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中大学生主体性提升路径研究
2021-01-16李铁英李梦玥
李铁英 李梦玥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八个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其中强调,“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因此,为了达到提升大学生在思政课中的主体性,使大学生在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下真正理解、认同思政课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等目的,需要在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前提下进行思政课教学。为此,以提高思政课中大学生主体性为目的,剖析主体性的三重内涵,强调提高其主体性的必要性,分析其主体性不高的原因,并相应的提出提升其主体性的路径。以期推动思政课全面发挥“立德树人”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主体性的三重内涵
“哲学中认为主体性是主体在与客体的互相作用过程中居于改造者、认识者、评价者、审美者地位,对客体实行改造、认识、评价、审美等的特性。”[1]一般情况下,由教师主导思政课教学,学生在教学关系中相对被动。但学生本身作为有独立思想和自主意志的人,被动地接受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让教育客体主体化,也就是让学生从教育客体转变为教育主体,站在主体的角度上改造、认识、评价自己的学习内容。主体性在不同视域下不尽相同,但在教育学视域下,主体性的内涵通常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1.自主性
自主性是指行为主体自由地表达个人意愿,在独立思考后自行推进个人行动进程的行为和特性。在学习过程中则是指大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的,对自己学习进度进行充分规划和管理,在课余时间中主动、积极地学习自己的课业任务。近年来,自主性逐渐成为大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之一,学生的学习对教师主导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逐步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转变不只包括学习模式上的转变,还包括学生在内心认同、价值认知和外在行为等方面的转变。由此可见,自主性对大学生的综合发展来说很重要,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大学生在思政课中的自主性主要表现为,学生认识到思政课的地位和重要性,发自内心地认同思政课传达的教学精神,能够自主地学习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等。
2.能动性
能动性是行为主体在面对来自外界的影响时,做出有计划、有目的、积极主动的反应,也称作自觉能动性。能动性是大学生自身发展中重要的能力之一,是一种能力,并且还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人们去做该做的事,阻止人们做错误的事。大学生在思政课中的能动性是指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充分认识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对自身成长和未来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有目的性地制定自身学习计划并自觉执行,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并且,能动性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思政课的价值和意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正确的认知并提高自身主体性。
3.创造性
创造性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核心,同时也是最能展现主体的主体性特征,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要,发散思维,以独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更是未来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关键。思政课中大学生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创造性思维,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理解,是对现有学习能力的一种超越。并且,创造性不仅体现在对学习任务的创造性完成,更体现在对思政课内容的高度理解和认同下产生创新性观点,从而形成创造性成果。
二、提升思政课中大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2]培养思政课中客体的主体性,也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使其也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使其客体主体化,这对提升思政课教育效果、完成教育任务来说十分重要。
1.有利于增强教学实效性
随着互联网蓬勃发展,互联网和人们的学习、生活越来越紧密,大量的信息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和丰富有趣的网络内容相比,思政课的趣味性较低,而大学生大多20岁上下,对不熟悉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兴趣。反之,对内容相对枯燥的思政课兴趣不高。但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所必要的思想条件和精神支持,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思政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提升大学生在思政课中的主体性,可以激发大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有助于增强课中教学实效性。在提升大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中,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以及考核方式等各个要素都是提升大学生主体性的重要维度,需要从各个维度出发提升大学生主体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当下热门话题相结合,或立足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丰富教学设计,进行线上大学生演讲比赛或班内热门话题辩论赛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大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促使大学生将兴趣从互联网转移到课堂中,从而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2.有利于实现师生课中协作探讨
在思政课课堂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将大学生当做教学客体,把理论知识教授给大学生。但大学生具有主体意识,是有独立思想、有丰富情感的个体,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容易出现大学生对思政课兴趣不高、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堂学习不积极等现象,从而导致课堂主渠道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从“教”与“学”的关系上看,教师“教”的价值实现得更为主动,而学生“学”的价值实现则更偏向被动,这就导致“教”与“学”关系的不对等,学生“学”的价值实现不够充分。所以,提升思政课中大学生主体性,将教学设计进行优化,通过合理的方式鼓励学生去教师进行良性互动。如鼓励大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等,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协作探讨、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优良“教”“学”关系。这种互动可以营造出优良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还有利于大学生主体性的养成和发挥。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激发思政课中大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是促使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基础。在认知上,让大学生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认同思政课传达的精神内涵、政治观点以及法律道德规范等内容,厚植爱国主义教育和家国情怀,引导大学生认同社会主题核心价值观,认同我国的制度、政策和文化,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情感上,让大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和传承,理解并遵守我国的法律,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在行为上,鼓励大学生能动地消化吸收知识、升华认同、自主革新行为,让理论力量注入实践当中,完成由“知”转化为“行”的过程。在实践中将学习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内化为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社会责任感和行为习惯,成为有多角度思考能力的、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公民,从而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以上三个方面,思政课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在将大学生培养成国家需要的、合格的新型人才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思政课中大学生主体性较低原因
在思政课中,如果大学生的主体性较低,会对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通过观察发现,在思政课课堂中,有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主体性不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部分大学生主体意识淡薄
高校是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连接点,我国对高校教育的发展格外关注。在高校,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根深蒂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等相关教育观念将这一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也能体现出学校对于大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近年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提升,有利于学校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以及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存在主体意识淡薄的问题。如部分大学生对思政课的主动性不够,认为思政课是“60分万岁”的课程,对思政课的认知和态度有所不足,没有从内心真正重视并认真对待。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部分大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相对较低,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思政课在凸显大学生主体意识方面有所欠缺,因此,要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大学生喜欢并愿意学习这门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其主体性。
