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强化措施与创新机制研究
2021-01-16谷雨吉林省通榆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谷雨 吉林省通榆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如今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这对于我国事业单位传统的管理理念来说是非常大的冲击。因此目前的经济管理工作多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和约束,使得我国事业单位存在管理效率不足的问题,无法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现状相匹配,也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随着我国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事业单位也必须对市场环境和自身经济管理水平有清晰的认知,从而可以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对自身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和优化,从而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具体分类
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具体分类有四种类型,分别是传统型、放任型、教条型和科学型,在不同类型的经济管理理念下支配的事业单位,会体现出不同的发展走向。总的来说,只有在科学型经济管理之下的事业单位,才能实现科学健康的发展,而另外三种管理类型必然会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影响。
(一)传统型经济管理
在传统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往往认为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就是按照相关规章制度,保障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与账目相符合,确保资金的应用和流向是安全的就是全部的工作内容。因此导致了目前很多经济管理人员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完善,只会按照上级领导指派的任务完成工作,缺乏创新性和专业性,这种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反作用[1],传统的经济核算管理方式也无法充分发挥出现代化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的作用。
(二)放任型经济管理
部分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没有主观能动性,往往需要上级领导指派确切的任务才会做出行动,而且这些管理人员存在认为一旦出现问题会由领导担责的心理,这种就属于放任型经济管理,在这种经济管理理念中,一旦出现上级领导的指派任务与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不相符合的情况,必然会导致经济管理人员无法判断,甚至会出现直接放手不管的情况,任由管理工作朝着劣势方向发展[2]。
(三)教条型经济管理
教条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指的是在工作中没有对思想理念进行创新,经济管理方式过于守旧,采取了先入为主的理念开展工作。同时,很多管理人员未能充分意识到经济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作用,导致经济管理制度成为教条主义,而且很多时候规章制度的落实也存在矫枉过正的情况,过于刻板,因此也忽略了经济管理的其他丰富作用。
(四)科学型经济管理
科学型经济管理模式是事业单位近些年来提出的创新型管理理念,可以落实一系列优化管理措施,从而促进经济管理制度成为更加先进且完善的管理体系,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更加透明,也能让政府的采购环节得到深入把控,确保资金流动在可监控范围内,实现最大程度的资金利用[3]。正因如此,科学型经济管理应该作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升事业单位经济效益
在事业单位不断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经济性得到了一定提升,尤其是在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事业单位的经济来源也出现了更加丰富的变化,除了依靠国家获取资金之外,事业单位还可以自主创收,从而保障自身能够长久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加强经济管理,可以确保能够对资金走向更加了解,从而实现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应用,以此来保障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二)落实事业单位发展目标
事业单位为了长久发展,必然要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这一发展目标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指导作用。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加强经济管理,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必须对人力资源、资金等进行协调管理,从而实现对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4],以此来落实事业单位发展目标。
三、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
在事业单位开展经济管理工作之前,必须依据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才能保障经济管理工作能够科学合理的推进,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效率和质量。然而受制于落后的思想观念影响,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开展期间仍然存在很多缺陷,这也导致了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受到了不利影响[5]。由于我国很多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同时也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其背书和专业的指导扶持,使得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始终处于无法提升的状态。除此之外,很多事业单位存在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问题的主要原因,使相关管理人员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导致很多管理规定得不到落实,进而导致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存在较大风险。
(二)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长期开展过程中,由于很多管理人员和领导者不具备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进而就很容易导致拨款数目不足、资金流向不明晰等风险问题发生。首先,一些事业单位设立的建设项目不够明确,容易出现为了面子工程而投入大量资金的问题,很多领导者和管理人员错误的认为只有建设这些面子工程才能显示出其作为,在这种错误理念的影响之下,很多领导者初上任时就大操大办建立全新的建设项目,而没有考虑到是否需要建设这些项目,这就导致了资金的严重浪费,资金的使用不够合理;其次,一些事业单位对自身经济实力和资产构成不够明晰,容易出现攀比和重复采购的情况,导致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出现不平衡现象。另外,一些事业单位还认为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皆由政府承担,这是错误的理念,会导致事业单位对管理风险不够重视。
