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表演中的音色控制
——以踏板与触键技法的运用为例
2021-01-16孔德文
孔德文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00)
踏板和触键是钢琴演奏表演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技术环节,对于一个演奏者而言,要想完美地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呈现出来,合理运用触键技术极为重要。同样对于踏板的使用也非常关键,合理运用踏板可以对弹奏的风格、声音及色彩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1]。不同的音乐作品对于音色有着不同的要求,通常作为专业的演奏者而言,往往会以触键方法的不同来控制音色的不同,进而对蕴含于作品之中的音乐情感进行充分表达[2]。关于触键技巧的使用,从巴洛克时期直到现在,一直都被演奏者津津乐道并在演奏过程中大量使用。而踏板则不然,在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踏板的使用相对较少且非常精炼,这与这两个时期的作品风格有关,同时也与这项技术的本身发展有关。而到了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时期,踏板的使用便成了钢琴演奏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巧之一。及至近代,钢琴音乐在经历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两个发展时期之后,越来越向多样化和情感化方向发展,题材与技巧方面都得到了极大丰富。正因如此,当代钢琴音乐作品对于音色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演奏者在触键及踏板的使用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探讨不同时期的钢琴踏板与触键技巧入手,对钢琴演奏表演中踏板及触键对音色控制的影响做出分析,并对踏板的原理与用法及触键的训练方法谈谈自己意见。
一、钢琴的踏板及触键分类
(一)踏板的分类
1.制音踏板
制音踏板是钢琴踏板中最为常见,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踏板,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右踏板。制音踏板所起到的作用一般有三种:其一为延长声音,通常在演奏和弦时使用;其二为产生共鸣,圆润音色,通常为了使声音呈现雄浑有力的效果或弹奏多个连续音时使用;其三则单纯地为了增大音量,凸显弹奏效果。
制音踏板按照更为具体的作用可以分为切分踏板、同音踏板和减弱踏板。切分踏板又名连音踏板或者音后踏板,其使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钢琴音既清晰又连贯。通常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做到手脚协同,弹奏的同时踏下切音踏板,在音响效果方面呈现出泛音或者和弦泛音,然后在下一个音或者和弦的泛音出现的同时松掉踏板。如此操作从音响效果上呈现出来的便是音与音的连绵却颗粒感很强的感觉。
同音踏板多用于表现重音突出的乐曲,同时对于一些节奏感很强,对于和声有着明确要求的乐曲较为适用。这类踏板较比于切音踏板,更讲究手脚的协同,要求在手指下键的同时踏下踏板。
减弱踏板亦称音前踏板,能够起到削减音量的作用。通常是在手指下键之前踏下踏板,这样便会使得制音器离开琴弦,使得手指下键的力度只能够很少地作用于琴弦上,产生强音弱声的效果。这样的踏板使用方法通常在演奏既有强音记号又有弱音记号的乐段时经常用到[3]。
2.延长音踏板
延长音踏板也叫中间踏板,并不是在所有的钢琴中都会配备,一般只会在较为高级的立式钢琴或者是三角钢琴中才会配备。延长音踏板在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中的作用并不完全一样,通常在立式钢琴中,延长音踏板还有一个作用,即降低音量。而在三角钢琴中,延长音踏板则没有这个功能,完全做延长声音效果之用。通常延长音踏板是在单个音或者单个和弦弹奏之后踏下,其所能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演唱一个音或者是和弦,但却能让钢琴音产生类似于管风琴的声音效果,对于有着特殊要求的钢琴作品,延长音踏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弱音踏板
弱音踏板与制音踏板中的减弱踏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两者的作用原理完全不同,使用方法也不相同。弱音踏板是钢琴的左踏板,而减弱踏板是钢琴的右踏板。立式钢琴的弱音踏板是通过拉长琴弦与琴槌之间的距离,达到减弱音量的效果。三角钢琴的弱音踏板则是通过轻微右移键盘,致使琴槌击中的琴弦数目减少而达到弱音的效果。通常弱音踏板会根据踏下力度的不同而出现少击中一根弦或者两根弦的情况,因此,便有了乐谱中的una corda、tre corda和tutte lecorda,相对应的就是“一根弦”“两根弦”和“三根弦”。弱音踏板的使用不仅会使音量降低,同时还会使声音的柔和度发生变化,让音乐的表现效果变得更加丰富。
