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景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特征与表达手法研究

2021-01-16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1年8期
关键词:乡土景观美丽

刘 伟

(枣庄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枣庄 277800)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良好乡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的积极响应[1]。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美丽中国发展的重点,同时中央一号文件根据美丽中国的思想,将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放在第一位[2-3]。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推进,全球生态环境也在日趋恶化,因此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口号。科学合理的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是提高乡村生态环境效能、改善乡村居民生活质量、营造良好景观环境的主要手段和基本保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以村民的需求为出发点,运用乡土景观设计,营造一系列具有乡土景观特色、有内涵的乡村景观,引起村民、外来游客的情感共鸣。乡土景观的表达形式能够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6]。

美国著名文化地理学家、作家约翰·布林克霍夫·杰克逊在《发现乡土景观》中指出,乡土景观具有机动性、暂时性、变化性、适应性等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适应性,乡土景观是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无意识地、不自觉地、无休止地、耐心地适应环境和冲突的产物[7-8]。乡土景观形成的空间一般是狭小的、不规则的,易受到功能用处、所有权及规模大小变化的影响;乡村民居及村庄边界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缩小,甚至位置迁移;村内普遍存有公共土地,但是多数未被合理利用;村内道路多为小路或者小巷,且无人进行清理维护,会随着村内经济状况及政策改变形态;乡土景观是分散的,不会打造标志性建筑物或构筑物,更新速度缓慢,因此,乡土环境及形态需要经过一代又一代改变。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俞孔坚作为《发现乡土景观》的译者,其认为中国传统乡土景观,包含乡土村落、民房民居、基本农田、乡间菜园、乡土风水林场、乡村公路、乡间小道、乡村桥梁、乡村庙宇及墓地等,是乡间村民生活场所的景观,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农业文明史历程中,与各种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地震及滑坡泥石流等作斗争的过程,同时在村庄选址、开垦农田、灌溉及耕种作物等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的实验结果,是人类生产生存的最优选择[9-10]。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落叶归根”一说,表达的是人们对村庄具有深厚的感情,对村庄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及归属感。

西方国家于20世纪40—50年代开始研究乡土景观,是建筑学与考古学协同推进的结果,多数研究归结于文化景观范围内。中国专家学者对乡土景观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于90年代步入正轨,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专家学者研究方向更专注于传统村落,缺少对普通乡村建设与发展的理论指导,导致我国许多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处于盲目跟风状态[11]。文章系统阐述了乡土景观的定义、国内外研究进展,对乡土景观类型进行了划分,分析了当前乡土景观营造现状,总结提出了乡土景观构成的特征及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手法,以期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借鉴[12]。

1 乡土景观定义

乡土景观(vernacular landscape)是人们在日复一日的生产生活中,通过自然和人文协同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累积的宝贵财富,表达的是以大地景观为画布,描绘的乡村文化内涵与底蕴。

2 乡土景观类型

乡土景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形成未经人类干扰的景观;另一种是以人类为主导,以人的意愿形成与发展的景观,是人类精神的寄托[13-14]。乡土景观包括乡村土地、乡村建筑、乡村居民等,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神之间关系的重要体现[15]。乡土景观事实上也是地域景观,其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通过不断的变化与发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满足人类的需求、适应时代进步的需要。

3 当前乡土景观营造现状

由于我国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实践经验不成熟、美丽乡村管理者及建设者业务水平不足、资金严重不足,使得部分美丽乡村建设为达到城乡一体化建设及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急于求成,丧失了乡村原有的面貌,破坏了乡土自然景观环境的生态性与多样性[16-18]。主要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

(1)村口树立高大的村标构筑物,风格极具粉墙黛瓦的江南风,与当地乡村风格毫无关联、格格不入,甚至与其他乡村村标相同或相似。

(2)民居外墙全部粉刷,院墙屋檐挂灰砖古瓦,破旧建筑建墙进行围挡,单纯的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就是“涂脂抹粉”、模仿江南民居、建“遮羞墙”[19]。

(3)过去村内带有淳朴味道的青石板小路,被拆除拓宽打造成城市般的混凝土或沥青道路,然而部分乡村雨污排水设施不完善,导致雨污没有妥善的分流[20-22]。

(4)太阳能路灯与垃圾桶随处可见,与朴素的乡村民居极不和谐。

(5)村居门户两侧花坛整齐划一,显得过于呆板严整,且种植植物过于城市化。

(6)村内公共场所多被设计成城市广场或公园,地面硬化采用花岗岩或透水砖铺装,与乡土气息不融洽。

(7)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许多乡镇为提升业绩,受利益驱使,引进工业企业,工厂排放的废水污水对乡村环境与河流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往日清澈见底的河水与溪流不复存在,臭气熏天的水环境与美丽乡村建设也不搭边[23-25]。

(8)工矿业的引进,肆虐的掠夺自然资源,无情的吞噬着乡村自然环境,经济的快速发展换来的是山体被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严重失衡,生物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

