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施工技术
2021-01-16王超群山东省防汛抗旱机动总队九支队
王超群 山东省防汛抗旱机动总队九支队
一、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
首先,修建生态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管是为人们生活生产提供水源,还是为了起到防洪的作用,为了生态环境保护,都是以人为中心,体现的是人本主义思想,是为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满足人们更高的追求,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其次,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在工业化程度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这对人类发展本身就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原有的水利工程建设没有充分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破坏了人类的长期利益,对土地、生物多样性、气候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时,水利部门也意识到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同步进行,为此提出了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方案。此外,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为了满足生态城市建设的需要,人们为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对城市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本身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是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做好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就是在适应生态城市的建设发展。
二、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生态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不断的在进行,当地的农业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表现为:首先,运用机械设备进行施工必不可少,那么机械设备开启的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会造成土地不同程度的盐碱化以及沼泽化,导致流失水土较严重,而且会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导致被灌溉污染水的农作物受到影响,最终不能够健康生长,同时也会大大的降低农业的整体产量,给相关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困扰。其次,附近的人们长时间用受了污染的水对身体建康没有好处,农民的生活依靠农业,没有了农业产量,收入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的生活没了保障,一些人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会出外打工,这样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力不够,农业生产量达不到标准。最后还有一些人进行移民,政府对移民人员的安置过程也较复杂,安置不当也有可能产生民怨,社会安定受到影响,也会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分析
(一)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1.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
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应用中,植物护坡技术是最为有效的技术,这一技术下的具体实施是在多孔混凝土中添加一定量的水泥与混合料、保水剂,使得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在此过程中充分混合,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通过良好的植物生长状态来发挥植物在土壤和岩石之间的连接作用,使得护坡的抗冲击能力得以提升。植物型生态混凝土护坡下,完全可以利用该护坡为河道的治理与恢复提供帮助,使得河道的抗水性能得以提升,周边土壤的性能得以改善,保持各种植物良好的生长态势。根据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的应用效果,这类护坡对水土保持的意义重大,可以改善区域内水土流失的现状。如果在水利工程河道中采用的是这一护坡技术,需结合河道分布特点,在河道附近增加一定数量的植被,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来提升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价值。现阶段的技术发展中,生态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嵌固方式的引入,为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中,首先通过联锁式砌块技术,来使得生态砖具有更好的镶嵌能力,阻止生态砖的移动。
2.网格生态护坡技术
网格生态护坡技术在应用于河道治理工程中时,应通过混凝土等其他材料的使用,来保障网格结构规划的科学性。网格生态护坡结构形成后,在网格的中心位置处,进行植物的种植,形成网格生态护坡模式,发挥该护坡的综合作用。网格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具有突出的作用和价值,在复杂多变的河道工程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开展网格生态护坡施工建设时,技术操作非常简单且便捷,最终的施工效果相对突出,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较小,后续不仅可以实现对河道周边生态的保护,更是可以在河道附近形成良好的景观。但网格生态护坡技术应用时的资源损耗相对较大,为达到最为理想的护坡施工效果,现场施工人员必须要以河道护坡项目的现实需求作为出发点,结合工程企业的资金投入限值,来保障该护坡技术的科学应用。
(二)河流生态整治技术
在河流整治时,对河流生态造成最大影响的是水陆交错地带的岸坡防护结构,岸坡防护结构尽可能采用具有良好反滤作用和垫层结构的堆石,采用多孔混凝土构件与自然材料制作的柔性结构,少使用或不使用不透水的混凝土材料,可以为水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生长、繁衍栖息提供良好的环境。在水陆交错地带,也是水生植物繁衍茂盛的地方,是许多动物栖息和繁衍的场所,所以加强对水陆交错地带的保护非常重要。此外,还要关注河流整治以后原来生物群落的恢复,开展项目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估的工作,改变现有单一的经济技术指标评估体系。沿着河流生态廊道统一规划、设计与建设,在防洪工程建设时要明确河流及其上下游、左右连杆的生物群落是否处在完整生态系统中。在建设前要做好实际勘察工作,补充生态系统调查内容,重点开展对当地原有生物群落历史和现状的调查,尤其要明确生物群落和水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污染废渣处理技术
对已经在建设或已经建设好的水利工程,应建立合适的环境监测指标体系,该体系的作用是通过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和生态保护不相符的现象,并能及时找到相对应的监测负责部门和人员,使得异常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此外,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实时动态化监测控制系统,该系统可及时发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环境破坏问题,比如及时发现建设中存在的污水废渣,然后采取自然沉淀的方式进行污水废渣的及时处理,同时可通过化粪池和简易厕所的建设接纳工程污水以达到防止污水对下游居民的影响。部分废渣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所以应在建设中合理堆放废渣然后及时回收处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带来积极影响,但也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不断优化和改善施工方案,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进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