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群众文化建设 推进公共文化发展

2021-01-16刘玲奎屯市体育中心

环球市场 2021年26期
关键词:群众活动建设

刘玲 奎屯市体育中心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于社会生活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都在相应提高,想要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文化建设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需要传统文化和数字资源的有机结合,不断丰富并创新群众文化内涵,推动社会发展。

一、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困境

现阶段,各个地区都已经陆续展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活动,促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各种文化活动也相继展开,从而全面带动社会发展进步。然而群众文化建设依旧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城乡差异大、专业人才有限等问题。

第一,尽管我国近些年来不断加大在各种公共服务方面的投资力度,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应提高,然而实际可以应用于开展多元群众文化活动的空间十分有限,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场地更是处于相对滞后的情况。对于一些经济较为匮乏的农村地区,可供展开多元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使得群众文化难以切实展开[1]。

第二,城乡之间经济差异大,群众文化建设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久而久之,使得二者之间的马太效应更加明显。与此同时,城镇和乡村的群众参与积极性也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出现部分地区群众文化参与空白的情况。

第三,群众文化工作队伍开始呈现出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最新技术手段的研究力度不足,严重影响了后续各种活动的展开。

二、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一)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建设成效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群众文化始终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基础设施是保障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然而现阶段部分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配套设施相对落后,甚至缺乏专业的文娱活动场所和基本设施仪器,严重影响了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的展开,在此情况下,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群众文化能够顺利展开。

一方面,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职能。群众文化馆本身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必要保障,始终坚持着深入基层、面向城乡的发展路线,定期展开班会,予以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必要的辅导和指导。需要注意的是,在发挥服务功能的同时,不仅需要集中个体资源,而且还需要紧抓群众主体,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充分感受到群众文化的意义。

另一方面,完善地方群众文化中心,并能够举办多元活动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地方政府部门也能够定期对群众文化建设情况进行检查,从而加大资源投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公共图书馆、电影院,并能够出现问题的设施进行维护,从而确保群众文化建设成效[2]。

(二)多元文化活动,形成健康风气

打造多元化的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建设的必要保障。群众文化建设应当尽可能考虑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并将现实生活作为基准点,丰富和活跃群众生活。相关部门应当广泛吸取群众意见,只有获得群众认可、群众信赖的活动,才能够切实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现阶段,很多地区都陆续开展了诸多文化活动,但是实际开展效果十分有限,针对此情况,应当更加关注群众意见,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生命力,创新活动形式。例如,广场舞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群众文化活动,群众参与程度高,为了更好地创新和推广广场舞,地方文化部门应当加强工作指导,提升专业水平,促使广场舞兼具大众性和艺术性,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群众的需要。

(三)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广大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到群众文化的建设成效,在此情况下,应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全面提高群众文化队伍的业务水平,打造一支本领高强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基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更加需要加强能力培养,争取做到“一专多能”。与此同时,应当不断加强乡村地区群众文化干部业务能力,举办多元活动,组织工作人员定期学习群众文化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文件,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带动群众文化建设。

(四)应用技术手段,加强宣传效果

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应用技术手段,整合数字资源,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群众文化建设水平,促使互联网能够与群众文化紧密结合,更好地发挥导向和引领作用。

第一,构建群众文化服务云服务平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将群众文化活动信息、社团信息、组织队伍以及文化遗产内容上传到互联网平台上,并能够充分应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实现多种渠道共同宣发的群众文化云服务平台,在整合当地群众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也能够一键推出各种功能应用,从而促使群众文化服务更加高效化、精准化。

第二,将地方云服务平台和基层文化资源单位、公共文化云平台进行资源对接,促使网上群众文化服务落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在展开多样化群众文化之前,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查询和了解多元文化特征,实现本地文化资源的推广和宣传,并能够将其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打造出个性化的资源服务,促使基层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加丰富的文化资源、参与到更加多元的群众文化活动[3]。

第三,整合网上、网上平台资源,定期举办活动,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宣传推广,促使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了解到群众文化、参与到群众文化当中。并能够借助网络平台,打造数字文化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在线下进行活动报名,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一键报名,全面提升用户粘性。以网络平台开展活动,还能够直接调取后台数据,便于工作人员对群众文化活动展开情况进行分析。

(五)结合地域特色,传承群众文化

为了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娱生活,应当加大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并将其列入到地区发展的议事日程中,将群众文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并推出各种政策文件,吸引更多的地方文艺工作者加入到群众文化建设活动中,从而更好地带动地方精神文明建设。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地方媒体平台、网络资源进行文化宣传,营造出健康向上、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激活群众文化,推动公共文化建设。

群众文化建设并非浮于表面,而是与人民群众日常活动息息相关,不同地区的群众文化也各有差别、独具地方特色,正是源于这种区域适应性,能够更加便于当地百姓接受,群众文化也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地方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群众文化是一个整合性概念,与地理、人文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地方群众文化,也是在研究当地历史人文。例如,在广东佛山地区每年举办的舞狮活动,本身则属于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类别。也需要社会各界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实现群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丰富群众文化、焕发传统文化的生机,从而推动群众文化建设朝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六)地方产业升级,提高社会效益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在满足人们基本温饱问题的基础上,也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群众文化以广大的群众力量为基础,还可以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带动市场消费、产业升级,从而促使更多的文化创新产品能够推向群众、面向社会,市场规模也能够相应增大。事实上,群众文化本身也是一种市场发展主体,与传统的文化内涵均有明显的差别,能够更好地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在多种群众文化活动举办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周边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广场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大力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能够带动音响设备产业的发展。采用以上方式,在群众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市场化管理推广,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共同发展,实现以文化促消费,从而全面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带动社会公共文化的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引领群众文化建设,推进公共文化发展开全面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今后,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举办多元文化活动、人才队伍建设、应用技术手段、结合地域特色、群众文化和市场经济紧密,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和群众文化的结合与传承,进一步带动群众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群众活动建设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多让群众咧嘴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