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农民工就业培训模式的思考

2021-01-16国伟伟东营市垦利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环球市场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职业技能农民工

国伟伟 东营市垦利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根据近年来我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数据调查发现,我国农民工数量呈逐年递增的态势[1]。与此同时,大部分农民工对新生事物具有更强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对于就业培训有着较大的需求。农民工是我国务工人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我国对于农民工就业培训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上予以了大力扶持,也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但其中也逐步凸显出了一些问题,诸如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手段落后等。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民工就业培训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创新农民工就业培训模式,提升培训效果。

一、“互联网+”运用于农民工就业培训中的优势分析

(一)能够定制个性化学习课程

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民工就业培训模式是开放性的,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优势培训资源,农民工可结合自身所需的学习要求,选取适宜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根据自身的工作安排,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实现了课程内容、课程时间的自主性选择安排。整体而言,农民工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个性化学习课程,不像传统的就业培训模式中,需严格按照培训班期课程安排,在规定地点规定时间学习规定内容;相比之下,“互联网+”培训模式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元,且能够满足不同个体在就业培训上的需求。

(二)“互联网+”的开放性可以带来更丰富的平台内容

互联网时代先进发达的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传播,农民工能够借助于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移动终端,搜索、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培训教育资源,接受个体化培训。同时,利用一些新媒体软件,比如微信、微博以及抖音等,农民工可以将优质的学习资源,以链接形式分享给朋友,进而提高了就业培训的便利性和可及性。

(三)“互联网+”培训模式具有可共享、费用低、突破时空局限的优势

在“互联网+农民工就业培训”体系中,教育资源是可共享、可重复利用的,这样其实就平摊了教育资源的建设成本,而且借助于发达的社交网络,资源传播速度非常快,辐射范围广,资源利用率极高。同时,可以突破时空限制,积极开发和提供优质课程资源,在更广的范围内引入线上培训师资力量,使全国技术能手、技能大师、非遗传承人、优秀乡土技能人才等通过在线直播、视频录播、实时互动等实现跨区域授课培训。

二、“互联网+”背景下农民工就业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分析

(一)积极转变农民工就业培训理念

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基础力量,对农民工展开培训,能够有效提升农民工的整体素质,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现阶段,职业技能培训开设的班期多为电工、焊工、育婴员、中式面点师等专业,培训科目的设置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适应性不高,难以使农民工的基本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同时,农民工工作居住分散且流动性较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空闲时间不定,诸多因素制约着农民工培训质量的提高。为改变这一现状,应根据农民工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及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在此基础上,统筹利用各方资源,联合高校、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共建农民工就业培训信息平台,建设教育资源,切实提升农民工文化素养[2]。

(二)拓宽农民工就业培训投资渠道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20〕10 号)要求,结合疫情防控形式,各地市积极探索实施“互联网+”农民工培训,对接线上培训网络平台,加大培训资源供给,采取PC 端、手机APP 以及微信公众号“三端”同步学习方式,使各群体的培训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推动“互联网+”农民工培训的长效健康发展,需着力引进优质互联网培训资源,引导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围绕农民工培训需求,开设培训专业及课程,满足多样化线上培训需求。同时,结合区域重点产业及特色经济发展需求,探索开设网上培训课程,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农民工队伍。

(三)构建科学完善的农民工就业培训体系

在构建“互联网+农民工就业培训”模式时,应该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中的技术与资源,基于农民工需求构建培训体系,具体内容如下:①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系统。整合高校、职业院校及培训机构的公开培训资源,或者筛选优质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站,建立梓园路口,形成全面化的农民工就业培训云平台,构建相关的学习小组,建立虚拟化的实训教学场景,完善就业培训内容;②农民工培训系统模式。线上培训内容既涵盖理论知识、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等通用职业素质、疫病防控与卫生健康等综合性知识,同时也开设仿真模拟、技能视频演示等适合线上培训的实训模拟课程。培训专业突出家政服务、农业技术、机械加工等热门领域,以及现代服务业以及循环农业、智慧农业、智能建筑、智慧城市建设等新产业和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职业[3]。培训方式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教学直播、录播回放、互动答疑、考核测试等,也可采取“线上+线下”模式;③农民工终身培训教育系统。对培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构建健全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并提高职业技能培训层次,进一步构建农民工终身教育系统,使农民工文化素质得到全面提升[4]。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农民工就业发展角度考虑,做好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非常关键。因此,有必要依托于互联网平台,革新农民工就业培训理念、思维及方式,渗透“互联网+”培训教育模式,开展微课、慕课等形式的课程培训工作,实现课程资源及师资力量的远程共享,打破了教育在时间、地域上的阻隔,进一步全面提升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的成效。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职业技能农民工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利用乡土教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