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需要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共同烘托,应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方向相一致[26]。乡土景观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应具备多种表达形式与样式,对维护与发展乡村自然生态环境起到决定性作用。

4 乡土景观构成的特征

景观是由一个个空间和空间内部所在物质组合而成的,以人的视角望过去,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其可以发挥经济、生态和文化等多样作用。城市景观体现出的是现代感与科技感,而乡土景观体现出的是自然与淳朴之感。田野、村落、乡间道路与河流水系、山林树林、乡村生活场景,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连续的乡土景观。

乡村景观是由多种乡土元素构成的,正是因为这些元素使人们对乡村景观有了情感上的认同与共鸣。首先,从大的方面来讲,山和水是最能体现乡村元素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这是人们对乡村山水最直观的感受。乡村的山与水是具备乡村自然气息与格局的山与水,与城市中的假山叠石和人工水景不同,未经人工雕琢与开垦,彰显的都是乡土基质与自然脉络,因此,通常提起山和水也能勾起人们对乡村的美好记忆。其次,乡村建筑是乡村最为基础的元素,与城市建筑不同的是,乡村建筑多为一层或者两层建筑,自然与城市中充满科技与创造力的混凝土高楼大厦不可同日而语,乡村建筑材料也多为当地材料,体现的是乡村人民勤劳耕作和繁衍生息的智慧结晶。最后,乡土植物是和村民一起生活的,乡土植物是体现乡村一年四季的重要特征,它们在村民心里是二十四节气的翻译,其代表着春去秋来,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而城市中的植物,多具备一年四季的观赏性,即使在寒冬腊月,依然郁郁葱葱。因此,乡村植物需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乡村当地生存的植物。因此乡土景观的构成应具有以下特征[15]。

(1)由耕地、菜园地、畦埂构成的田野景观在保村民衣食无忧之外,也给人广袤无垠的开阔感与稳重感,使人心旷神怡、悠然自在,给人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

(2)民居村落坐落在山脚林边,村内袅袅炊烟、鸡鸣狗叫,与周围环境营造出一片祥和之感。

(3)田间小道、村内道路与窄巷构成乡村路网。田间小道上的脚印彰显着村民的脚踏实地,村居与村内道路、窄巷因地制宜的在无序中有序的排列着,则体现出村民的勤劳与智慧。

(4)乡村的自然河流、池塘、小溪与田边水渠,水流方向明确,不仅掌握着乡村的命脉,也给人方向感。

(5)乡村远处近处的山林树林,是村民的经济来源,也维护着乡村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与稳定性。

(6)村内祠堂、庙宇、墓地与石碑石刻等,是乡风民俗的重要象征,是当地历史文化发扬与传承的重要载体;

(7)水井、石磨、地窖、水车、晒谷场、稻草堆等构成了生动的乡村生活场景,是现如今难以再现的宝贵记忆。

5 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手法

(1)运用乡土材料及传统工艺

材料与工艺是乡土景观元素表达的前提与保障,充分利用乡土原材料,如当地盛产的特色铺装材料、木料等[27];发掘乡村常用的生产生活元素,如石碾石磨、水井、农业工具用具等;合理利用乡土植物及适当引进符合当地乡土风貌且能够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便于打造当地特色景观。

(2)新材料与传统材料的有机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及新工艺日新月异,不断推陈出新。传统的乡村景观材料与新材料有机结合,传统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创新的同时,得到了升华与传承,也丰富了乡土景观的表达形式[29]。

(3)继承与发扬乡土景观主色调

乡村在多年的发展建设中,已然形成了独有的乡村主色调,在未来乡村规划建设中,统一整体环境时,应重点突出乡土色彩,保持其特有的主色调。

(4)弘扬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渗透到了乡村所在地域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村内历史文化遗产、历史遗留建筑、历史名人、历史传说、古代农业文明遗产、古树名木、乡土风情、传统工艺及技艺等众多方面,作为乡土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从乡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乡土文化与内涵,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进行取舍,对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5)注重人与乡土的互动体验

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一股乡村旅游热迅速开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在周末与节假日涌入乡村,与大自然亲近,进行农耕劳作,体验慢节奏的生活与作息,在劳作的同时拉近家人之间的距离,亦可以对子女进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谆谆教诲。

(6)乡土元素符号化

乡村中的传统历史文化与记忆、乡土风情与民俗文化、日常的生产生活方式,均代表着乡村特有的乡土特色,运用陈列、集聚、夸张、引借、凝练、变异、融合、材质创新等景观元素表达手法,把无形的乡土文化提炼成有形的景观符号,营造出令人触景生情的乡土景观[29]。

6 结语

乡土景观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在乡土景观元素的运用上,仍需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景观、乡土文化,发挥地理优势、因地制宜,与景观功能、空间营造与表达形式紧密结合,将乡土景观合理的融入到乡村环境中去,进而充分发挥乡土景观在美丽乡村发展中的价值与优势,继承与发扬传统乡土文化,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赋予美丽中国新的定义与内涵。

猜你喜欢

乡土景观美丽
景观别墅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火山塑造景观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乡土中国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