(二)触键的分类
1.指力触键
指力触键是最早同时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种触键形式,可以追溯到巴洛克早期。指力触键是钢琴诸多触键方式中手臂肌肉参与最少的一种,只用到前臂肌肉带动手指肌腱完成触键动作。指力触键由于其特殊的发力方式,使得其较为适用于演奏轻快明亮的短奏或者是富有歌唱性的连奏。
2.手力触键
手力触键是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钢琴触键方式,其诞生时间较比于指力触键稍晚。手力触键相对于指力触键而言,更具柔和性,其更多是依靠手腕来完成。运用手力触键弹奏时,弹奏者要将手臂与手在钢琴键盘上抬平,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完成手指与键盘的接触。在这一过程中,手腕要提供足够的弹性与支撑力,以便手指可以柔和地与琴键发生接触。手力触键较为适用于弹奏快速的音阶或者是琶音,也经常使用于弹奏柔和、舒缓、深情的乐句[4]。
3.前臂触键
随着钢琴音乐的发展,音乐内容的丰富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到了古典主义后期,很多作品音乐内容的丰富程度已经较比于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此时运用指力触键和手力触键的弹奏方式已经很难完美地将音乐内容进行诠释,因此,便有弹奏者开始尝试前臂触键,以手肘为支点,将手与前臂视为一个整体,下键之时仿佛是推动一般。这样的弹奏方式较比于手力触键而言,弹奏的音色更加柔美,在弹奏轻快乐句时,前臂触键既能很好地保留音符跳动的质感,同时又能给予音色以强烈的力量感,使得整体音色呈现清净、明亮、饱满的感觉。
4.全臂触键
全臂触键较比于前臂触键而言,诞生的时间更晚。在浪漫主义时期,由于钢琴音乐之中更多地融入了情感,使得弹奏过程需要给予更多的更具力量感的弹奏方式。前臂触键虽然也属重量法弹奏,但其在表现很多感情更为强烈的乐句时,还是稍微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很多弹奏者便开始尝试更富力量感的重量法弹奏方式,慢慢便形成了全臂触键的弹奏方式。全臂触键是以腰为支点,在弹奏过程中人的整个上半身几乎都处于发力状态,集中发力点为肩部,所产生的力量更为雄浑。全臂触键可以让手指与琴键的接触变得更富有力量感,在触键时,弹奏者的手指仿佛与琴键浑然一体。在雄浑有力的动作之下,钢琴音色变得极富歌唱性,音乐气势也变得异常恢弘、大气。
二、钢琴演奏中踏板及触键对音色的影响
(一)踏板对音色的影响
一首钢琴作品演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踏板的成功使用。演奏本就是一个二次创作的过程,弹奏者会竭尽所能呈现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与内容,同时也会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弹奏过程中,踏板的使用非常重要,音色的优美与变化都离不开踏板的合理运用。在钢琴诞生的早期,如巴洛克时期,钢琴上面的踏板只有一个,此时踏板对于钢琴弹奏的重要性也非常小,甚至很多乐曲的弹奏不需要用到踏板。但在这一时期仍有很多弹奏者尝试使用踏板来丰富音乐内容,也收到了非常好的音响效果,为后来踏板的发展与使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到了古典主义时期,随着钢琴制造业的发展,钢琴在装置方面也得到了丰富,其中最为突出的装置便是膝部杠杆,正是由于膝部杠杆的出现,踏板才真正意义上开始了其发展。在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在音色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也开始追求音色的变化和多样性。如海顿和莫扎特,这两位作曲家的作品对于音色的要求非常高,要求音色清晰,却又不能使用过多的延音踏板处理,因此,弹奏者便尝试使用一点半踏板来达到作品的音色要求。此时,作曲家虽然没有对钢琴踏板的使用做出非常明确的要求,但已经较比于巴洛克时期有了明显的进步。再至古典主义后期,贝多芬的作品中,对于踏板的使用要求则更加明确,如《月光》中重音踏板的使用,《黎明》中右踏板辅助和弦弹奏等。
到了浪漫主义时期,随着踏板技术的成熟,钢琴也正式荣登“乐器之王”的宝座。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融入了非常浓厚的个人情感,因此,对于音色的要求变得更加丰富,对于踏板的使用要求也随之变得更高。可以说在浪漫主义时期,没有作品是不使用踏板的,作曲家与演奏家们几乎将踏板当成了钢琴音乐的一部分。如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肖邦,其作品有着诗歌一般的高雅和优美,其在装饰音的使用方面改变了既往几乎所有作曲家的习惯,更加注重装饰音与旋律音的完美融合,追求一种整体化的音响效果。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得踏板成了演奏其作品的必需品[5]。
