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工程概预算制度的创新发展初探

2021-01-16胡文斌智埔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1年20期
关键词:概预算计价建筑行业

胡文斌 智埔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在建设工程中,提升对工程概预算制度实施的重视,明确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规范工程的支出与收入,提升对工程成本的控制。通过对工程概预算制度的创新,可以及时解决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预算工作效率,促使建设项目更加稳定的运行。本文就建设工程概预算制度的创新进行分析。

一、建设工程概预算制度的形成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已经形成一套工料限额管制制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人工、材料定额。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我国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用工定额工,明代时期编著的《工程做法》一直流传至今。几千年以来,我国有许多将技术与经济结合,从而降低工程造价的案例,这一理念的出现,不仅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使经济管理模式更加规范。我国大部分人认为建设工程概预算制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这一制度在不断的实践与运用中得以完善。1953年——1957年的“一五”期间,与英国的概预算制度相比,我国的概预算制度,不仅包含了设计阶段的编制概算、施工阶段行编预算,同时还明确了工程造价的审批程序,也就是概、预算审批、审定程序、定额、费用标准、编制概预算依据的管理权限等等,这一制度的完善、内容的确定,充分的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通过后续的实践发现其在运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无法更好的节约工程成本,但是对当时的建筑行业发展与经济管理提供一些帮助[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越来越深入,随之出现了一套更适用当下经济发展的概预算机制。在1983年,国家计委与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改进工程建设项目概预算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发布了(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包干责任制办法的通知)。在1984年,我国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改革建筑企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等等。这一时期,我国针对建筑行业颁发了非常多的文件,明确了企业概预算工作开展的方式,为建筑行业发展提供国家政策保障,促使建筑业进步。在这一阶段的改革中,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工程定额体系,提出工程造价预算动态管理方式,同时还明确了对工程造价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并要求相关的人员对此进行专门的造价管理,为加建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与支持。

二、建设工程概预算的发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仍然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方面,并没有真正地展示出工程造价在建筑行业发展中的价值。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传统管理理念与模式的束缚了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改革,无法为建设工程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2]。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体制与投资主体发生了变化,工程造价体制也因此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真正的摆脱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筑行业经济发展的困扰,使我国的工程概预算体制发展呈现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自从1992年以后开始,改革开放工作逐渐深入,为后续的建设行业发展提供政策上与经济上的支持。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逐渐向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转变,工程建设领域的工程造价模式逐渐发生变化,工程概预算机制逐渐占据主要地位,成为建筑项目主要造价管理模式,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999年1月,我国建设部门颁布了《建设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价格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建筑工程承包发包价格管理的重要意义,完善建筑工程发包承包定价、工程造价、计价方法、价格形成机制等相关内容,为后续建筑行业更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01年10月,建筑部门又颁布了《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这一内容主要包含24条例,要求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工程发承包计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确定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必须采用工程量清单方法,编制招标底标与投标报价[3]。在这一办法提出后,我国各地的建筑工程造价方式都发生的了转变,在工程量清单计价、管理方式、工程合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后续更好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坚定的基础。在这一时期后,我国各建筑单位也认真履行国家所颁布的规范要求内容,推动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发展,为计价管理办法创新提供了实践的支持。

三、建设工程概预算创新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工程概预算制度逐渐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4]。在2003年7月,国家部门颁布了《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在第119号公告要求自2003年7月1日起实施。这一标准的颁布促使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后续的建筑发展提供基础。2008年7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筑部又发布了《计价规范》(GB50500——2008),这一标准的提出,明确“管算结合”的原则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重要意义,要求相关人员以工程概预算与合同管理融合的方式进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以此保证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为工程合同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后来,我国相关部门又相继颁布了《关于甲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延续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晋升甲级资质审核工作的通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修改<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的决定》《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实行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甲级资质延续和变更电子化申报和审批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9号)等,真正的提升我国建筑经济发展,展示概预算制度建立的价值与意义。在未来发展中,需要不断的实践与完善,发现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问题,并优化管理制度,以此提升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与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建设工程概预算机制经历了改革开放,通过行业人员的不断实践,逐渐完善了造价工程制度,为建筑领域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当前管理中问题的分析,并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提升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促使我国各行各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国家经济水平。

猜你喜欢

概预算计价建筑行业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预结算审核
谈营改增对建筑行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气凝胶节能材料在建筑行业应用研究及进展
建筑CAD与概预算一体化技术研究
水利工程概预算及造价控制分析
工程概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和造价控制分析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土建工程概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疫情影响下我国建筑行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