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线城市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以Z市为例

2021-01-16袁大鹏秦皇岛市人社局信息中心

环球市场 2021年8期
关键词:人才服务工作

袁大鹏 秦皇岛市人社局信息中心

一、我国目前人才竞争现状

自2017 年以来,我国部分城市相继出台了各自人才引进和落户的有关优惠政策,引进人才的竞争愈加激烈,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17—2018 年间西安、天津、上海等共计100 多个城市先后出台人才新政,截至2019 年12 月,2019 年全国发布相关人才新政的城市已超过160 个,其中近40 城发布人才购房新政足见各地对吸引人才的渴望与迫切,人才争夺的情况在城市间快速蔓延,在此情况下,作为资源和禀赋均较一、二线城市由一定差距的三、四线城市如何做好当下的人才引进工作,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Z市引进人才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1.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多项人才优惠政策。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的Z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实施了《Z市人才安居工程实施办法(试行)》《Z 市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建立并实施“Z 市港城英才服务卡”制度,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打造人才工作舒心的环境氛围。

2. Z 市科技创新载体、博士后工作站数量等位居全省前列、现有高层次人才数量位居全省前列,秦皇岛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建立市领导联系高级专家制度、专家建言献策、专家慰问等一系列与人才沟通、交流和发挥作用的平台,不断深化产学研结合,建立特邀院士工作站制度,柔性引进京津等地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开展技术科研合作,助力企事业单位科技攻关和产品转型升级。

3.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采取人才服务专员方式,公布人才服务专员工作单位、职务和联系方式,实现24 小时全天候,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精准服务,整合人才公共服务资源,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为高层次人才在政策咨询、出入境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为高层次人才开辟医疗保健绿色通道,另一方面强化人才服务职能,实现人才工作全覆盖,真正帮助各类人才解除后顾之忧,让本地人才扎根故土,让外来人才宾至如归。

三、进一步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思考

1.发挥特色产业优势、依托优势产业引进人才。依托秦皇岛市重点发展的“四大两特”产业即大旅游、大健康、大物流、“大智移云”、特色高端制造业、特色现代农业等产业,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引进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依托北戴河国家级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及市内各类康养企业,引进发展大健康康养产业所需的各类人才,依托本市在国内乃至国际行业领先的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引进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2.实施差异化的人才政策。目前,我国各中小城市在人才引进政策中往往处于跟随状态,跟随大城市出台在人才引进的一次性奖励、项目资助、子女入学、住房补贴、落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其自身财力往往难以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武汉、杭州、西安等二线城市进行竞争,因此,出台差异化的人才政策和措施,打造相较一、二线城市人才发展的差异化比较优势,是中小城市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因此要在制定差异化、更加能满足人才需要的优惠政策针对性上下功夫,更加注重细节与人文关怀,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上多做创新,结合自身财力等综合因素,提高人才政策匹配度,设立合适的人才引进门槛和高端人才优惠政策,引进所需的人才。

3.营造人才宾至如归、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人才感受到更多的尊重感、获得感和参与感。人才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人才去留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人才工作中要继续大力深入贯彻落实专家休假、专家体检、市领导联系专家等各项人才制度,发挥专家建言献策作用,进一步鼓励与提高各类高层次人才服务基层,服务脱贫攻坚等各项经济射虎发展的重大事业的参与程度,提高人才的社会地位,使人才感受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燕赵英才卡和港城英才卡服务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做好人才专项资金的申请和发放工作,落实好各项人才政策和待遇,营造尊重人才的浓厚社会氛围。

4.加强人才“柔性引进”。对于高端人才,要继续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用才理念,充分发挥毗邻京津区位优势,充分利用京津冀“一小时经济圈”的便捷条件,充分利用北京、天津两地高校人才资源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资源,继续做好清华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周末工程师等多种用才形式,在全市现有10 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 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0 家特邀院士工作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引才载体建设力度,做好人才的“柔性引进”。

5.提高本地高校毕业生的留用率。做好高端引领的同时,充分利用本地高校资源,并与全国各重点高校建立常态化引才机制,持续推进“名校英才入秦计划”,进一步强化“海之冀”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毕业生留在我市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一站式的服务,做好高校在企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编制人才需求目录,进一步搭建本地用人单位与高校之间沟通的桥梁,提高本地高校毕业生的留用率,在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同时,注重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激励和作用的发挥。

四、结语

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对于中小城市来说,人才就更为重要。中小城市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应该从自身产业发展需要、制定差异化人才政策、打造人才舒心工作环境、做好人才“柔性引进”等方面久久为功,引进城市发展所需人才,同时注重自身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实现优秀人才不断涌现的自身人才“造血”机制,实现由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变。

猜你喜欢

人才服务工作
人才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不工作,爽飞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