(三)不够规范化的经济管理方式
事业单位属于政府管理的非营利性单位,因此在其发展和经济管理过程中,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并没有对盈利问题重视起来,进而导致经济管理制度和方法存在漏洞。其一体现在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对内部控制重视起来,进而出现了经济管理过于混乱的现象,其二则体现在一些事业单位未能设立明确的经济管理目标,从而导致问题频发,而解决措施往往是出现了问题再进行补救,这种发展方式不够长远,无法实现对事业单位进行系统化且规范化的经济管理[6]。除此之外,由于事业单位不属于营利性单位,因此其经济管理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这也导致了经济管理人员不具备足够的资产保值、成本观念,因此容易导致资产流失,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四)未能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
对于普通企业的发展来说,经济利益是最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就更加重视成本的控制以及经济利益的提升等问题。因此企业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会更加敏感,可以通过建立危机预警制度来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避免对自身造成打击。然而与企业不同,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质的单位,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不够敏感,不具备足够的经济思维,一旦发生通货膨胀等经济问题,事业单位往往无法妥善应对,甚至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造成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事业单位未能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制度,也阻碍了事业单位的长久健康发展[7]。
四、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强化措施与创新机制
(一)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
上文中提到,我国事业单位目前的经济管理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存在一些严重缺陷,也因此制约了事业单位的长久发展。所以,事业单位想要实现对经济管理的强化和创新,就必然要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从而确保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确切依据,同时,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对于管理工作落实也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因此,事业单位在建立经济管理制度时,需要确保管理人员具备足够的责任意识,对此可以采取宣教和培训的方式,使经济管理人员明确自身存在的弱势并不断加以改正,从而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同时,在落实了经济管理制度后,事业单位还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以此来实现对经济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避免其出现不合法不合规的行为[8],要求监督管理人员一旦发现经济管理人员工作存在问题,就必须及时上报并加以管理,避免给事业单位造成更严重的损害。由此可见,事业单位必须对经济管理制度加以完善,才能真正保障经济管理措施得到落实,提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
(二)提升对风险的防范意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变化,我国很多事业单位也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经济发展风险,这些风险给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因此要求经济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风险意识,虽然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为国家支持,但是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也会面临一系列风险,必须加强对风险的认知,从而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自身存在的管理问题,以此来及时采取措施对相关缺陷进行解决和改进。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经济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具备全面的风险意识,一旦发生经济管理问题就可以第一时间加以解决,避免了风险给事业单位带来冲击[9]。除此之外,部分事业单位存在一系列的资金分配结构不科学或者浪费的问题,对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威胁,对此可以采取加强预算管理的形式进行改进,因此,要求财务管理部门必须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经济收益,对未来发展的预算进行合理制定和管理,从而最大程度实现收支平衡。与此同时,在事业单位进行资金调配时,必须严格根据预算来进行。此外,经济管理人员还需要记录详细的日常资金流动明细,对于需要立项的建设项目,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查研究,以此来避免盲目立项埋下隐患。
(三)提升经济管理方式的规范性
在进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强化与创新时,要求经济管理人员必须提升管理方式的规范性,从而形成顺畅明晰的经济管理思路,能够从事业单位领导层到基层均形成完善的经济管理意识,进而实现领导层与基层之间的高度配合。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国有资产的价值,实现对其的保值增值,与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基层部门都要积极参与其中,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经济管理方案[10],同时加强各环节和部门之间的交流,从而规范落实经济管理措施。
(四)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
除了上文中阐述的强化措施与创新机制外,事业单位还必须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从而可以在发生经济危机时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避免对事业单位造成严重经济损害。对此,事业单位可以制定监督审核制度,由第三方对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系统进行监督管理,从而进一步提升经济管理效率和质量,也能帮助事业单位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在危机发生之间对经济管理问题进行解决。第三方监管单位的工作重点主要针对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和资金流动方面,可以确保资金合理分配,为事业单位的长久发展和制定重大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制约了事业单位的长久发展,因此需要不断分析缺陷产生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实现对经济管理措施的强化和创新,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