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高乡镇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研究

2021-01-16柳青锡林郭勒盟统计局

环球市场 2021年26期
关键词:统计数据乡镇质量

柳青 锡林郭勒盟统计局

乡镇统计数据是各级政府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保障其数据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确保政府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必须要提高对乡镇统计工作的重视,保障统计数据的质量,真实准确地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为现代社会的建设发展提供第一手详实资料和数据。

一、乡镇统计工作的意义

《统计法》要求,乡镇统计工作必须要按照其实施细则以及地方统计法规的要求行使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咨询和统计监督的职权,最大程度上确保统计数据及时、全面和准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各地对统计工作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科学、高效、准确汇总基层的统计报表和地方综合性的各项统计数据,精确完成统计监督、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为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1]。因此,在当前乡镇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加强乡镇统计工作,不断深化统计制度改革,从而为乡镇的建设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乡镇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原因

(一)统计制度改革滞后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世界各国的竞争比较厉害,在强调城镇化迅速发展的当代,越来越多的乡镇单位着眼于多元化的发展,通过新经济、新业态以及新模式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统计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但是传统的统计方法制度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要求,因此在多元化发展的前提下,需要与传统制度相互融合,在这种情况下,乡镇统计数据质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我国的统计体制也在逐渐进行改革,然而大体环境的多样性、变换性,使得改革工作不容易开展,甚至很难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我国经济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而乡镇的统计工作也是以农业和工业统计居多[2],这就导致统计数据的收集不够合理,甚至不具有代表性或准确性,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建设水平。

(二)乡镇统计部门对于数据质量把控不严

数据采集工作是保障乡镇统计数据质量的基础环节,统计人员需要深入一线,下乡走访和调查,以便及时获取最准确的数据信息,在该环节还需要加强数据的控制与管理,最大程度上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但实际上,一些乡镇地区的领导并不重视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法制意识也比较淡薄,导致各环节的数据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基层虚报、瞒报以及漏报的问题屡见不鲜,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缓慢。

(三)乡镇数据统计的方法较为落后

目前来看,大多数乡镇地区在开展统计数据工作中往往采用比较传统的统计方式,因此工作效率不高,质量也很难得到保障,这主要是因为乡镇数据统计的方法较为落后,相关的设备没有及时更新,无法给统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四)统计任务涉及内容多,业务人员水平有限

乡镇统计工作涉及内容比较多、专业性较强,因此对相关业务人员的专业要求也比较高,其在实际工作中不仅需要完成地方统计局和国家调查队布置的任务,同时还需要做好乡镇地区地方部门所开展的统计活动。但是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乡镇统计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业务水平不高、专业技能不硬等方面的问题,在统计工作中经常出现数据逻辑混乱、比对出错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大部分的统计工作者会身兼多岗,特别是一些村级统计员,对统计职责认识不清,对统计任务指标完成不明确,严重影响了乡镇统计数据质量的提升。一些乡镇地区虽设有统计机构,但单位组织能力不足,在规范统计流程及责权分配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统计工作效率[3]。

(五)社会人群多样性,导致工作难度增大

针对乡镇地区的统计工作,调查对象以乡镇基层群众为主,农村教育明显落后于城市教育,因此乡镇群众受教育水平和思维意识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统计工作中时常出现不配合的情况。比如留守乡镇群体以老人和妇女居多,受观念和意识的局限,普遍存在知识水平不高、文化素养不足的情况,不理解统计调查的指标涵义是什么,更不明白统计调查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很多情况下不会积极配合统计调查工作,要么随便填一些内容,要么直接拒绝调查。另外,对于涉及企业的数据调查,需要调查对象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能够了解统计知识和指标涵义等,“拍脑门”填报信息会直接影响统计调查的结果。所以,受调查人群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了统计工作以及统计结果。

(六)统计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数据准确性不足

在统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从数据的采集到数据的分析,期间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以便最大程度上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数据质量。但实际工作中,我国大多数乡镇统计工作还存在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一些企业、部门及公众法治意识不强,在统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提供一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数据,影响了整体数据的准确性。

(七)信息化建设不足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各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以及设备的支持下,各行业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是乡镇地区的信息化水平还较低,尤其是统计部门由于资金紧缺,配套的信息设备采购不完全,严重影响统计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4]。

