7.3   白粉病

该病害可以通过远距离传播病菌,发病的初期阶段可使用大黄素甲醚水剂喷洒防治,效果显著。

5.7.4   蚜虫

蚜虫是主要的虫害之一,可以选择物理防治方式,如黄板诱虫、悬挂诱虫灯等。也可采取药剂防治的方法,使用啶虫脒或者苦参碱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5.7.5   斜纹夜蛾

该类害虫主要出现在地膜覆盖之后,可使用黑光灯诱杀,减少对外界环境的破坏。也可选择乙基多杀菌素或者康邦喷雾防治,每隔10 d一次,连续两次即可。

猜你喜欢

温室草莓技术要点
草莓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
谁困住了热先生?(一)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