2.大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较低
思政课的部分教学内容相对抽象,与大学生生活关联性较低,使大学生难以将教学内容传递的价值观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连接。虽然思政课教师精心准备了教学内容,但教学内容仍与大学生的自身状态和内在需求联系不够紧密。一方面,思政课授课过程中常常出现部分大学生“伪在场”的现象,也就是虽然人在教室中,但却做一些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如打游戏、睡觉、写其他学科的作业等。这种现象会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无法掌握知识、接受精神,甚至会影响思政课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导致“教”与“学”相互减损等类似的恶性循环。进而产生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较低的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与自身发展的需求无太大联系,且课堂相对有些乏味枯燥,这就使得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兴趣不高,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如不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不积极完成课后任务,对思政课结课考试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等。
3.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充分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德育性与政治性,这种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性决定了思政课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较为重要。虽然思政课的重要地位愈加鲜明,但在其发挥主渠道作用时,仍然存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一方面,教学设计略微单调、灵活度较低,无法吸引学生兴趣,学生的注意力较难集中。并且教学内容存在与学生生活不够贴近的问题,难以引起学生共鸣,使得学生较难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相连接,也就无法将其在实践中充分运用。另一方面,思政课通常是百人以上的大课,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同学,更多的是要靠学生自己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而这样就会存在主体意识薄弱的学生无法融入课堂教学、积极上课的同学也较少有机会参与课堂讨论等问题。因此,思政课主渠道作用还存在发挥不充分的现象。
四、提升大学生在思政课中主体性的路径探索
思政课中大学生主体性较低,会影响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应大学生在思政课中主体性不高的主要表现,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解决路径,来提升思政课中大学生的主体性。
1.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大学生思政课主体性
大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制约大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第一,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和家长不再对学生进行过多的约束,尤其是学习方面,需要大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在自主学习中,对自身个人能力有明确的认识,通过自行设定目标、进行学习、阶段性总结、自我考核、反思与评价等对自己的能力形成客观认识,为后续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可以在课程考核中加入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核,如对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学生之间互相打分和评价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只有合作才能共同进步实现共赢,合作共赢不仅是我们的个人选择,更是这个时代的选择。大学生处在即将面对社会的关键节点上,要学会与人合作,才能在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因此,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教师将任务留给小组长,由小组内部自行分配个人任务,使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养成习惯、培养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与生活链接的愈加紧密,大到国内、国际新闻,小到热点事件、明星八卦等,都是通过网络进行了解。而网络中的信息真假参半,尤其是有许多博取群众眼球的“营销号”恶意模糊事实真相。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要有问题意识,要对来路不明的信息提出质疑而非全盘相信。因此,思政课中应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如在课堂时间中加入辩论环节,组织学生对热点问题发表个人看法,并进行辩论。通过提高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来激发主体性。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大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与网络已经密不可分,他们在网络上聊天、打游戏和购物等,几乎每天都在网络平台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让思政课教育与网络关联起来,给大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的空间。这种方式有以下三个优点:
第一,在网络平台上,思政课可以更加多样化,在教学方式上可以更加新颖一些,使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录制成教学视频和短视频,将两种视频上传到学校网站或短视频APP上进行线上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再受传统授课方式局限,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合适的场地和时间进行学习。
第二,线上教学可以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因为线上教学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紧张和尴尬。在回答问题的方式上,由一对一转变为多对多,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可以由教师解答,还可以由学生解答。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主动加入课堂互动,提高主体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增强教学效果。
第三,在网络这个更趋近于平等的平台上,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在教学过程中不再由教师完全主导,更多的是学生主动地探索和学习。学生在网路平台上既可以进行学习、接受信息,也可以将学习经验讲授给他人,传达信息,还可以互相解答问题等。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需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将评价方式由单一转变为多元。“实践证明,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大激发学生在课上的积极性,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和教师各方面素质,而且可以实现学生参与度、思维活跃度、情感融合度的真正落实和提升,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3]
综上所述,在网络时代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提高思政课的多样性、互动性和平等性,使大学生可以快乐、积极地加入学习中,进而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思政课中的主体性。
3.优化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生活是教育的本质。教育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如果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可更加充分地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在教学内容中,可加入与大学生生活相关的部分,在充分了解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当前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让思政课与大学生的生活产生联系。例如,采用体验式教学来培养大学生主体性。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地将学习内容与生活进行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对思政课产生兴趣,提升大学生在思政课中的参与度,还可以使大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可以得到提升,进一步发挥思政课课堂主渠道作用。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问题引领式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引领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部分设置成一个或多个问题,在授课过程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点,向学生引入提前准备好的课堂问题的教学方法。当学生无法解决问题时,以点拨教学为主,给学生引导和启发,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选择权,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在对问题进行思考后给出创新性答案。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线上媒体与线下实践的组合机制、线上课前预习、课后讨论的研学机制和线上大学生思政课主体演讲的展示机制等方式。优化教学设计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继承,吸收传统方法优点和近年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实现超越式发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总的来说,优化思政课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连接,采用更合适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思政课课堂主渠道作用,还有利于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