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控

2021-01-16祖英治朱丹

种子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

祖英治 朱丹

摘    要:我国东北平原利用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其玉米种植技术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由于玉米本身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大,年产量较为可观,所以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从当前我国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现状来看,玉米种植受各类病虫害威胁较大,导致玉米种植质量和产量都受到影响。本研究探讨了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控问题。

关键词: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控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1-003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志码:B

稳定粮食生产对维护国泰民安、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东北地区作为我国主要的玉米种植基地,要想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量,有关部门要不断推进统防统治相结合的工作,及时跟进病虫害防控工作,尤其玉米种植重大病虫害的防治更是相关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玉米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且符合民生需要,是人民群众饮食习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提高玉米种植的质量和产量,本研究从多个方面对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控问题进行探析,为加强病虫害防控,提高玉米的产量、质量及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1   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技术现状和推行意义

1.1   当前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现状

玉米作为适应性较强的农作物,在全世界的种植面积都比较广。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在东北地区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玉米是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因此加强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东北玉米种植加强管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玉米高产量种植技术的探究,另一方面是玉米种植的病虫害防控工作[1]。

当前我国玉米种植的经济价值比较高,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种植面积。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玉米作为经济型作物,年产量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市场对于玉米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消费者购买力强,因此提高我国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产量对于东北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1.2   推行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技术的意义

玉米在我国的粮食构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食物需求,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和饲料满足市场需求。

玉米是农作物中产量比较高的一类,在推动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2]。因此,为了促进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玉米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强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

2   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技术分析

2.1   玉米种子的选择及处理

东北地区在进行玉米种植选种环节时,要充分考虑多个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土地情况,比如土地的软硬程度和酸碱程度等。这样才能保证玉米的生长周期在预估范围内,提高玉米生长的稳定性和抗虫害性,生产出高质量和高产量的玉米。

在选定合适的种子后,还要进行玉米种子的筛选环节,玉米种子筛选工作主要是把种子里残缺发霉、生病有杂质的剔除掉,留下优质的种子,确保玉米种子后期生长状况良好[3]。

在挑選和筛选环节完成后,还有晒种的环节,在种植前7 d要对玉米种子进行暴晒处理,暴晒过后种子的出芽率会更高且更齐。最后一步就是包衣环节,这是指在种植的前2 d选择多功能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严格遵守以上对玉米种子的选择和处理原则,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2.2   定期科学施肥

对于农作物种植来说,施肥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化肥对玉米种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能盲目施肥,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施肥的种类、次数、分量,地区不同和玉米种类不同都影响施肥的具体情况,所以相关部门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

施肥并不是单一地使用某一种肥料,而是要使用一些辅助肥料,比如氮肥、磷肥、基肥等。施肥方式也要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玉米在不同的生长时期有不同的肥料需求,对于提苗肥、叶面肥、孕穗肥、花粒肥要采用非层追施的方法,保证肥料的效果最大化,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3   科学及时灌溉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农作物,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都需要大量的水分,因此灌溉是玉米种植技术中的重要环节。玉米种植人员要密切注意玉米的生长情况,定期适量浇水,保证及时灌溉,满足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于水分的需求[5]。

玉米后期生长阶段是需水量最大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灌溉要求更高,一旦出现干旱缺水的情况,会导致玉米成熟后出现秃尖缺粒的现象,严重影响玉米的质量和产量。因此种植人员要密切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保证充足的水分,在玉米生长各个时期合理灌溉补水,提高玉米生长发育的水平。

3   东北地区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控措施

3.1   玉米空秆现象

玉米空秆现象是指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虽然会长出果实,但是会发生出穗少籽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玉米的整体产量[6]。当前大多数的玉米空秆问题都表现为同一种现象,主要是叶片呈现圆形、叶脉间有斑点、叶片微微发紫。

玉米空秆问题的防治必须通过人工处理的方式才能解决。具体解决措施如下:当玉米长出雄穗时,要隔行拔出,营造玉米生长的通风透光环境,使玉米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光合作用。

除此之外,还要控制玉米种植的密度,根据实际的土地情况和种植条件确定播种的数量,确保疏密合理,降低玉米空秆现象的发生。

3.2   青枯病现象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产生青枯病现象会对玉米的根茎部产生很大的危害。这种病虫害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都较高,属于比较常见的玉米病虫害现象。对玉米来说,患上青枯病基本是灭顶之灾,会导致玉米植株在短时间内彻底死亡[7]。

青枯病的主要发病环境是在湿热天气,当种植密度较大时也容易发生青枯病现象。防控青枯病要从源头抓起,在选种时要选择具有较高抗性的种子,通过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处理,最后使用微量元素进行防治[8]。施肥也是防控青枯病的有效措施,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加入对应肥料,能够有效地提升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

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种植人员要及时处理患病的玉米植株,并且集中销毁,有效降低病虫害的传播数量和范围,从而提高对青枯病的防治水平。

3.3   玉米螟现象

在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过程中,有一种经常出现的病虫害现象叫做玉米螟。由于玉米螟幼虫的抗寒性比较强,所以冬季低温无法解决玉米螟现象[9-10]。玉米螟的幼虫大多寄生在玉米秸秆中,长大后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很大影响[11]。对于这一病虫害现象,种植人员要提前做好农业防控。

玉米螟是一种带有趋光性的昆虫,所以可以采取灯光诱发的方式对其进行消灭。针对玉米螟现象还可以在玉米生长期间进行防治,在玉米种植区释放赤眼蜂可有效阻止玉米螟的虫卵孵化[12]。最后还可以通过化学防治的手段消灭玉米螟幼虫,把对玉米生长无害的化学农药与细土搅拌均匀,洒在玉米心叶内,可以有效地减少玉米螟幼虫的孵化,减少对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

4   结束语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和农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玉米种植技术非常有必要,推广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玉米生产的速度,还能有效地改良生产方式。

要做好玉米种植的病虫害防控工作,充分利用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防治措施对玉米病虫害现象加以控制。在保护玉米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水平,提高我国玉米种植的质量和产量。

参考文献:

[1]陈迪,修晨,韩晓燕.东北玉米种植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行为差异研究——基于兼業异质性视角[J].玉米科学,2021,29(2):179-185.

[2]谭国波,边少锋,杨晓辉,等.东北半干旱区玉米轻简化滴灌栽培技术模式研究[J].玉米科学,2020,28(1):137-141.

[3]李艳馨.东北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2019,13(35):17-18.

[4]李明文,王振华,张广胜.东北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与粮食高质量增长——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40(5):745-754.

[5]宋芳艳.东北地区大垄双行玉米种植技术及效果评价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14):9.

[6]付之义.寒地玉米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与推广[J].农民致富之友,2019(11):5.

[7]杨金凤.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9(7):29.

[8]焦自宣.水稻直播滴灌种植技术走进东北:水稻也能旱作,“玉米黄”变成“稻花香”[J].中国农资,2017(32):17.

[9]孙雪梅,李亚琼.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研究[J].农家参谋,2021(20):28-29.

[10]王丽葵.玉米种植技术探究[J].广东蚕业,2021,55(10):88-89.

[11]陈晓林.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分析[J].河北农机,2021(10):137-138.

[12]尚占江.浅谈东北玉米种植栽培技术——以黑龙江省玉米种植为例[J].农民致富之友,2017(10):168.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寒露
4月份东北地区工业生产增速同比大幅提高
东北地区主要森林植被NPP时空动态研究
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发展东北地区粮食贸易的对策
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再认识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