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静脉溶栓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2021-01-16王珊
王珊
作者单位: 516800 广东省龙门县人民医院
目前,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有发病年龄越来越低的趋势[1]。现有的治疗手段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和药物溶栓两种方式[2]。虽PCI对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较好,但因介入手术所需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操作要求较高,使介入治疗心肌梗死只能在大医院应用,因此导致基层医院临床上仍以药物溶栓治疗为主[3-4]。尿激酶为第一代溶栓药物,具有溶栓效果好的特点[5],但尿激酶具体疗效和安全性仍有争议。本研究比较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与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广东省龙门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男34例,女16例;年龄44~70(61.01±3.35)岁;体质量(61.25±3.22)kg;心肌梗死类型:下壁梗死25例,前壁梗死21例,广泛前壁梗死合并后壁梗死4例;合并症:高血压24例,糖尿病21例,高脂血症5例。对照组患者男35例,女15例;年龄45~70(60.11±3.31)岁;体质量(61.25±3.22)kg;心肌梗死类型:下壁梗死24例,前壁梗死22例,广泛前壁梗死合并后壁梗死4例;合并症:高血压25例,糖尿病22例,高脂血症3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6];(2)发病时间<1 d;(3)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有溶栓禁忌证;(2)患者在3周内发生过外伤;(3)患者伴随其他恶性肿瘤或患有其他内脏疾病。
1.3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糖与血压,抗心肌缺血、调脂和抗凝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PCI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10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30 min内静脉滴注,12 h后给予低分子肝素4 000 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7 d。同时2组患者均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出血率、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QT间期、QT离散度(QTd)及心率。
2 结 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出血率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治疗前后LVEF、LVEDD、QT间期、QTd及心率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LVEF、LVEDD、QT间期、QTd和心率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LVEDD、QT间期、QTd及心率比较
3 讨 论
近年来,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发病年龄逐渐降低,与现在生活压力较大、精神压力大和不良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7]。如果不及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救治会导致患者部分心肌坏死从而造成严重后遗症,甚至造成患者死亡[8]。虽现在公认PCI是治疗心肌梗死的最佳方式,但由于介入手术对医院设备和环境的要求较高,使部分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9-10]。尿激酶是第一代溶栓药物,是从人尿或人肾组织培养中获得的酶蛋白,有较强的溶栓效果,同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再次形成血栓[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出血率高于对照组。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尿激酶可提高血管ADP酶的活性,从而抑制ADP诱导下的血小板聚集[13],血小板聚集功能被抑制时,会使患者出血风险提高[14],因此,本研究观察组出血率高于对照组,与王世平等[15]研究结果类似。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LVEF、LVEDD、QT间期、QTd和心率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疏通患者被堵塞的血管,疗效较好,与部分文献结果类似[16]。
综上所述,尿激酶静脉溶栓与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尿激酶静脉溶栓的出血率较高,需在临床治疗中加强重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研究结果需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