再后来的印象主义时期,踏板更成了钢琴作品的必备要素之一,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了踏板的存在,印象主义音乐也将不复存在。以印象派代表音乐家德彪西为例,其作品经常会用到踏板来营造特殊的音乐氛围,如在《棕发少女》中,左边弱音踏板和右踏板的使用便非常频繁,乐曲的第一小节便用到了左踏板,意在为旋律营造一个平静的氛围,然后在临近第二小节结束时,又连着使用两个踏板,为正式音乐主题的开启做铺垫。诸如此类的踏板用法在印象主义音乐作品中可谓比比皆是,许多印象主义作曲家有意使用踏板来追求一些特殊的音色效果,如用弱音踏板来营造一种朦胧的氛围等。
(二)触键对音色的影响
触键是对于音色控制最为直接的方式。手指与琴键的接触面积决定了琴键受力点的大小,手指触碰琴键的力度决定了琴弦震动的频率。指尖触键与指肚触键在同等力度之下也会产生不同的音色。在钢琴发展的早期,也就是巴洛克时期,由于钢琴发声原理的关系,使得这一时期的触键方式以指力触键为主。这一时期的弹奏通常采用手不离开键盘的方式,讲求弹奏的敏捷、轻巧和清晰。以巴赫为例,其在演奏时便使用手指的第一关节来接触键盘,追求灵活性和独立性,即便是在处理颤音时,也会保持这样的触键姿势,所以,其在演奏过程中看起来异常安静,身体几乎纹丝不动。整个巴洛克时期,钢琴弹奏都以手指灵活、独立性高为追求,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以明朗、清晰为主要特点,演奏者的演奏状态也以安静、稳重为主要特点。
进入古典主义时期后,由于受到整个社会崇尚自然、人性等思潮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开始突破巴洛克时期严肃而单调的风格,开始追求轻快愉悦的音乐风格,开始在音乐之中融入人性化的情感。也正是由于这个变化,才使得越来越多的演奏者开始尝试指力触键以外,可以呈现更为丰富多彩音色的触键方式。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便是被称为“近代钢琴演奏之父”的克列门蒂,他一改巴洛克时期手指紧贴键盘的弹奏方式,主张抬高手指,以快速而有力的方式下键。这一尝试让其在音色效果方面获得了很大的突破,也为后来手力触键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克列门蒂的弹奏并没有将身体涵盖在内,因此较比于后来的贝多芬等人,其弹奏的音色效果在饱满度和宏亮度方面都稍逊一些,不过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其对于钢琴触键方式发展所作的贡献[6]。
进入到浪漫主义时期之后,钢琴制造技术的提高再一次促进了触键方式的改变,同时也带来了音色效果方面的改变。浪漫主义时期堪称钢琴音乐发展的黄金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钢琴登上了乐器之王的宝座,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钢琴作品的题材变得异常丰富。题材的丰富必然带来风格的多样,风格的多样也必然会催生音色控制的复杂化。同时由于浪漫主义作曲家很注重在乐曲中融入浓郁的情感,所以,在弹奏方面也更加追求力度,追求肩膀、手臂,甚至是腰部等身体部位在弹奏过程中的参与,产生一种热情洋溢的音乐氛围,在呈现极具感染力的声音效果的同时展现音乐的生命力。
印象主义时期在浪漫主义时期触键方式的基础之上融入了重量演奏的方式。浪漫主义时期由于作品多轻巧、明快的乐段,因此,其触键方式多讲求轻盈和放松。而在印象主义时期,音乐风格偏重于朦胧美,追求一种含蓄、婉约、深沉的艺术效果。因此,印象主义作品往往要求触键更深,而且多横向大跨度移动。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和要求,才使得印象主义时期的触键方式更偏重于重量演奏,在营造朦胧音乐氛围的同时实现一种“忘我”的洒脱之感。这一时期广泛采用的全臂触键较比于浪漫主义时期更多了一丝十足的力量感,在完美保留浪漫主义时期所追求的多变性和丰富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身体力量所带给音色的连贯、铿锵和恢弘大气,让整体音乐风格从灵动而富有生命力,直接进入到浑然天成的“忘我”之境。
三、结语
触键技术的使用和踏板的使用是钢琴演奏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二者对于音色的影响以及对于整体演奏效果的影响都非常大。触键技术以及踏板的发展见证了钢琴本身与钢琴音乐的发展,从最开始的单一到如今的繁复,钢琴音乐在不断向前迈进的同时也在对弹奏者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演奏者,一定要在深刻理解触键技术和踏板使用的基础之上勤加练习,并对不同时期钢琴作品对触键技术以及踏板使用特点进行充分掌握,以便运用正确的技巧来完美演绎不同时代、风格的钢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