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研究

2021-01-16李晓晓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防控心理

李晓晓 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覆盖全球,全世界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受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巨大影响,也给高校的学生管理、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协调防疫和控制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这不仅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现实需要。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态化,高校的学生群体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群体调整心理压力,适应形势的变化,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一、疫情常态化下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管理理念较封闭落后

传统的大学生管理理念是以学生为管理对象,以“管控”“严管”学生为原则,以安全稳定为底线。“严格管理”理念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机制,将学生置于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中,学生接受的是统一的行为规范。它是自上而下的命令、控制和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意识,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管理主体单一

学生管理部门是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部门,由辅导员和党务团务工作者组成。这种管理以纵向管理为主要结构特征,结构过于简单,在系统性和人文关怀方面存在不足,仅以学生管理部门为主,学生、家庭、社会等不能发挥太大作用,管理的有效性较低。

(三)网络授课模式下,学习效果较低

基于直播形式的线上教学对网络条件的依赖性很强。由于网络存在的问题,网络课堂经常出现信息堵塞、线路突然掉线、信号不顺畅甚至缺失等问题,影响了网络教学的效果。一些学生在学习上不太自律,并且存在一些学生由于家乡地理位置偏僻,网络信号较差,网络课程直播存在困难。

(四)校园封闭式管理,不安全因素频发

专家提倡大学生“尽量不要离开学校”,许多大学校园采取封闭式管理的方式,减少学生出去的频率,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但一些大学校园“一刀切”的封闭式管理,甚至提出“非病假不得走出去校门”的管理政策,引起了学生的反感。并且学校设施不能及时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也导致了学生的不满。甚至出现翻越围墙、翻越栏杆的违规出门事件,这不仅增加了校园管理的难度,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五)学生存在明显心理困扰问题

由于疫情的高暴发率,不同人群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水平不同,使公众处于群体压力环境中。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正确树立三观的关键阶段,也是大学生构建思想结构和心理结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思维活跃程度高,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引起行为变化。面对疫情的来袭,大学生对疫情的认知状况、心理接受状态和反应行为较为复杂。目前,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业水平存在担忧

学生以学习为主。因此,疫情对学习的影响让学生们更加为自己的课业担心。在对典型学生的采访中了解到,这与疫情暴发和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内“在线学习”的形式有非常大的联系。由于硬件或技术方面的原因,网络课堂的演示相比于面对面的授课形式存在明显的不足。教师对课堂的管理也比较深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感觉“遥不可及”,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

2.对疫情时期的个人状态感到不满意

在长期的居家生活中,许多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惰性——生活懒散,生物钟相对不规则。他们将自己的心理状态描述为“懒惰且担忧”“任务堆积而推后”“忧心忡忡、焦虑遗憾而无法克服”。由此可见,惰性不仅影响学习、工作、生活的效率,还会滋生很多负面情绪。

3.对疫情时期的亲属矛盾感到困扰

一些大学生认为,父母对疫情的过度恐惧影响了他们的情绪,也有大学生抱怨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太严格。家庭成员的相处方式、相处状态和心理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状况。孩子在青春期时候的性格较为叛逆,可能会与父母的期望有所差距。并且居家活动空间有限,出行活动受到了限制,难免存在压抑感。

4.学生经济压力增大,家庭负担加重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多国经济水平出现明显下滑的趋势。在疫情的影响下,人们外出受到限制,不具备交易的条件,导致很多家庭入不敷出,家庭收入难以支撑生活。在学校的封闭管理下,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不能在课余时间从事兼职工作和实习获取报酬,来分担家庭的压力,这导致了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焦虑。

5.消极情绪及生理影响

大学生在面对这种严重的应激事件时,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思维,还会对生理产生更大的反应。首先,由于长期家庭隔离和限制行动,个体心理机制失衡,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引起过度的反应行为。其次,由于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在思维上产生了“选择性关注”,每天只关注疫情消极信息。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负面情绪,一方面是个人情绪投射到集体环境或他人身上,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在应对负面情绪刺激,容易被负面情绪感染。

二、疫情常态化下学生群体管理策略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高校学生管理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和潜能的发挥。积极推进学生管理模式由刚性的垂直管理模式逐步向横向的灵活管理模式转变。管理职能应以学生为中心,创新组织形式和制度保障,最终实现管理教育和服务教育的目标。

(二)探索“家校共育”模式

高校应该积极把学生心理排查情况、网络课程的学习质量与父母进行分享,引导家长积极转变态度和角色定位。疫情防控形势下,学校和家庭的互动基于线上模式。一是通过微信、钉钉等形式,针对普遍性问题制定统一的解决方案。第二,“点对点”单独沟通,建立电话和家用视频访问计划,定期回访,和家长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适当建立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代表访问制度,拓宽既有交流方式的内涵和外延,使家校合作教育进入“正规”“专业”的轨道。

(三)承担起社会教育责任,发挥教育优势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前沿阵地,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控制作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应充分依靠社区管理模式和管理功能,有机地融入高校社区的系统管理机制中。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如加强社区和当地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教育的作用。同时,逐步建立“大社区教育”,构建多元化服务平台和建立长效机制,引导学生成长为人才。以促进高校和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之间的有机联动,并最终形成协同合作的教育和管理水平。

(四)普及疫情防控知识

高校应通过网络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新冠肺炎传播的主要形式和预防措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科学防控新冠肺炎。收集在校师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优秀事迹和典型案例,开展新闻宣传,增强师生打赢疫情防控战斗的信心。

(五)加强在线教学设计,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加强对教师的网络教学培训和规范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网络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以互联网为创新要素,推动网络教学方式创新,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建议有关部门和平台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开放,建立和完善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六)构建专业化心理服务体系

能否做好抗击疫情的工作,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重大考验,也是对高校和教师的重要考验。许多高校教师存在“能力恐慌”,专业水平和咨询技能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管理。中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逐渐向综合素质转变。这要求高校加强标准化管理,建立完备的心理教师培训系统,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发展高质量。

三、总结与反思

在疫情防疫和控制期间,传统的教育模式缺少必要的空间和载体。学生管理制度通过“硬性约束”转变到“软管理”,班级的线上日常管理和传统的线下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当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念,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应该加强关注个体行为,要在换位思考的情况下进行综合评价。因地制宜开展教育项目,充分利用心理排查和疏导的“地基”,从而勾勒出充实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

面对疫情的冲击和影响,高校应在积极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基础上,围绕“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研究管理过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统筹规划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案,推进各项工作流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重点观察一些特殊学生,并定期进行沟通与交流,解决特殊学生的实际困难。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辅导员应该坚守工作岗位和履行职责,发挥防控疫情路上引路人的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系统化的理论指导下,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法,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防控心理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心理小测试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