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明光市优化营商环境路径探索
2021-01-16黄雪莲中共明光市委党校
黄雪莲 中共明光市委党校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2018 年11 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2020 年8 月20 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并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这次会议对区域内各地发展都有极大的指导意义。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势如破竹的发展态势,明光市作为长三角腹地,要努力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必须以开放、服务、创新、高效的发展环境吸引人才与企业到明光安家落户,这就需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不断优化我们的营商环境。
为了深入了解明光市目前的营商环境状况,课题组先后到凹土产业园、化工产业园和经济开发区的部分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调研情况表明,营商环境是企业选择投资地规划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必须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
一、明光市优化营商环境进展及特色亮点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近年来,明光市加大“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长三角优质营商环境,塑造“四最”环境,帮扶企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得到李国英省长等的高度认可和表扬。明光市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优化服务流程、一窗受理等措施,为企业项目审批提供“明光服务”,大大压缩了事项办理的时间和成本。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满意度和留明发展的信心。服务机制也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形成极具明光特色的企业帮扶机制。明光市建立网格化联系企业制度,市领导、部门领导到乡镇(街道)通过“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定期到企业走访,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和面临的难题,及时梳理上报解决。尤其是形成的“企业家服务绿卡”“企业项目双业主”“银政企对接半月谈”等19项亲商惠企制度极大地提升了服务质量。
二、明光市营商环境存在的短板
(一)产业链不完备
调研中发现,近些年从长江三角洲地区引进的企业在逐年增加,但引进的大部分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这说明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明光的营商环境不能满足他们的生产和发展需求。这也说明产业集聚的速度不够快,产业体系和规模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有效扩大。而且由于主导产业集聚度不高,相关配套的产业链不完备,很多企业的原材料不能就地或就近解决,物流成本较高。
(二)高技能专业人才缺乏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个企业想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就必须依靠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队伍。明光市仅有一家中专类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每年招生数量仅为整个明光初中毕业生的16%,生源严重不足。且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愿留在本地工作,希望到江浙沪等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这严重限制了本地技能人才的输出。虽然学校与三友联众集团、山东国信公司等几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定制”技能人才,但这种“定制”侧重于一线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对于学生来说,即使以后进入工厂也很难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调研中很多企业表示,需要更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了留住外地的专业人才企业不得不提高待遇,但引进了留住也很难,这种供需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
(三)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政府政策的透明性、政务服务的便捷度对投资者而言十分重要。但也存在浮于表面的现象,部分部门及工作人员对营商环境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完成工作任务即可,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有些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理解不深、研究不透,从而导致政策落实有偏差。这就使企业感觉不到办事效率的提高,同时影响外地企业的进入。
(四)法治环境待完善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16 个字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底线”。法治化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最大保证,法律制度是法治化的前提。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后,明光也在积极谋划制定优化营商环境评价制度和措施,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相关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无法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三、明光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品质
一是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增强机关干部品质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系统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重视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加强业务能力培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全程代办、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机制,进一步简化手续,优化流程,实现企业开办提质提速。进一步强化重大项目推进帮办机制,优化完善亲商惠企制度,组建专门代办服务的队伍,做实企业投资项目全程代办服务,全力协调项目落地和正常运营。三是利用互联网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加快推进统一的涉企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平台建设,打破数据壁垒,使各类政策数据资源汇聚平台,提高企业获取数据的便利度,确保企业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回应。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路。
(二)优化人才环境,强化人才保障
一是持续加强人才引进力度。认真梳理园区企业的人才需求,瞄准重点领域精准发力,积极创新人才引进渠道,营造人才引进宣传舆论,积极做好“高精尖”三类人才引育工作,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到我市创新创业,全面提升人才数量层次。二是持续加大人才培养规模。围绕重点建设项目,紧扣产业发展方向,用好存量人才资源,积极争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充分发挥本地职业学校的培育优势,丰富人才培养层次,拓展人才培养范围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紧缺人才定向规模化培养。三是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三)建立评价制度,优化法治环境
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政策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保证。一是必须增强法治意识,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同时在全市范围内营造“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化氛围。二是加快制定营商环境评价制度,加快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规范化进程。可以采去委托第三方的方式对我市的政务服务水平、市场环境、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形成明光市营商环境的分析报告,为投资者了解明光提供最客观的渠道,同时也为政府未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四)创建文明城市,提升城市美誉度
调研中一些企业表示,明光虽然交通不是很便利、硬件设施也还不完善,但明光人民热情好客,善良质朴的品质让他们觉得很亲切。纷纷表示,希望能在明光长期发展下去。城市环境是一个城市的门脸,是提升城市美誉度的关键。一是完善城市管理标准体系,以满足居民居住、教育、医疗等基本需求;加强文明创建力度,广泛吸纳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其中,共建美好新明光。二是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做好别具一格的宣传工作,着力打造“中国水性涂料之都”和“中国凹凸棒小镇”两张名片,发挥名片效应,努力推介明光。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美好新明光的建设中,营商环境事关明光发展,而优化营商环境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必须久久为功,提高认识,加大改革力度,严格落实各项政策。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让更多企业关注明光,了解明光,走进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