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历史贡献
2021-01-16刘欣
刘 欣
(忻州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忻州 034000)
在马克思恩格斯浩如烟海的理论文献中,有着大量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阐明,这些思想为后继者继续研究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奠定理论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其指导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探索也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无产阶级要取得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胜利,推翻旧式的生产关系,必须要建立全新的世界观。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各种机会主义、神秘主义的错误思潮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带来了严重危害,鉴于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凡是加入无产阶级阵营的人必须同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做彻底决裂,要以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科学的行动指南,这些论述都对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运动产生深远影响。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原理
马克思将自然观中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引入社会历史领域,详细阐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将唯心史观从最后一个避难所赶了出去,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一经产生,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会反作用于物质产生方式,在特定的条件下又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两者相互作用的原理,为后继者批判资产阶级的思想、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只有在深入理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理解社会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缺陷,科学地阐明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紧密联系,并将这一观点应用到社会历史领域,成为解决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开创者,为无产阶级认识社会历史、树立科学世界观的理论基石。
3.物质利益和思想相统一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揭示了物质动因是人类活动的最终动因,早在《莱茵报》期间,马克思就意识到人的行动是由某种客观关系所支配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187“人们的头脑中发生的这一思想过程,归根结底是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2]254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在深入考察人的物质利益的基础上,才能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人思想的形成和变化发展的规律,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一定要遵循物质利益和思想相统一的原理。
4.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注重人的研究,并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294,马克思将理想社会人的状态看作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将其看做是人类未来理想社会的本质规定,以这个本质规定为依据,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也是围绕“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进行的,这也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人的本质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进一步继承和深化。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不仅因为其科学性,还由于科学社会主义是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的,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二、马克思恩格斯在社会实践中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并非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但在马克思恩格斯浩如繁星的经典文献中,“鼓动”“宣传”“政治教育”这些概念时常出现,这些概念为人们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贡献提供了重要线索。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就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重任,即改造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这一伟大目标实现的前提是必须使工人阶级接受先进的理论,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际行动,内化为工人阶级的行动自觉。为了在无产阶级中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多次使用“鼓动”“宣传”等概念。在指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也曾多次使用这些概念,恩格斯曾提出英国社会主义革命不断延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主义的鼓动也在继续进行。”[3]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世界无产阶级运动时还多次使用“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概念,1844年,恩格斯在分析罗尼和瓦河谷的德意志居民经济条件落后的面貌时提出:“政治教育和宗教教育完全把持在少数贵族门阀和僧侣手中”[4]恩格斯深入工厂考察了英国工人的状况后,认为学校对工人阶级道德观的培养是无效的,因为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两者结合在一起,这样的道德教育是大打折扣的。
马克思恩格斯使用的这些类似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在内涵上有很多一致性。
三、马克思恩格斯首次提出向无产阶级灌输科学理论的思想
关于“灌输”理论,理论界和学术界颇有争论,有些学者认为最早是由考茨基提出的,也有学者认为是列宁在《怎么办》中首次提出这个概念,但纵观马克思恩格斯的诸多著作,发现其在领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过程中曾多次使用“灌输”概念,并且针对无产阶级的教育现状,首次提出灌输理论的思想。
在《新道德世界》一文中,恩格斯在谈论社会主义在德国的传播时,提及到一幅反映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画,并认为这幅画给许多工人群众灌输了社会主义的思想。恩格斯曾经在批判宗教神秘主义时提出,“除了教学生诵读、书写和计算而外,只向学生灌输教义问答。”[5]54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着重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视角来阐释灌输理论。1886年,马克思在给弗·凯利——威士涅茨基夫人的信中提出:“越少把外面这种理论灌输给美国人,而越多由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去检验它,它就会深入他们的心坎。”[2]681在这里,“外面”灌输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向工人阶级灌输他们原先并不了解的先进的思想;二是要从工人阶级的头脑外,即工人阶级要跳出为自身物质利益而斗争的范围外,能够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多次阐明灌输理论是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即工人阶级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以及自身因素的限制下,不可能自发产生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因此,只有通过外部灌输,才能启发其阶级觉悟和斗争精神,才能与压迫剥削自己的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斗争并取得革命的胜利,马克思恩格斯将灌输作为科学的方法,并第一次提出灌输的基本内容,这些科学的阐释都为后继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灌输理论,当然,在实践中运用灌输理论时,既要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老办法,也要探索符合大学生心理特征的新办法,既要有传承,也要有创新。
四、在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对象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对象并非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但在其领导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发挥工会、协会等组织的教育作用,事实上这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对象的运用。
1.马克思恩格斯充分利用协会、工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恩格斯曾提出,英国工人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声势浩大的十小时法案运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工会通过宣传使这个要求变成了所有工厂居民的共同要求。”[6]456恩格斯把工人能够提出自己的诉求归功于工会的教育作用。当无产阶级运动在德国蓬勃发展的时候,恩格斯认为协会的教育功能也逐渐凸显出来了,他曾经描述“到处都出现了改善劳动者的处境以及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协会。”[6]589此外,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应该积极发挥医生、工程师、化学家等专业人才的作用,这些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士在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2.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注意农民、工人、儿童的教育问题
马克思就提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赤裸裸、残酷的,但“无产阶级并不是白白地经受那种严酷但能使人百炼成钢的劳动训练的。”[1]262“劳动训练”在这里指的就是劳动教育。恩格斯认为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要向农民说明在本主义条件下农民是没有前途的,要保全个人的土地是不可能的。除此之外,马克思恩格斯还十分关注对儿童的教育,提出必须要取消资本主义条件下充满剥削和压迫的儿童工厂,对儿童实行免费教育,保障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马克思恩格斯的后继者在继承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及对象进行了进一步拓展,尤其是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主体及对象给予充分关注。
五、马克思恩格斯充分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倡导实践教育模式,一是在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创办报刊,利用报刊关注民生疾苦,揭露资本主义的倒行逆施,进而启发无产阶级的革命斗志。二是在生产实践中实现教育和生产相结合。
马克思以报刊为载体宣传无产阶级的理论学说,1842年,马克思进入莱茵堡当主编,这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期间,马克思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斗争,对社会的实际情况有了深入了解,对人民的利益诉求、悲惨境遇给予了极大关注,通过对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以及摩塞尔地区贫困问题的研究,马克思逐渐形成了关注底层人民生活境遇的民主政治思想,积极捍卫贫苦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这期间,报刊成了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载体并发挥了重要作用。马克思还曾对青年黑格尔派创办刊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少一些空口大调,多关注社会现实,多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即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一原则为后期列宁运用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基调。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十分强调“教育和生产相结合”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工厂的制度进行描述时,就提出了劳动要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212这些思想也为新时代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选择的路径。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但却为后继者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引,当前,各种社会思潮暗流涌动,相互碰撞,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也随之产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道德失范、思想偏激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与日俱增,进入新时代,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所做的贡献,不仅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范围,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溯源,而且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探索有着启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