三、提高乡镇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乡镇统计制度建设

首先应该加强对乡镇中的统计工作的关注,自上而下转变统计理念,不断深化统计改革,并通过不断完善乡镇统计制度来规范统计工作的开展,保证各个工作环节的有序进行。同时,还应将统计工作与经济发展工作同步规划,要结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乡镇地区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配套制度,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统计制度。政府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提高重视,加强统计普法宣传,维护统计工作的权威性,以便有效提高乡镇统计工作的开展水平,不断提升统计数据质量,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5]。

(二)改善乡镇统计质量的方式方法

在社会稳定发展、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原有的乡镇数据统计调查方式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工作需要,比如在农业生产数据统计中已经有了国家统计报表,频繁的农业检查只会增加相关业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因此应该积极完善乡镇统计的方式方法。乡镇政府利用抽样调查和专项调查的方式可以对农业生产进行调查,在保障调查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减少经费支出[6]。只有不断完善乡镇统计调查方式方法,才能够紧跟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确保乡镇统计工作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三)强化统计基础工作,提高数据统计效率

要改进数据整合方法,逐步提高核算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建立数据整体机制。GDP核算要借鉴、参考和使用不同统计部门的数据,定期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建立高效的统计数据管理机制,注重统计调查方式方法的创新,不断转变统计理念,积极探索统计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提高乡镇统计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四)加强专业统计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影响乡镇统计工作质量,由于统计工作具有专业性强、涉及内容较多等特点,这就要求参与统计工作的基层人员应当具备过硬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的统计工作技能[6]。因此结合乡镇统计工作的实际特点,加强专业统计人才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该加强资金倾斜,做好统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是需要注重整个统计队伍的建设,做到内部分工明确、相互协助,外部切实解决基层统计人员身兼数职问题,确保统计工作高效开展;二是需要加强高学历、高能力专业对口人才的引进工作,完善用人机制,留住人才;三是需要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培训工作,结合当前统计信息化建设要求,加强对统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信息工作素养的培养,全面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与水平,为提高乡镇统计数据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加大宣传力度

针对上述指出的因调查对象知识贫瘠和意识局限导致的统计结果不准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统计数据工作信息宣传来改善。在互联网时代下,针对乡镇地区的宣传策略,在传统的宣传方法上应该融入网站、公众号、直播平台等新兴媒体。同时辅以数据、图标、动画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宣传,更广泛地引起群众的兴趣,让群众主动认识统计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此外,针对不同知识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基层群众,也可以通过举办讲座以及寓教于乐的活动来进行统计知识的传播,最大限度地提升群众对统计工作的认识。

(六)加大乡镇统计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

要全面加强乡镇统计数据质量的监管工作,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及分级核查监督机制,专人负责统计数据的核查工作,发现数据有误第一时间联系上报单位或者个人,避免出现数据误报、漏报及瞒报等情况,切实保障统计数据的质量。另外,还应该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统计工作运行机制,明确统计工作中的权责分配,规范工作行为,推进落实情况报告,保证统计工作的科学开展。

(七)加快乡镇统计信息化改革速度

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各行业各领域提高效率与质量的重要抓手,而且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普及程度越来越深,云计算也成为引领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与主要动力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行业创新。尤其是在乡镇统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更需要紧跟国家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及设备设施等,为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八)强化法律法规的制度约束

为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1983年12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工作的开展从此有了法律的保障。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再出发的“冲锋号”,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重大部署,对“完善统计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国内外各种风险与挑战,我们应当坚持依法统计、依法治统,在不断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的同时加强普法宣传工作,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为乡镇统计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多种举措切实保障统计数据质量,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统计支撑。

四、结语

综上所述,乡镇统计数据质量还受多方因素的影响,面对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包括加强乡镇统计制度建设、完善乡镇统计调查方式方法、综合治理统计数据、加强专业统计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统计基础工作等多个方面,保证现有的统计工作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要不断提高乡镇统计数据质量,使之真正为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促进社会经济更快更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统计数据乡镇质量
创新视角下统计数据的提取与使用
“质量”知识巩固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乡镇扶贫印象
国际统计数据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